Workflow
"新石油"有望改写能源版图
经济日报·2025-08-07 05:22

行业突破 - 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在大连完成 由中石化中海燃供实施 燃料来自远景能源内蒙古赤峰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1] - 全产业链首次验证绿氨燃料"端到端"可行性 实现从风光发电到电解水制氢 再到合成氨运输及船舶加注的千里跨越[1] - 项目开创绿氨替代化石能源先河 为航运业低碳转型提供关键技术路径[1] 能源转型背景 - 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各国寻求替代能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风光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但存在间歇性问题[1] - 冶金/化工/重载交通等领域无法完全通过绿电实现低碳发展 需新型绿色能源解决方案[1] - "新石油"指可再生电力制取的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生物航油等绿色能源统称 成为保障能源安全关键选项[2] 竞争格局 - 中国在绿色氢氨醇项目数量和产能方面居全球第一梯队 风光发电基地正转型为"新油田"[3] - 欧盟推动绿色燃料使用 沙特/澳大利亚等资源国巨资布局绿氢项目 形成全球竞逐态势[3] -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成为核心竞争优势 远景项目通过人工智能秒级运算实现离网稳定生产[3] 技术优势 - 绿色氢氨醇单位质量能量密度较高 可满足航空/航运行业燃料能量需求[2] - 绿氨/绿色甲醇具有高稳定性 便于储存和运输 生物航油符合低碳环保要求[2] - 智能控制系统实时感知风光能源脉动 通过储能设施协同实现柔性生产[3] 产业影响 - "新石油"将重塑全球能源贸易格局 成为关键大宗商品 减少对特定地域化石能源依赖[2] - 各国可在本土或友好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 改变全球能源供应链和地缘政治版图[2] - 为航空航运/重工业领域深度脱碳提供解决方案 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2] 发展挑战 - 绿氢成本较高导致绿色氨醇与传统燃料存在成本竞争力差距[3] - 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 国际标准未统一增加贸易应用难度[3] - 需打通全产业链低成本路径 增强供给和应用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