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

搜索文档
全国人均10枝,云南鲜花为何依然被卡脖子?
36氪· 2025-09-15 23:37
核心观点 - 斗南花卉市场交易量达141亿支 接近荷兰阿斯米尔200亿支 但交易额仅为115亿元 远低于荷兰470亿元 反映价值链地位差异 [1][25] - 行业面临种源依赖困境 85%鲜花品种为外国专利 导致利润被海外育种商抽取 [10][23][26] - 本土育种取得突破 自主品种占有率从近乎零提升至15% 政策与标准助力产业升级 [33][34][35][37][39] 行业地位与规模 - 2024年昆明呈贡区鲜花交易量141亿支 提前完成138亿支年目标 交易额115亿元 [1][25] - 对比荷兰阿斯米尔年交易量200亿支 交易额470亿元 斗南交易量达其70% 但交易额仅为四分之一 [25] - 2022年实现交易量和交易额"双百亿"突破 形成强大产业吸附力 当地7万常住居民中4.65万人从事花卉行业 [3][4][5] 地理与产业基础 - 毗邻滇池东岸 拥有河谷平地与天然温室环境 日照充沛土壤肥沃 [3] - 覆盖117类1600个品种 成为全球级市场枢纽 夜间价格决定次日亚洲行情 [9] - 涉及企业3300家 经营主体和个体工商户超1.5万个 [3] 历史发展轨迹 - 1983年化忠义试种剑兰并售出100元 被视为中国商品花卉种植开端 [6] - 1995年建成全国首家村级花卉市场 1999年通过世园会接触国外品种 2002年花卉拍卖中心启用 [8] - 从三分地扩张至2500多亩 从路边摊发展为拍卖交易模式 [6][8] 种源依赖与价值链困境 - 85%种售鲜花为外国品种 支付"入门券"(种苗费)和"份子钱"(销售额10%抽成) [10][16][17] - 玫瑰专利苗单株成本10元 亩投入达5万元 自行扩繁成本仅0.5元但导致品种退化 [16][17][24] - 斗南玫瑰单枝售价0.8元 利润仅0.3元 荷兰育种商从厄瓜多尔代工品种中可获得单枝4.5-15元专利费 [26] 国际竞争格局 - 荷兰育种企业传承四代 月季超三万子品种 掌握全球九成商品鲜花专利 [14][18] - 通过UPOV公约构建技术商业法律壁垒 中国曾因未及时注册痛失"凤丹白"牡丹品种主权 [15][19][21] - 郁金香原生种来自中国西藏 但荷兰衍生3000杂交分支占全球产量65% [21] 本土育种突破 - 2018年段金辉培育玫瑰品种种植面积超1000亩 年产5000万枝 获年专利收益200万元 [32][33] - 2025年自主品种"中国风"月季因抗病性和东方审美获市场认可 [37] - 苏州团队培育"宁玉1号"和"玉乔"鸢尾获荷兰KAVB国际认证 实现规则反制 [39] 政策与标准支持 - 2024年呈贡区设22亿元"花十条"基金 支持育种研发 专利申请和法律维权 [34] - 出台《主要鲜切花流通和交易规范》国家标准 规范采后处理至冷链全流程 [35] - 施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将维权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 [36] 发展目标与展望 - 自主品种占有率从2002年近乎零提升至15% 预计2030年突破50% [39] - 凭借全球最大增量市场和数字基建优势 有望实现从"世界最大"到"世界最强"质变 [39]
镜观·回响丨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共同富裕
新华网· 2025-08-07 02:01
共同富裕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1] -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 [1] -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1] 乡村产业发展 - 宁夏固原市发展冷凉蔬菜产业,建成130余个种植基地,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200万吨 [7] - 山东涛雒镇发展海洋经济,形成水产养殖、加工、种业和海洋牧场产业链 [9] - 海南扩大大叶茶种植规模,将其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11] - 云南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67.9万亩,2023-2024年产季产量5.8万吨 [13] 区域协调发展 - 汕汕高铁贯通后将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和长三角15个城市 [15] - 京投装备河北京车基地采用"北京研发+河北制造"模式,拉动当地就业和经济 [15] -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形成,覆盖周边省会城市2.5小时经济圈和主要城市群4-6小时经济圈 [18] 边疆特色产业 - 西藏江孜县发展藏毯产业,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1] - 新疆乌苏市引进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项目,鼓励农民种桑养蚕 [21] - 广西靖西市绣球产业向市场化转型,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 [24] 医疗资源共享 - 江苏海安市建立医共体,与长三角高校医院合作提升医疗水平 [17] - 横琴口岸设立便捷通道,澳门居民可携带300余种动植物产品进入合作区 [17]
“鲜花一天一个价!”价格打到9.9元,千亿鲜花市场是一门好生意吗?
第一财经· 2025-07-09 10:42
行业概况 - 鲜花市场呈现千亿级规模,2024年中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达2200亿元 [4] - 消费人群以女性为主(74.2%),超六成月收入5001-15000元,超五成集中在27-39岁年龄段 [4] - 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正从节日消费转向日常情绪消费,市场标准化程度不足 [5] 市场特征 - 昆明斗南花市为国家级花卉市场,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日交易鲜花数千种,价格波动显著(如百合15-30元/束) [1][2] - 线上渠道快速崛起,2024年鲜花线上消费1200亿元,占比超线下,直播电商/生鲜商超成为重要增长极 [8] - 物流成本高企,首重2公斤快递费20元以上,但消费者仍愿支付高于花价的运费 [3] 商业模式创新 - 生鲜电商通过订单前置(种植前下单)降低供应链成本,如盒马绣球单价从20-40元降至9.9元,年销超200万支 [11] - 电商平台利用消费洞察反向指导种植,新品种溢价显著(如孔雀绣球25.9元/支,吸色绣球39.9元/支) [17] - 出口业务提供价格稳定性,绣球出口价15-18元/支,但仅少数从业者具备出口能力 [14] 竞争格局 - 价格战导致行业整体利润微薄,中小花农生存压力加剧 [11] - 创新品种研发投入占比约10-20%,新品可带来2-3年溢价窗口但存在失败风险 [16][17] - 行业面临标准化缺失、复合型人才短缺等结构性挑战 [18] 消费趋势 - 入门级用户追求低价(9.9元/10支玫瑰),进阶用户开始关注品种差异化(如洛神玫瑰、小钢炮百合) [12] - 情绪消费驱动非理性购买,即便知道花期短仍愿支付高额运费 [3] - 新品种命名营销成为溢价手段,如网友命名的"绝绝紫""幸运星"等 [17]
200万支绣球背后的盒马生意经
华尔街见闻· 2025-07-03 12:28
盒马战略布局 - 公司首个绣球盒马村落户云南玉溪江川县安化乡光山村 凸显供应链源头掌控意图 [1] - 2024-2025财年公司整体GMV超750亿元 经调整EBITA首次全年转正 商业模式进入正循环 [1] - 战略性聚焦优选业态 将鲜花视为代表未来消费趋势的重要商机 [1][2] 鲜花行业现状 - 中国花卉从业人员超500万人 种苗花卉企业近22万家 年产值5200多亿元 [1] - 2024年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向2200亿元迈进 线上消费占比约1200亿元 [2] - 全国线下花店总数达42万家 市场进入稳定增长期 [2] 绣球产品运营 - 2021年公司推出9 9元/支绣球策略 连续四年成为复购率最高花卉 单夏季销量超200万支 [2] - 与2021年相比国内绣球种植面积提升30%以上 新品种包括太阳神殿 荷兰花边等 花径最大达35cm [2][3] - 通过定向种植将绣球批发价从10-20元/支显著降低 实现价格稳定 [4] 供应链与创新 - 公司选择合作基地时优先考量研发能力和种源创新 已推出9个市场验证的创新系列 [3] - 整合供应链形成定价能力 将小众花卉转化为大众消费品类 [4] - 打造桃花 芍药 郁金香等时令鲜花产品线 实现"季季有爆款"策略 [2] 市场竞争格局 - 七鲜 小象超市等平台加速布局鲜花赛道 倒逼公司持续进行产品与模式创新 [2] - 通过源头定制与供应链整合重塑鲜花产业 开辟新蓝海市场 [5]
培养一人,带动一方!非遗传承人助力乡村振兴,残疾匠人“雕”“绘”出幸福人生|非遗研培调研行
华夏时报· 2025-06-27 20:38
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与助残就业 - 全国1.1万余家非遗工坊覆盖2005个县级行政区,带动120余万人就业增收,其中670个脱贫县和13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通过非遗传承焕发新生 [1]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自2015年实施以来,全国已有149所院校参与,累计培训传承人超10万人次,实现"培养一人,带动一方"的人才辐射效应 [1] - 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就业"创新模式,让特殊群体实现以技立身、以艺圆梦 [1] 马友谊葫芦产业园案例 - 马友谊创新提出"六变"模式:农舍变工坊、工坊变景点,工艺变手艺、作品变商品,体验变宣传、文旅变传承,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2] - 开发50余种适合残困人员制作的葫芦工艺制品,免费培训残障学员3600余人次,帮助38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助力每人年增收1.5万元至6万元 [4] - 产品从最初的10余种发展到150余种,2023年葫芦文创产品年总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其中葫芦茶叶罐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60万元 [5] 牛玉叶鲁绣工坊案例 - 牛玉叶成立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联盟和新泰市玉氏鸿叶服装职业培训学校,累计义务培训妇女15000余人次 [8] - 2024年举办5期残疾人创业技能培训班,帮助110名残疾人掌握刺绣、制衣等专业技能,其中20人实现灵活就业 [9] - 作品《泰山日出》被确定为国事礼品,工坊作品在巴黎和纽约展出,包含脸谱、围巾、手包、扇子等29件精巧手工艺品 [10] 其他典型案例 - 黄梅挑花非遗传承人洪利工坊吸纳20多名残疾人员工,月收入从几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 [11] - 河南淮阳金穗子芦苇工艺有限公司推广"非遗+残障"项目,荣获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称号 [13] - 湖北美术学院通过翻译设备、辅助工具等技术手段为残疾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13] 非遗研培计划成效 - 全国已有149所院校参与研培计划,举办研培班1400余期,直接培训传承人5.1万人次,惠益传承人超过20万人次 [11] - 培育出一支既懂传统技艺、又善创新发展的传承人队伍,形成"传承一人、带动一方"的辐射效应 [11] - 许多残疾学员自身就是珍贵非遗技艺的持有者,通过高校培训增强传承信心,找到更科学的技艺表达和传承方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