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米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东风三大品牌“握拳”整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2:38
公司战略重组 - 东风汽车集团成立奕派科技 整合风神、纳米、奕派三大自主品牌的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与服务全链条[1] - 整合后奕派品牌和纳米品牌合并为东风奕派 风神品牌单独保留 实现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闭环管理[1] - 奕派科技年度销量目标150万辆 其中奕派品牌承担2/3销量 风神品牌目标50万辆[1] 行业竞争背景 -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 整合资源已成为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2] - 2024年东风乘用车新能源三大品牌合计销量21.3万辆 同比增长82.4% 但市场份额不足3%[3] - 奕派和纳米品牌在销售旺季时各自实现月销1万辆 合计达2万辆规模 与主流新势力品牌相当[3] 整合动因 - 三大品牌存在资源重叠 未能形成协同效应 渠道各自为战 决策效率低下[3] - 跨公司协调需层层审批 市场反馈难以及时转化为产品改进[3] - 行业进入降本增效深水区 聚焦成为生存关键[3] 行业整合案例 - 吉利集团2024年通过股权整合实现"一个吉利" 几何并入银河 极氪和领克合并[3] - 上汽集团2024年初将乘用车板块等五大板块整合为"大乘用车"板块 重点放在资源整合与聚焦[4] 机制变革 - 奕派科技提出"用户、高效、共战、结果"八字行动纲领[6] - 优化组织架构 简化决策流程 研产供销服整合到一个体系内实现快速决策[6] - 集团将产品决策、商务政策制定等多项权限下放到公司层面 提升决策效率[6] 效率提升案例 - 用户提出功能需求后 研发团队连夜攻关 7月29日完成奕派007、008的OTA升级[7] - 市场端用户反馈能第一时间响应 实现"用户需求第一时间上车"的效率革命[7] 产品战略 - 奕派主打15万-25万元市场 纳米聚焦6万-10万元区间 二者形成互补[8] - 风神品牌深耕全球节能车市场 涵盖传统燃油车、HEV和PHEV产品线[8] - 短期重点提升用户口碑和满意度 中期目标打造爆款产品 长期发展靠生态共创[8] 渠道策略 - 保持现有网络格局不变 通过增加授权优化渠道效率[8] - 开放跨品牌授权 让优质经销商从销售两款车型扩展到四款车型[8] 海外扩张 - 计划到2027年推出30款专门针对海外市场的车型[9] - 2024年将海外近400家销售渠道扩展到800家 2027年达到2000家以上[9] - 力争2030年本土化率达50%以上 运营模式转向"属地化运营"[9] - 在10个重点战略市场实施差异化策略 引入国内新媒体营销等创新模式[10]
央企十五五新能源汽车规划启动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3 09:32
东风公司"十五五"规划启动 - 东风公司于3月31日启动"十五五"(2026-2030年)规划编制工作,公司六位常委出席[3] - 董事长杨青强调"十五五"是建设汽车强国关键时期,公司将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迈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3] - 规划编制将参照央企三级体系,构建"1+N+X"体系(总体规划+8大专项规划+业务/职能规划)[8] 央企新能源汽车布局 - 东风公司牵头编制央企十五五新能源汽车规划,长安汽车高层确认该消息[5] - 国资委要求央企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方向,启动产业焕新行动方案[5] - 2024年三大汽车央企新能源汽车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5%,占总投资超70%,自主品牌销量达175万辆(同比+80%)[5] - 国资委对央企汽车企业实施"一业一策"考核,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并允许战略亏损[5] 政策环境与监管动向 - 商务部计划打通新能源汽车流通堵点,开展以旧换新和消费改革试点[5] - 发改委将整治市场乱象,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查处不合格产品[5] - 工信部推进汽车生产准入改革,修订技术要求,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5] 三大央企最新业绩 - 中国一汽:1-3月总销量76.2万辆(+2.5%),自主新能源5.9万辆(+152%)[5] - 东风汽车:岚图3月销量10012辆(+64%),纳米6789辆(+248%),奕派6016辆(+438%)[5] - 长安汽车:3月新能源销量8万辆(+48.9%),深蓝24371辆(+86%),阿维塔10475辆(环比同比均翻倍)[5] 企业战略目标 - 东风计划2026-2030年实现新能源销量300万辆,总体销量重回400万辆[8] - 长安汽车2030年目标500万辆(新能源350万辆),海外占比30%,将推50款新产品[10] - 中国一汽2030年目标150万辆,新能源成主体,与零跑、大众开展战略合作[10] - 日系车企计划2030年全球销售1200万辆SDV,占全球份额30%[10] 组织架构调整 - 东风已构建"4+2"事业群(自主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金融+本田/日产合资单元)[6] - 对27家直管单位进行专业化整合,实现从单位管理向事业部管理转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