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围

搜索文档
供给更优 消费更新 活力更足(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9-24 23:22
泉州蟳埔村的古巷里,路人佩戴的簪花围如流动花海,在旅拍镜头下焕发光彩; 德化顺美陶瓷工坊内,窑火淬炼出温润瓷品,让东方美学走向全球; 漳州片仔癀的实验室中,传统技艺拥抱现代科技,老字号再添新活力…… 泉州湾畔的蟳埔村,这个枕海而居的千年渔村,随着簪花围走红,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当地深挖文 化内涵,推出海边问浪、古巷寻幽、闽南听音、梨园看戏、海鲜品鲜、文创乐购等体验,让游客变"走 马观花"为"深度沉浸"。村里300多家旅拍店,紧跟年轻人的审美不断升级服务:传统花围增添了马卡龙 色系,搭配的服饰融入了汉服、旗袍元素,老技艺和新时尚"牵手",赢得了更高的人气。今年1至7月, 蟳埔村接待游客超426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突破8.6亿元。 供给向优向新,需求更活更旺。从山海相拥的渔村到机器轰鸣的车间,从匠心传承的工坊到创新涌动的 实验室,福建以高质量供给为笔,书写全方位扩大内需的时代答卷。 数据显示,上半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6万亿元,同 比增长6%,比一季度加快了0.6个百分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愈发凸显。 走进厦门思明区深田社区,网红咖啡馆人气兴旺。社 ...
赵丽颖带火的簪花围,千年渔村蟳埔靠非遗文旅破圈
第一财经· 2025-09-24 12:07
泉州古村蟳埔因赵丽颖头戴"簪花围"的照片而走红,带动当地非遗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 这两年,泉州老城区里的簪花店挤满了前来体验"赵丽颖同款"的女孩,她们将头发梳高盘起,戴上插满绢花的花 围,再穿上仿古服装,在老街上留下古色古香的身影。 2023年,因为知名演员赵丽颖一组头戴蟳埔女"簪花围"的照片,泉州古村蟳埔一夜间火了,为她梳头簪花的"晴天 姐姐"黄丽泳也登上了热搜,"人生第一次上头条"。 当时,这位蟳埔女习俗非遗传承人受邀参与一期时尚杂志的拍摄,为赵丽颖设计一款簪花。"她看到我插着花,一 直远远地朝我笑",黄丽泳向她介绍了簪花围的历史,也说起家乡的故事,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就做最传统的款 式。"这一头簪花带着蟳埔的文化火出圈,给我们带来的是希望和美好,所以我给这个作品取名'希望'。"她告诉 第一财经记者。 最困苦的时期,在湿冷的滩涂上敲着海蛎,蟳埔村的女性也没有放弃唯一一抹亮色——她们按照传统习俗梳起长 发,以骨髻、鱼梳、发簪固定,将一圈圈鲜花簪在发间。黄丽泳的奶奶告诉她:蟳埔女头上五颜六色的花,代表 的就是我们人生的色彩。 簪花围大火后,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专程来到村里,找黄丽泳体验蟳埔女的传统装扮——大裾衫、 ...
福建泉州蟳埔村:千年渔村簪花开
人民日报· 2025-09-03 04:13
蟳埔村簪花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蟳埔村通过簪花围传统民俗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 从靠海吃海的小渔村转型为文旅目的地 [1] - 2024年蟳埔村接待游客超850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18亿元 2024年1-7月接待游客426万人次 旅游消费达8.6亿元 [5] - 簪花文化带动居民收入显著增长 2022-2024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2倍以上 累计带动消费超50亿元 [12] 文化传承与非遗保护 - 蟳埔女习俗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丽泳成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5] - 成立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 系统整理民俗史料并组织簪花师傅培训 [6] - 发布《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服务规范》等标准 规范花材新鲜度 工艺流程 收费标准和服务用语 [6] 业态创新与产品开发 - 旅拍产业快速发展 全村近300家旅拍店铺 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 [8] - 传统服饰租赁业务兴起 黄晨开设渔女服饰店 旺季日租量达50-60套 并改良设计增强美观性和拍照效果 [8] - 仿真花头饰解决鲜切花保质期短问题 吴培超开发1000多种款式仿真花 日销量超百套 配套小金梳 红绳等饰品 [9] 文旅融合与体验升级 - 实施"十大提升工程" 打造簪花 旅拍 问海等八大体验场景 [10] - 推出簪花筵创新餐饮体验 20道菜品融合闽南风味与簪花文化元素 [10] - 开发"簪花+文创"产品 与20多家文创企业联名开发周边商品 [11] 产业链延伸与协同发展 - 建设6公里"滨海浪漫线" 串联文兴宫 游艇码头 簪花里市集等景点 形成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线路 [12] - 发展夜经济 游艇码头夜市带动游客量增长40% 相关消费日均增加约15万元 [12] - 产业模式从单一簪花拍照扩展至餐饮 文创 夜游等多业态协同 [10][12]
千年渔村簪花开(新视窗·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人民日报· 2025-09-02 23:51
蟳埔村簪花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蟳埔村通过簪花传统民俗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 接待游客2024年超850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18亿元 2024年1-7月接待游客426万人次 带动旅游消费8.6亿元[4][5][9] - 簪花围习俗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网络爆火后形成产业规模 现有近300家旅拍店铺 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8][9][11] - 居民收入显著提升 2022-2024年人均收入增长2倍以上 累计带动消费超50亿元[17] 产业创新与标准化建设 - 成立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并发布服务规范 对花材新鲜度 工艺流程 收费标准等制定详细标准[11] - 开发改良传统服饰与仿真花配件 传统渔女服改良为绸缎混纺材质并增加绣花图案 仿真花款式达1000多种 单店日租服饰50-60套 日售仿真花上百套[12][13] - 推出簪花筵等融合业态 20道菜品融合闽南风味与簪花元素 成为网红消费项目[16] 文旅融合拓展策略 - 实施"十大提升工程"打造八大体验场景 包括簪花 旅拍 问海 巷遇等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15] - 开发6公里"滨海浪漫线"串联文兴宫 游艇码头 簪花里市集等景点 形成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线路[16] - 发展夜经济带动增量 游艇码头夜市开放后游客量增长40% 相关消费单日创收约15万元[17] 文化传承与社会效益 - 簪花习俗蕴含千年海洋文化底蕴 体现渔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女性不分老幼保留头戴花围传统服饰[6][7] - 产业兴起推动青年返乡就业 村民通过开设簪花店 小吃店 导游服务实现家门口增收[9][12]
福建泉州蟳埔村以簪花文化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 千年渔村簪花开(新视窗·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人民日报· 2025-09-02 23:01
服务消费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1] 蟳埔村簪花文化产业发展 - 簪花围民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带动文商旅融合新业态 [5][6] - 2024年接待游客超850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18亿元 [7] - 2024年1至7月接待游客426万人次 旅游消费超8.6亿元 [7] - 簪花文化累计带动消费超50亿元 居民人均收入增长2倍以上 [13] 产业标准化与创新升级 - 发布《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服务规范》等标准 规范花材新鲜度/工艺流程/收费标准 [8] - 成立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 组织簪花师傅培训并统一服务标准 [8] - 开发仿真花头饰解决鲜切花保质期短问题 店铺日均销售超百套 [10] - 改良传统渔女服饰面料与设计 旺季日均租借量达50-60套 [9] 文旅融合拓展业态 - 推出簪花筵融合闽南风味与簪花文化 20道菜品形成网红IP [12] - 开发簪花元素文创产品 与20余家文创企业联名合作 [13] - 打造6公里"滨海浪漫线" 串联文兴宫/游艇码头/簪花里市集等景点 [13] - 开放游艇码头夜市 带动游客量增长40% 新增消费约15万元 [13] 市场主体参与规模 - 蟳埔村现有近300家旅拍店铺 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 [9] - 仿真花头饰店开发超1000种款式 含单朵花/大花环及配套饰品 [10]
簪花如何撬动了50亿元文旅消费
金融时报· 2025-08-25 02:33
蟳埔村文旅发展现状 - 蟳埔民俗文化村游客量从2022年10万人次增至2024年850万人次[1] - 村民收入2022至2024年增长两倍以上[1] - 当地形成近300家旅拍店铺 带动文创、民宿等多元业态发展 拉动消费超50亿元[2] 业态创新与体验升级 - 推出"AI创歌工坊"等跨界融合项目 商家月销售额达10万元[2] - 打造6公里"滨海浪漫线" 包含潮燃集市、松弛集市等夜经济场景[2] - 松弛集市日客流量1000-2000人次 日经营流水1.5-2.5万元 定期举办月光音乐会[3] 省级文旅经济规模 - 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接待游客3.29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4362.9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5.7%[3] - 政策目标2027年文旅经济增加值达7500亿元 "十五五"末目标9000亿元[3] 金融支持措施 - 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文旅领域贷款余额净增811亿元[4] - 泉州市前7个月外卡交易金额10442.82万元 同比增长38.49%[4] - 泉州农商银行服务蟳埔村110余商户 促成交易40.73万笔 金额超7000万元[4]
活力中国调研行|福建蟳埔村:簪花如潮涌 古村焕新生
新华社· 2025-08-20 01:26
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 - 蟳埔村簪花围民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千年历史 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2] - 簪花围由骨制发簪和四季鲜花制作而成 成为当地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2] - 该民俗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具有重要文化保护价值[2] 旅游开发现状 - 当地推出簪花 旅拍 问海等八大体验项目 带动文创 餐饮 民宿等多业态协同发展[2] - 目前蟳埔村已形成近300家旅拍店铺的产业集群 日均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2] - 游客可体验传统簪发戴花服务[4] 租借特色服饰[15] 并在蚵壳厝等文化景观旁拍照留念[10][19] 产品创新与衍生业务 - 开发簪花造型冰箱贴等文创衍生产品[5] 创新推出簪花毛绒玩具等特色商品[9] - 形成完整服务链条包括化妆[7] 服饰租赁[15] 专业摄影等旅拍配套服务 - 保持传统鲜花花围制作与展示[21] 同时满足游客合影留念等多样化需求[22] 经济效益 - 文旅热潮显著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使古老渔村焕发新生机[2] - 日均2万人次客流量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推动区域文旅产业升级[2] - 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结合形成良性发展模式 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2]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网红”到“长红”:簪花“围”出闽南渔村新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07:39
旅游消费表现 - 蟳埔民俗文化村2024年1月至7月接待游客总数超426万人次 [1] - 同期带动旅游消费超8.6亿元人民币 [1] 行业业态发展 - 蟳埔村目前拥有近300家旅拍店铺 [3] - 推出簪花、旅拍、问海、巷遇、听音、看戏、品鲜、乐购"八大体验"业态 [5] - 通过多元业态扩展至美食、文创产品及文化体验领域 [5] 文化推广与创新 - 蟳埔女文化推广者自十多年前开始传播文化并鼓励村民参与视频拍摄 [3] - 设计多巴胺色系、马卡龙色系等流行色系簪花围以融合传统与时尚 [3] - 制定《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服务规范》从元素要求、人员要求、服务流程、收费标准等方面规范体验服务 [4] 国际影响力拓展 - "小蟳女"文旅IP曾亮相中意时装周 [5] - 在泉州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法国等地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簪花围文化 [5] - 教外国友人用花朵编织头饰并讲述渔女故事 [5]
福建蟳埔“簪花围”:一朵非遗花,带火50亿元消费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07:25
蟳埔民俗文化村旅游发展 - 蟳埔民俗文化村位于泉州湾晋江下游入海口北岸,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17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 [1] - 国家级非遗"簪花围"成为文旅新热点,"游蟳埔、戴簪花、美自己"成为全国性旅游风尚,吸引大量外地游客 [1] - 村内已形成妆造、服饰、摄影全流程服务体系,旅游摄影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1] - 71岁白兰阿姨的簪花店旺季单日接待游客量可达上百人 [1] 产业链带动效应 - "簪花"经济激活民宿、酒店、商演等上下游业态,全村旅拍店铺数量近300家 [2] - 日均游客量达2万人次,2022-2024年居民收入增长超2倍 [2] - 累计拉动消费超50亿元 [2] 基础设施升级规划 - 2025年启动"十大工程"重塑文化地标,推出簪花、旅拍等"八大体验"项目 [2] - 重点提升基础设施和旅游业态,目标实现游客回流和持续消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