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如USDT)

搜索文档
十问RWA
搜狐财经· 2025-08-31 06:46
RWA概念与定义 - RWA指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 将现实资产如房产、黄金、股票等通过区块链技术转化为数字代币 实现虚拟世界中的交易、抵押和转让 [1] - 代币化过程类比证券化 将资产权益分割为大量代币 降低投资门槛 例如价值1亿迪拜豪宅可分割为100万份代币 每份代表100万分之一权益且售价100元 [2] - RWA是金融、法律与科技结合的金融创新工程 [2] RWA核心优势 - 实现碎片化持有 投资者可通过购买低价代币持有高价值资产部分权益 极大降低投资门槛 [3] - 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即时融资和结算 自动化发行、交易和清算流程 支持24/7全天候交易且结算为T+0 显著提升资本周转效率 [3] - 具备全球可及性 投资者无需地域限制 通过移动设备即可完成跨境资产投资 推动普惠金融 [3] RWA发展历程与稳定币关系 - 稳定币是RWA最初形态 与法币或黄金1:1挂钩 例如USDT以美元为底层资产 1USDT抵押1美元 充当现实法币与虚拟资产的桥梁 [4] - RWA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法币代币化(稳定币) 第二阶段金融资产代币化(股票、债券等) 第三阶段实物资产代币化(黄金、石油等) 按资产可分割性与流通性难度排序 [4] 典型RWA项目案例 - 港元货币基金RWA项目募资1.1亿美元 底层资产为港元货币基金 技术合作方为OSL [5] - 充电桩RWA项目募资1亿元人民币 底层资产为国内9000台充电桩运营收益权 技术合作方为蚂蚁数科 [5] - 光伏电站RWA项目募资2亿元人民币 底层资产为湖南、湖北82MW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收益权 [5] - 马陆葡萄RWA项目募资1000万元人民币 底层资产为农产品及全流程数据 [5] RWA适用行业与资产类型 - 适合拥有高价值但低流动性资产的企业 包括房地产、新能源设施、艺术品、收藏品、小额贷款及设备租赁公司 [6] - 内地市场非金融RWA主要资产涵盖充电桩、光伏等新能源资产 GPU算力资产 酒店及房地产等不动产 碳信用、数据、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7] RWA与ABS的对比及技术增强 - RWA与资产证券化(ABS)类似 均通过SPV(特殊目的实体)打包低流动性资产并发行证券或代币 实现资产融资和风险隔离 [8] - RWA较ABS增加“上链”操作 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资产权属映射至数字世界 但当前发行成本显著高于传统ABS [8] RWA发行流程与合规要求 - 赴港RWA流程包含资产确权、审计、剥离、外汇备案、注册境外SPV、资产权益转移、上链发行、交易所挂牌及资金回流共九步 与红筹上市流程类似但增加代币化环节 [9][11][12][13] - 资金回流通过QFLP或FDI途径实现 数据合规需符合内地数据安全法规 代币发行需依托香港持牌交易所(如HashKey、OSL)并遵守反洗钱要求 [13][14] RWA投资限制与现状 - 当前香港RWA项目仅限机构或专业投资者参与(如私募、家族办公室、财富管理机构) 未向零售投资者开放且无二级市场交易 [14] - 内地个人投资者基本无法参与香港RWA项目投资 [14]
中国持续抛售美债,全球金融格局震荡,美国盟友态度动摇
搜狐财经· 2025-07-26 06:05
中国减持美债情况 - 中国美债持仓量从2022年1万亿美元降至2024年5月的7563亿美元 创2009年以来新低 [3] - 2022年减持1732亿美元 2023年减持508亿美元 2024年再减持573亿美元 [3] - 中国从第二大美债持有国降至第三大持有国 [3] 减持原因与替代策略 - 美元波动性增加且美国将金融工具武器化促使中国减少依赖 [4] - 中国连续20个月增持黄金 2024年5月黄金储备达2296吨 [4] -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跨境人民币结算国家数量持续增加 [4] 美国应对措施与市场反应 - 美国2024年7月通过法案要求稳定币以美债为储备 目标吸引2万亿美元需求 [4] - 日本2024年5月增持5亿美债至1.135万亿美元 但负债率近300%限制进一步购买 [6] - 英国增持17亿美债至超8000亿 加拿大短期增持617亿但无长期增持计划 [6]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 - 沙特美债持仓从2016年1160亿降至2024年800亿 并探讨人民币结算原油 [8] - 德国2024年Q1减持200亿美债 澳大利亚计划两年内将美债占比从60%降至50% [8] - 2024年全球非美元资产配置比例达30% 较五年前翻倍 [12] 地缘经济影响 - 韩国总统表态减少介入台海事务 重新谈判驻韩美军费用 [6] - 印度2024年对华贸易额达千亿美元 同比增长8.7% 无视美国反对购买俄石油 [6] - 沙特计划增加对华原油出口并推进人民币结算 德法意等国重新评估美债配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