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电极

搜索文档
【投融资动态】欣晖材料A轮融资,投资方为成都创投、正耀资本等
搜狐财经· 2025-08-26 11:39
公司融资情况 - 重庆欣晖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19日完成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成都创投 正耀资本 毅达资本 国泰君安创投 融资金额未披露 [1][2] - 公司曾于2024年1月29日完成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正耀资本和经纬创投 融资金额未披露 [2] - 公司于2023年5月18日完成种子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中新基金和众志投资 融资金额未披露 [2] - 公司于2022年12月28日获得奕行基金投资 交易类型为出资设立 金额未披露 [2]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成立于2022年8月 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 是北京奕斯伟科技集团旗下生态链投资孵化的重点项目 [2] - 项目总投资25亿元 占地面积135亩 主营产品包括硅环 硅电极 碳化硅环等 其中碳化硅环产品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 [2] 项目建设进展 - 重庆欣晖硅及碳化硅部件项目于2023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 预计2023年10月完成厂房封顶 [2] - 计划2024年3月首台设备搬入 2024年9月产品送样 满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20亿元 [2]
全球与中国刻蚀用硅部件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7-11 09:28
刻蚀用硅部件行业概述 - 刻蚀设备用硅部件是晶圆制造刻蚀环节所需的核心耗材,主要包括硅电极和硅环,硅电极作为附加电压的电极和刻蚀气体通路,硅环保证腔体密封性和纯净度并保护晶圆边缘[1] - 等离子体干法刻蚀已成为主流工艺,硅材料部件相比传统陶瓷材料能提高产品良品率,因其与晶圆电特性相同且不易导致缺陷[1] - 行业技术持续演进,从圆筒式刻蚀发展到等离子体刻蚀,反应腔室构造日益精密[1]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全球刻蚀用硅部件行业集中度高,核心厂商主要分布在美国、韩国和日本,包括Silfex Inc、Hana Materials Inc等,2024年前十大厂商市场份额超90%[3][16] - 中国市场处于导入期,本土厂商如宁夏盾源聚芯、锦州神工半导体等正在崛起,但高端产品仍面临技术瓶颈[3][4] - 2024年北美、韩国和日本占据全球主要生产份额,分别为51.4%、19.15%和18.73%,中国生产份额为7.5%但增速最快[1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刻蚀用硅部件市场规模达17.27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27.71亿美元,CAGR为7.27%[11]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1.76亿美元(占全球10.24%),预计2031年达3.49亿美元(占比提升至12.6%),2025-2031年CAGR为10.33%[12][13] - 按产品类型分,2024年硅环和硅电极分别占53.1%和46.9%的市场份额[15] 技术与应用发展 - 先进制程向3nm及以下节点推进,对硅部件纯度要求达9N以上,金属离子污染需控制在ppb级别[5] - 300mm及以上大尺寸产品成为主流,部分企业已开始预研450mm硅部件[5] - 应用领域涵盖逻辑芯片、存储器、MEMS等前道制造工艺,受5G、AI、电动汽车等需求驱动[5][20] 供应链与区域动态 - 地缘政治因素推动欧美日韩加速本土化生产,中国也在政策支持下提升本土化能力[6][20] - 供应链安全意识增强,具备跨区域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高议价权[21] - 北美是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占24.77%),其次为日本(22.66%)、中国台湾(16.84%)和韩国(14.24%)[13] 行业发展挑战 - 逆全球化趋势导致半导体产业重复投资和研发,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发展停滞[22] - 美国技术封锁限制了中国大陆高端芯片产业发展,长期可能弱化全球竞争格局[23][24] - 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因素(如俄乌冲突、通胀等)可能影响终端消费需求[25]
神工股份20250702
2025-07-02 15: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半导体核心材料、硅部件、半导体硅材料、刻蚀设备核心耗材、硅片 - 公司:神工股份、神工科技、silfex、哈马、有研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国产替代加速,神工股份有望受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美国可能对半导体设备及其耗材、材料端实施出口管制,单一材料管制可行性更强,市场预期半导体核心材料面临管制,国产替代加速,神工作为大直径刻蚀用硅材料头部企业将受益 [2][3] - **硅部件业务高增速发展**:2024 年神工股份硅部件业务同比增速超三倍,营收 1.2 亿元同比翻倍,产能持续释放,每季度营收创新高,毛利率提升至近 40%,预计 2025 年产能继续释放、营收规模翻倍增长 [2][4][13] - **公司产品定位与市场布局**:主要生产刻蚀环节大直径硅材料,延伸至硅部件和硅电极环节;从 19 年布局硅部件,22 年起量,还布局 8 英寸晶圆;神工科技定位于国内市场,对接本土晶圆厂和设备厂客户 [2][7][10] - **硅部件行业国产替代提速**:过去与设备厂绑定深厚、格局集中,如 silfex 占 50%份额,但国内晶圆产能增加、设备国产化及供应链安全诉求提升,国产替代进程必然提速,短期内副厂件切入市场 [8] - **神工科技优势明显**:在硅部件业务有一体化优势,上游材料自供、向下游延伸,调试能力强、加工设备国产化率高、产能扩充限制小,下游客户有性价比替代需求 [2][12] - **公司传统主业逐步修复**:传统主业大直径硅材料盈利能力强,过去两年因存储周期调整波动,24 年以来温和复苏,市占率随行业增长可个位数增长,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16] - **各业务发展态势良好**:零部件业务受益国产替代加速,产能释放保持满产、业绩高增长;硅片业务仍在验证阶段但亏损逐年收窄,处于边际修复状态 [19][20] - **公司市值空间可观**:新旧业务均有成长和修复空间,底部位置清晰,市值空间可观,若管制政策落地是短期催化因素 [2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半导体硅材料市场空间**:刻蚀环节用大直径硅片空间约 40 亿,光片市场空间 150 - 160 亿 [7] - **原厂件与副厂件商业模式**:全球 75%市场以原厂为主,国内设备国产化率低,中短期内副厂件是突破口,原厂件需与国内设备商共同发展 [9] - **中美摩擦影响**:2018 年以来基本停止与美国核心客户生意,未来不受相关风险扰动,23 年逆周期扩产为未来大直径硅材料需求奠定基础 [17] - **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在 16 寸以上大直径硅材料及多晶硅材料方面占比提升,成本端高价原料消耗完,毛利率恢复到 60 - 6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