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盾构换刀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宏润建设接受华泰证券等2家机构调研 新能源业务盈利亮眼
新浪财经· 2025-09-25 10:30
业务近况与财务表现 - 城市基建业务集中在长三角区域 订单持续获取 营收规模稳定 注重回款稳定性带来的正现金流 [2] - 房产业务处于存量去化阶段 利润受土地增值税清算影响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较2024年下降 [2] - 新能源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200万元 较2024年亏损状态扭亏为盈 [3] 新能源业务发展 - 全年光伏组件产量预计2-2.5GW 以ODM模式为主 全年现金流可达平衡 [3] - 光伏EPC在手订单中200MW将于2025年并网 资产运营盈利水平可观且稳定 [3] - 与国电电力 国电投和皖能等央国企保持合作关系 继续拓展新能源业务领域 [3] - 光伏电站投资采用央国企65% 自身35%的股权比例 收益按股比分配 项目自有资金投入不超过总投资10% [3] 投资收益来源 - 青海80MW光伏电站贡献收益 参股杭绍台高铁项目随列车开行对数增加收益率有望提升 [4] - 光伏EPC项目在手订单逐步落地运营 为公司带来基础且稳定的盈利能力 [4] - 宁波中兴大桥项目进入政府回购期 政府出资30% 公司出资70% 回款稳定符合预期 [6] 战略规划与布局 - 发展战略规划为"建筑+新能源+科技" 积极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 [5] - 机器人行业处于量产前期投入阶段 拥有盾构换刀机器人联合研发经验和技术储备 [5] - 具备工程应用场景和产业基地资源 与合作方契合度较高 [5] 资本运作与融资 - 2024年成功向特定对象发行5亿元定增 优化资产结构 打通融资路径 [6] - 定增在货币资金充足情况下实施 2022年涉房企业融资政策放开后抓住机遇 [6]
宏润建设(002062) - 宏润建设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5
2025-09-25 09:50
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城市基建业务聚焦长三角区域 持续性获得订单 保持业务营收规模稳定性 更看重回款稳定性带来的正现金流而非高毛利率 [2] - 房产业务处于持续存量去化阶段 业务利润受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影响 2025上半年度净利润比2024年度下降 [2] - 新能源业务净利润由2024年度亏损扭转至2025上半年度盈利5200万元 [2] 新能源业务发展 - 全年光伏组件产量预计2-2.5GW 以ODM为主 [2] - 200MW EPC在手订单将于2025年并网 [2] - 拥有青海80MW光伏电站运维经验 [3] - 与央国企合作采用股权比例模式:央国企65% 公司35% 项目整体自有资金投入不超过总投资10% [3] - 通过EPC盈利作为项目投资股本 控制净现金流出量 避免高杠杆 [3] 投资项目与收益 - 参股投资杭绍台高铁项目 收益率随列车开行对数爬坡有望提升 [4] - 长期股权投资主要为PPP项目 宁波中兴大桥项目政府出资30% 公司出资70% 已进入政府回购期且回款稳定 [5] - 青海80MW光伏电站 EPC项目在手订单逐步落地运营 三项投资带来基础稳定盈利能力 [4] 科技业务与战略布局 - 发展战略规划为"建筑+新能源+科技" [4] - 机器人行业处于量产前期投入阶段 公司拥有盾构换刀机器人联合研发经验和技术储备 [4] - 具备工程应用场景和产业基地资源 与合作方契合度较高 [4] 资本运作与融资 - 2022年完成向特定对象定增5亿元 抓住涉房企业融资政策放开机遇 [4] - 定增助力打通融资路径 优化资产结构 [4]
闲置盾构机再制造,造出产业新“蓝海”
行业背景 - 国内建筑工程市场进入存量时代 盾构机年新机需求量约700台 截至2021年存量超4000台 [2] - 各地业主推出盾构设备准入制度 要求超里程或超年限设备须升级改造 [2] - 国内闲置待升级或扩径改造盾构机超1500台 存在巨大再制造市场空间 [2] 公司战略 - 以盾构机再制造为抓手 补齐施工企业再制造设计及加工链条 开拓"盾构+"业务 [2] - 落实国资委科技创新"头号工程"战略部署 通过再制造技术盘活闲置资源实现降本增效 [2] - 建立占地100余亩的溧阳盾构基地 可同时满足8-10台盾构机再制造及维修任务 [2] 技术能力 - 具备1米范围内"大改小""小改大"变径改造能力 涉及受力结构再设计等核心技术 [4] - 自主研发国内首台工业级盾构换刀机器人 换刀效率提升至原三分之一 实现毫米级定位 [6] - 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完成单螺旋机双螺旋改造 通过PID算法提升土压平衡能力 [7] 运营优势 - 溧阳基地选址长三角 200公里辐射15城 利用廉价海运降低运输成本 [3] - 厂房支持直径18米盾构机组装调试 实现轻资产专业化运营 [2] - 远程运维控制中心实时监控所有在建项目 如广州白云机场项目进度达1.8米/小时 [4] 业务成果 - 建厂3年完成20余台盾构机再制造 2024年完成3台变径改造+2台双螺旋升级+4台整机维修 [5] - "1189号"盾构机案例中实现直径扩容0.85米 复用原机70%元器件降低成本 [5] - 与上海大学成立产学研基地 开发"智慧大脑"系统并拓展矿山能源等多领域应用 [7] 创新方向 - 控制系统升级为分布式 改造泡沫单管单泵等五小项系统实现智能化 [6] - 研发智能换刀机器人减少人力依赖 降低地下空间开发作业风险 [6] - 攻关智能驾驶技术 推动再制造技术向更多工程领域渗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