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内障人工智能云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眼科“飞行医院”要来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9-20 03:25
项目启动与规划 - 我国首个基于国产大飞机的眼科航空医疗项目正式启动 C919等国产大飞机将被改装为专业眼科飞行医院 搭载国产设备与智能远程系统 实现"飞机到 光明到"的目标 [1][3] - 计划2024年底在新疆塔县实现"中国眼科飞行医院"首飞 [4] - 中山眼科中心联合中国商飞 中国飞龙通航 中国南航 国际奥比斯 图湃医疗科技等机构发起"眼科飞行医院志愿医院联盟"和"技术设备研发应用联盟" 推动公益医疗建设 [17] 医疗资源分布现状 - 全国眼科医生仅6万余名 能完成精细眼科手术的医生更少 [6] - 白内障是全国第一大致盲眼病 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0% [7] - 优质眼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基层和偏远地区缺乏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 培养独立完成高难度手术的医生需多年系统训练 [1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眼科手术机器人操作精度达微米级 可过滤手部颤抖 完成视网膜下注射 黄斑前膜剥离等精细操作 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 [12][13] - 2023年6月完成全球首例5G远程动物视网膜下注射实验 通过5G专线实现远程控制端与本地机器人端的通讯 技术难点在于控制"通讯延时" [14] - 眼科手术机器人已完成61例手术实验 筹备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开展首例远程视网膜手术 为首例人体临床试验 [14]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应用 - 中山眼科中心与华为推出眼科大模型ChatZOC 驱动数字医生在几分钟内完成患者体征采集和病情判断 [18] - 自主研发的白内障人工智能云平台可在30秒内完成初诊 准确率超过97% [18] - 规划"魔镜"愿景 通过镜面采集设备实现眼表及视网膜检查 即时提示健康状况恶化或需就医情况 [17] 社会效益与患者案例 - 项目旨在解决偏远地区患者就医难问题 如云南患者陈自勇因糖尿病眼底病变几乎失明 辗转多地后于中山眼科中心通过两次手术恢复部分视力 [2][7][9] - 眼科手术机器人可借助5G技术实现跨区域手术 扩大优质医疗服务覆盖范围 同时作为高保真培训平台加速医生成长周期 [13] - 新疆分中心成立 推动眼科人工智能和5G远程诊疗在边疆及中亚地区的应用转化 [15]
中国眼科“飞行医院”要来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9-20 01:33
眼科医疗资源分布 - 全国眼科医生数量稀缺 仅有6万多名 其中能进行精细眼科手术的医生更为有限[4] - 白内障是全国第一大致盲眼病 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0%[4] - 大部分眼病患者分布在眼科医疗极度缺乏的偏远地区 与眼科医院集中的大城市存在显著资源错配[4] 眼科飞行医院项目 - 我国首个基于国产大飞机的眼科航空医疗项目正式启动 将使用C919等国产大飞机改装为专业眼科飞行医院[2] - 项目搭载国产设备与智能远程系统 实现"飞机到、光明到"的医疗目标[2] - 计划2024年底在新疆塔县实现首飞 并筹备广州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的首例远程视网膜手术[3][11] 眼科手术机器人技术 - 手术机器人操作精度达到微米级 可在400-600微米直径套管约束内完成几十微米精度的手术动作[10] - 能够过滤医生手部颤抖 辅助完成视网膜下注射、黄斑前膜剥离等精细操作[10] - 2023年6月完成全球首例5G远程动物视网膜下注射实验 目前已累计完成61例手术实验[11] - 采用100%国产技术 通过5G专线控制通讯延时问题 确保手术安全性[11] 远程医疗与人工智能应用 - 通过5G远程诊疗技术 专家可跨区域操控机器人实施手术 使偏远地区患者获得与大都市同等质量的诊疗服务[10] - 眼科大模型ChatZOC可在数分钟内完成患者体征采集和病情判断 效率远超传统模式[14] - 白内障人工智能云平台实现30秒内完成初诊 准确率超过97%[14] - 正在开发"魔镜"智能终端 可实时监测眼表及视网膜状态 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恶化预警[14] 行业协同发展 - 成立"眼科飞行医院志愿医院联盟"和"技术设备研发应用联盟" 联合中国商飞、南航、奥比斯等机构共同推进项目[13] - 中山大学国际眼科医学中心新疆分中心正式成立 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及5G诊疗技术在边疆地区的应用转化[12]
“中国眼科飞行医院”年内首飞,广东力推医疗机构创新转化
第一财经· 2025-09-10 06:49
眼科飞行医院合作 - 中山眼科中心与中国商飞 飞龙通航等签署C909眼科飞行医院合作协议 计划年底在新疆塔县首飞 为高原偏远地区提供高水平眼科诊疗服务[1] - 发起眼科飞行医院志愿医院联盟和技术设备研发应用联盟 成员包括中国南航 国际奥比斯 图湃医疗科技等机构[1] 广东医疗科技创新成果 - 广东省临床研究项目近5万项 已获批干(体)细胞临床研究项目30项 数量全国前列 每年培训上万人次[4] - 设立省级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 建立技术指导 监督 内部管理 人才培养四大体系[4] - 开展医药成果转移转化和医疗技术经理人培训 探索创新转化门诊 提供全链条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服务[4] 科技成果转化与设备更新 - 搭建省级医药成果转化平台 建立优秀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库 支持智能眼科微创手术机器人等技术创新[5] - 取消医疗机构药品配备总品种数限制 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药事会 优化药品目录[5] - 扩大港澳药械通实施范围 指定医疗机构达45家 覆盖大湾区内地9市 引进港澳已上市药械125种 惠及患者超1万人次[5] 智能眼科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5G智能眼科巡诊车 15分钟内筛诊90%以上常见眼病 第二代慧眼移动医院集成治疗终端 提供激光治疗等服务[8][9] - 白内障人工智能云平台30秒完成初诊 准确率超97% ChatZOC眼科大模型数字医生可快速采集体征并判断病情[8] - 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完成61例手术实验 将开展首例远程视网膜手术 2023年完成全球首例5G远程动物视网膜下注射实验[8] 政策支持与体系建设 - 广东实施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 允许医院享受与高校企业同等创新政策[10] -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单位 70%以上用于奖励成果完成团队[10] - 《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在科研自主权 成果转化等方面与科研机构同等政策[10] - 加快制定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指引 推动高效合规开展转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