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珠

搜索文档
中国保健品行业2025:新消费驱动下的新趋势已现
中国食品网· 2025-07-29 09:04
中国保健品市场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保健品消费市场之一 市场规模达399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 [1] - 行业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维持高位 [1] 线上渠道发展 - 电商平台成为重要增长渠道 2025年线上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00亿元 整体增速达15% [2] - 兴趣电商增速超20% 显著高于传统货架电商 [2] - 线上店铺数量 品牌数量和SKU数量均实现高位增长 [2] 产品功效趋势 - 骨骼 体重 免疫仍是主力功效赛道 血脂 抗衰 关节等成熟赛道表现稳健 [2] - 祛湿 情绪等新型赛道以高增长态势崛起 [2] - 药食同源理念回归 "调和""平衡"等传统概念被融入新品功效 [2] 产品剂型创新 - 片剂 软胶囊 粉剂等传统剂型仍占市场九成以上 [4] - 微泡片 爆珠 囊中囊 异形杯等新兴剂型增速显著 [4] - 创新剂型通过科技感与潮流感重塑服用体验 [4] 价格分化格局 - 整体市场日服均价维持在10元左右 多数功效产品价格在6元以下 [6] - 体重 抗衰等赛道价格偏高 [6] - 新品日服价达15.8元 约为老品8.7元的一倍 [8] - 创新剂型与尖端成分支撑新品溢价 [6] 新品战略地位 - 58%的既有品牌通过推新布局市场 平均每个品牌年均上新4支SKU [8] - 新品数量占比达54% 销额占比24% [8] - 推新成为品牌撬动增长和实现价值升级的核心战略 [10] 消费人群结构 - 消费人群呈现"哑铃型"结构:60岁及以上人群贡献近半壁江山 需求转向慢病预防与康复管理 [10] - 25-45岁新中产群体成为核心增长极 消费动机从"治病"转向"防病" 从"补缺"升级为"优化" [10]
“先喝折耳根水、再啃生姜泡芙”,我们逛完这届食品展感觉商家把脆皮打工人当药罐子用了
36氪· 2025-05-13 09:12
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行业创新围绕"超级"概念展开 强调食材功能性和技术突破 同时存在健康养生与感官享受两条并行发展路径 [3][5][6] 行业趋势 超级食材概念普及 - "药食同源"成为核心趋势 饮料厂商普遍采用《本草纲目》等传统典籍理念 开发草本植物饮品 [3] - 乳制品来源多元化 水牛 牦牛 羊 骆驼等非传统奶源尝试进入主流市场 [3] - 产品定位精细化区分 针对成人 儿童 女性 男性等不同群体推出专属超级食品 [5] 食品技术创新 - 代糖技术升级 使用酵母提取物作为"甜度修饰剂"改善代糖口感 使其更接近真糖 [9][10] - 新型甜味剂塔格糖应用 热量为蔗糖三分之一 甜度达蔗糖92% [13] - 小众植物糖源开发 罗汉果提取物用于烘焙糖生产 GI值低于白砂糖 [10] - 咸味解决方案复杂化 德之馨公司拥有19种原材料和3种剂量类别 可搭配上百种减盐方案 [39] 植物基产品爆发 - 植物饮料成为顶流品类 论坛参与度极高 [23] - 传统企业跨界布局 江中药业推出金银花柚子饮 露露推出枸杞桑葚等草本子品牌 [24] - 菌丝蛋白技术发展 生物科技公司展示实验室培育的菌肉丸 具备高蛋白低脂特性但口感接近豆腐 [19] - 植物奶品类扩展 出现绿豆酸奶 大米牛奶等创新产品 [26] 产品形态创新 - "XX水"品类爆发 出现酵素椰子水 白桦树水 羽衣甘蓝水 玉米南瓜水 折耳根水等新型水饮 [27] - 康普茶成为重点品类 价格降至6-7元/瓶 口味调整更易被大众接受 [38] - 自热药膳汤产品出现 满足打工人高效养生需求 [33] - 爆珠小料定制化发展 拥有20多种口味 支持抹茶等定制口味(两吨起订)并具备清真认证助力出海 [40] 传统与创新并行 - 糖油混合物依然受欢迎 鲍师傅肉松小贝 黄油年糕 烤玉米蛋挞(2口热量相当于一碗白米饭)等高热产品保持热度 [42] - 中焙食品明确不做低糖低脂蛋挞 研发64层挞皮保证冷却后酥脆口感 添加豆乳 奥利奥等辅料 [44] 行业结构变化 从业者背景多元化 - 互联网和传媒广告背景创业者大量进入食品行业 三位趋势分享嘉宾中两位来自互联网领域 [14] - 营销方式互联网化 注重"击穿用户心智"的营销策略 [14] 研发体系标准化 - 德之馨提出"植物饮料研发创新公式":东方水果+汉方草本+中华花卉+华夏香料+果豆谷物组合 [30] - 名花香料公司建立"古籍药方数据库"系统化开发产品 [32] 消费行为变化 - 行业从产业主权时代转向消费主权时代 消费者需求驱动产品开发 [29] - 饮料品类发展呈现矿泉水化趋势 产品越做越像水 [29] - 零食定位从"快乐"转向"刚需" 功能性需求超越感官享受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