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薯25

搜索文档
“枣”到乐趣,第22届大枣采摘季开启
新京报· 2025-09-10 09:11
新京报讯 据"绿水青山北宫镇"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13日到10月12日,丰台区中华名枣园将正式开启新 一年的采摘季——第22届大枣采摘季。园内百余枣类品种陆续成熟,缀满枝头——清甜可口的长辛店白 枣、脆嫩多汁的冬枣、果香浓郁的郎家园枣、肉厚核小的蜜罐枣静候采撷,更有形态别致的葫芦枣、磨 盘枣等观赏类枣果,为采摘增添趣味与惊喜。 采摘之余,园区还融合多元业态,推出直播带货、亲子研学等互动项目,让市民在收获果实的同时,感 受现代农业的趣味与活力。恰逢第22届大枣采摘季启幕,中华名枣园今年也携手"北宫有艺思"系列活 动,为广大游客奉上30余场文化娱乐盛宴:浪漫的星光音乐会、怀旧的草坪露天电影、文艺范十足的落 日市集、动感十足的"艺启健康跳操",以及展现才艺的百姓大舞台……从白天到夜晚,从田园到广场, 精彩不间断。 今年,园区不仅在枣树品质上持续优化,更积极探索"立体复合种养"生态模式,推出林下经济新板块: 新增25亩中药材种植区,套种桔梗、黄芩、松果菊等高附加值品种,实现"一地多收";同时开辟15亩特 色番薯示范区,引进红肴、普薯32、烟薯25等优质品种,打造集采摘体验、农业科普与生态观光于一体 的复合型田园空间。 ...
4位在全省科技大会上受到表彰的科技工作者分享创新故事与前沿成果
大众日报· 2025-07-04 01:13
5G技术与工业物联网 - 山东大学智能通信技术研究院研发面向工业物联网的5G关键技术 通过"精准过滤+预测调度"方案解决工业场景下5G通信服务质量不足问题 构建低时延 高可靠 大连接的工业物联网 实现工厂全要素 全流程数字化互联互通 [2] - 该技术在海尔空调胶州工厂应用后 有效提升产线效率 实现设备"看得更清 反应更快 协作更智能" 形成可复制 可移植的解决方案 推动山东构建万物互联 智能协同的未来工厂新范式 [2] 海洋能开发利用 - 中国海洋大学团队建成我国首座600kW海洋能多能互补独立电站 解决岛上300多户居民部分生活用电 为海水养殖提供绿色动力 实现海洋能海岛供电工程示范 [3] - 团队创新提出"海能海用 就地取能 多能互补 独立供电"理念 研制适应我国海况的系列化波浪能原型装置 通过与海洋工程 能源电力企业合作建立多样化应用场景 加速波浪能商业化进程 [3] 农业科技创新 - 烟台市农科院培育的"烟薯25"甘薯品种自2015年推广以来 2019年起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品种 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超500亿元 引领甘薯产业发展并助力乡村振兴 [4] - 团队将针对淀粉型甘薯品种存在的高产 高淀粉率 淀粉品质难以兼顾等产业短板进行攻关 目标选育高淀粉 高黏度 高产 抗病新品种 服务农业产业振兴 [4] 激光雷达技术突破 - 青岛镭测创芯科技自主研发激光雷达核心器件 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形成覆盖地基 船载 车载 机载的全系列大气海洋激光雷达产品 构建完整产业化体系 [5] - 公司在政府拨改投资金和创业园区孵化支持下 产品在气象 环境 风电 航空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快速提升市场影响力 [5]
烟台农科院辛国胜:29年深耕甘薯科研,育良种创技术助农增收
齐鲁晚报· 2025-07-03 04:37
科研创新成果 - 团队攻克10余项技术难题,研发多项关键技术包括"甘薯人工昆虫互补二次授粉法"、"一刀切的甘薯茎尖剥离技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插苗棒插苗技术等 [3] - "人工昆虫互补二次授粉法"突破传统育种局限,扩大遗传范围,提升育种效率 [3] - "一刀切的甘薯茎尖剥离技术"实现高效脱毒且防止种性变异 [3] - 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全国首创,降低除草剂施用量 [3] - 插苗棒插苗技术解决人工插苗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3] 成果转化与推广 - 提出"科研单位+N家被授权单位+示范园区"推广模式,扩大品种覆盖面并保障种苗纯正性 [3] - 获授权专利15项,发表著作1部、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成果6项、市级成果7项 [3] - "烟薯25"2012年通过审定,2015年起全国大面积推广,2019年至今保持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甘薯品种地位 [4] - "烟薯25"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500亿元 [4] 品种特性与产业影响 - "烟薯25"香甜可口,被称为"烤薯界的爱马仕",带动农民致富并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 [4] - 团队未来将聚焦淀粉型甘薯品种高产、高淀粉率与品质难以兼顾的产业短板 [4] - 致力于选育高淀粉、高粘度、高产且抗病的优质品种,让种植户、加工企业、消费者多方受益 [4]
去年种业营收突破100亿元 山东烟台全力打造种业创新发展高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1 00:17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 烟台市印发《烟台市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和《烟台市种业振兴工作协调机制》,构建政策资金双保障体系 [1] - 市级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500万元,县级财政同步配套相应资金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 [1] 科技创新与研发成果 - 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7处、院士工作站7处,获批山东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4家 [2] - 组建53个育种攻关联合团队,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765个,5个转基因玉米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2] - "登海605""烟农1212"连续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 [2] - 农业科学院转让新品种28个,成果转化收益2900余万元 [2] 企业发展与产业链延伸 - 培育国家阵型企业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家,登海种业、益生种畜禽、民和牧业等企业市值近百亿元 [2] - 莱州市金海种业发展订单农业,连胜种业、大成食品延伸精深加工链条,推动种业"研产销"一体化 [2] - 2024年烟台市种业营收突破100亿元 [2] 良种推广与农业效益 - 建设制繁种基地20余万亩,展示示范基地8个,年展示品种70个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3] - "烟农1212"小麦亩均增产20公斤、增收50元,"烟金蜜"苹果市场均价每斤10元以上,亩均纯效益3万元以上 [3] - "烟农"系列小麦、"登海"系列玉米累计推广超20亿亩,"烟薯25"全国推广面积超2000万亩 [3] 市场监管与知识产权保护 - 印发《全市农作物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方案》,强化市县管理主体责任 [4] - 出动执法人员830人次,整顿种子市场140次,玉米、小麦种子抽检合格率达98% [4] - 开展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宣讲活动,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宣传材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