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炉甘石洗剂
icon
搜索文档
秋天“小毒客”隐翅虫出没,这份防护指南请收好
齐鲁晚报· 2025-09-24 01:04
碰就炸" : 当你拍打、碾压它时,它会瞬间释放出强酸性毒液 ( pH值1-2, 堪比浓硫酸 )。 "延迟伤害" : 隐翔中出没, 这份防护指南请收好 最近,山东不少朋友都在家里发现了一种 "不速之客" -- 隐翅虫。别看它个头小,威 力可不小,已经有人中招了。秋高气爽,蚊虫 活跃,这份《隐翅虫安全手册》请务必收好。 认识一下,这位"元凶" 外形特征:隐翅虫体长0.6-0.8厘米,形似大蚂蚁, 头腹黑色、前胸和足呈橘黄色,翅膀不明显。 载 2 · 腹部能自由活动 ·前胸背板 ·触角 ·小盾片 · (-10) · 唇狮 ·复眼 生活习性:喜光喜潮,常栖息在水田、草地及树 林中,常在晚上飞入有灯火的地方。所以,热爱 户外,习惯开灯开窗的朋友,要格外留意。 它的武器不是嘴, 是"强酸" 不咬人,不暂人 毒液沾上皮肤后,不会立刻有感觉。但真正的考验 在后面: 第1天:皮肤出现红斑、灼热感。 第2天:红肿加重,开始有明显的灼痛,可能出现水疱。 第3天:可能出现黄色脓疱,痒痛难忍。 这就是传说中的"隐翅虫皮炎" 教科书式操作: 如何赶走它 如果隐翅虫落在了你身上,请默念四字口诀: "吹、弹、别拍"。 错误示范: =掌拍下: ...
天然驱蚊成分更安全?叠加使用效果更好?驱蚊产品这样选
贝壳财经· 2025-08-20 14:02
驱蚊产品选择与分类 - 物理驱蚊方式包括电蚊拍、灭蚊灯、蚊帐和浅色长袖衣物隔离 化学驱蚊方式包括蚊香、电热蚊香液、驱蚊花露水、驱蚊手环和驱蚊贴等含驱避剂或灭蚊成分的产品[2] - 室内环境建议优先采用物理驱蚊 化学驱避剂仅作为户外活动时的补充措施 不可长期持续使用[2] - 选购非物理驱蚊产品需认准农药登记证号(WP开头)、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标准号"三证"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有效驱蚊成分包括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驱蚊酯和柠檬桉叶油四类[2] - 驱蚊手环和驱蚊贴防护范围小且时效短 蚊虫密集时基本无效 需以主流驱避剂成分为基础搭配环境管理[3] 特殊人群驱蚊指南 - 小于2月龄婴幼儿禁用所有化学驱蚊剂 优先采用蚊帐、浅色长袖衣裤和电蚊拍等物理防蚊方式[3] - 2月龄以上儿童和孕妇哺乳期女性首选含派卡瑞丁或低浓度避蚊胺(浓度低于30%)的驱蚊液产品 避免使用含酒精或植物精油类产品[3][5] - 柠檬桉叶油可能引发孕妇宫缩或过敏反应 不建议使用 且不推荐3岁以下儿童使用[3] - 儿童皮肤角质层较薄且屏障功能未健全 皮肤面积与体重比值是成人的5倍左右 更易吸收外用药 需谨慎使用防蚊产品[4] - 2岁以下幼儿禁用含樟脑、薄荷脑等中药成分的驱蚊产品 孕妇需谨慎使用含中药成分的驱蚊产品[7] 儿童驱蚊产品使用规范 - 儿童使用驱蚊产品需避免过量 防止大面积吸收至血液引起不良反应 喷雾类产品需避免误吸 建议喷于成人手心再涂抹至儿童皮肤[5] - 首次使用驱蚊产品需在前臂内侧小范围试用并观察24小时 确认无红肿反应后再大面积使用[5][7] - 儿童应避免使用杀虫剂和蚊香类产品 因皮肤接受或误吸后易中毒[5] 中药驱蚊产品注意事项 - 常见驱蚊中药包括艾叶、薄荷、陈皮、藿香、白芷、佩兰、丁香和金银花等 其挥发油成分可干扰蚊虫感知系统[6] - 天然中药成分不等于绝对安全 薄荷、丁香等芳香挥发物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或刺激呼吸道 对儿童和哮喘患者风险更高[6] - 驱蚊香囊在密闭空间高浓度使用可能导致头晕、咳嗽等不适 需警惕"纯天然绝对安全"等夸大宣传[6] 蚊虫叮咬反应机制与处理 - 儿童被叮咬后起包更大因免疫系统未完全建立 对蚊子唾液中的抗凝蛋白或消化酶更敏感 释放组胺导致血管扩张和皮肤水肿[8] - 被叮咬后需用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 并用冰块冷敷5分钟缓解瘙痒和红肿 皮肤破损时需暂停使用炉甘石洗剂[9] - 避免使用酒精、牙膏、唾液或风油精等民间方法涂抹患处 可能引起感染[10] - 出现水疱、皮疹持续增多、红肿直径超过2厘米或影响呼吸排尿等特殊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疫区接触后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需排除登革热等蚊媒疾病[9]
夏秋时节,如何防治常见皮肤问题
人民日报· 2025-08-13 22:23
夏秋季节常见皮肤疾病类型 - 光敏性皮炎和日晒伤由强烈紫外线辐射引发 紫外线照射促进黑色素合成导致肤色变黑和雀斑增多 [1] - 痱子由汗液蒸发不畅或汗管堵塞引起 汗液中盐分和代谢物刺激皮肤组织 [1] - 夏季皮炎高发于四肢伸侧 表现为密集针尖大小红色丘疹或丘疱疹 伴随剧痒和皮肤增厚 [1] - 虫咬皮炎呈现纺锤形红色风团样丘疹 中间有针尖大瘀点或水疱 常见于皮肤暴露区域 [1] - 真菌感染导致足癣 手癣 股癣和体癣 在湿热环境下高发 [3] 皮肤疾病治疗方法 - 痱子治疗需保持凉爽和勤洗澡 外用炉甘石洗剂 避免油腻护肤品 脓痱伴脓疱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 [2] - 日晒伤黄金修复期为晒后6小时内 先用凉水冷敷 再外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地奈德乳膏 面部使用不超过3天 [2] - 虫咬皮炎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 减少昆虫唾液蛋白残留 蜜蜂叮咬需两分钟内拔刺并冷敷5分钟 [3] - 真菌感染外用抗真菌药膏 需连续使用4周以上 [3] - 湿疹治疗从修复皮肤屏障入手 规律使用保湿剂 可用冷藏生理盐水湿敷后外用糖皮质激素 [3] 预防措施与特殊处理 - 防晒避免用不透气衣物包裹身体 防止汗液蒸发不畅诱发皮肤问题 [1] - 金银花水制备使用5克金银花兑500毫升水煮开放凉 用于痱子患处湿敷 [2] - 日晒伤严重时口服止痛药或抗组胺药 出现水疱或糜烂需及时就医 [2] - 虫咬皮炎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 头晕 胸闷或血压下降需立即就医 [3] - 湿疹患者每日洗浴不超过两次 水温不宜过高 避免破坏皮肤屏障功能 [3]
夏秋时节,如何防治常见皮肤问题(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08-13 21:50
夏秋皮肤疾病高发原因 - 夏秋时节高温高湿环境及蚊虫猖獗导致皮肤疾病高发 [1] - 强烈紫外线辐射易引发光敏性皮炎、日晒伤,并促进黑色素合成导致肤色变黑和雀斑增多 [1] - 不透气衣物包裹身体会导致汗液蒸发不畅或汗管堵塞,汗液中盐分和代谢物刺激皮肤诱发问题 [1] 常见皮肤疾病类型及症状 - 日晒伤在晒后2-6小时出现症状,表现为皮肤红斑、灼热、刺痛,严重时出现水疱、糜烂,可能伴随发热头痛乏力 [1] - 夏季皮炎高发于四肢伸侧,呈密集针尖大小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基底发红,剧痒且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反复发作导致皮肤增厚色素沉着 [1] - 虫咬皮炎表现为纺锤形红色风团样丘疹,中间有针尖大瘀点或水疱,常成群出现在皮肤暴露区域,剧痒难忍且搔抓后可继发感染 [1] - 湿热环境下真菌感染易引发足癣、手癣、股癣、体癣等皮肤疾病 [3] 痱子治疗与预防措施 - 保持凉爽环境、勤洗澡,必要时外用炉甘石洗剂,避免使用油腻护肤品 [2] - 用冷藏生理盐水或金银花水湿敷患处减轻症状(金银花水配比为5克金银花兑500毫升水) [2] - 脓痱伴脓疱时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脓疱消除后使用液体痱子粉并避开呼吸道区域 [2] 日晒伤修复与治疗方案 - 晒后6小时为黄金修复期,需先用凉水冷敷,再外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地奈德乳膏(面部使用不超过3天) [2] - 可使用械字号冷敷贴,必要时口服止痛药或抗组胺药,出现水疱糜烂需及时就医 [2] 虫咬皮炎应急处置方法 - 蚊虫叮咬后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减少昆虫唾液蛋白残留,后用炉甘石洗剂或弱效激素药膏止痒 [3] - 蜜蜂叮咬需两分钟内拔刺,用肥皂水冲洗后冷敷(每次5分钟间隔2分钟),再涂抹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地奈德乳膏 [3] - 马蜂叮咬毒液量大,需立即冷敷并外用相同药膏,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头晕胸闷血压下降需立即就医 [3] 湿疹与真菌感染处理方案 - 湿疹治疗需修复皮肤屏障,规律使用保湿剂,可用冷藏生理盐水湿敷后外用糖皮质激素,剧痒时口服抗组胺药 [3] - 湿疹患者每日洗浴不超过两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过多清洁破坏皮肤屏障 [3] - 真菌感染需外用抗真菌药膏并连续使用4周以上 [3]
小方制药:公司产品炉甘石洗剂对蚊虫叮咬瘙痒是有一定抑制作用的,目前该产品市场需求保持稳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09:54
公司产品信息 - 公司产品炉甘石洗剂对蚊虫叮咬瘙痒有一定抑制作用 [2] - 目前该产品市场需求保持稳定 [2] 市场动态 - 广东佛山、广州等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病毒爆发情况 [2] - 投资者关注病毒爆发后炉甘石洗剂产品出货量变化 [2]
出发前必看!户外防蛇虫,这份指南请收好!
新华网· 2025-08-01 01:59
毒蛇毒虫出没区域特征 - 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毒蛇种类包括眼镜蛇、竹叶青、银环蛇等 常出没于林间 毒蜘蛛和隐翅虫亦常见 [1] - 北方地区毒蛇较少 但蜱虫、蚊、蝇等媒介生物危害突出 [1] - 山林野外毒蛇蜈蚣多潜伏草丛石缝 夏季雨后或早晚温差大时活动最频繁 [1] - 草地花丛聚集蜜蜂黄蜂 蜂群夏季常在树丛灌木丛或草丛筑巢 [1] - 城市公园绿地需警惕蜱虫 常伏草尖瞬间附着吸血 初期无痛无痒难以察觉 [1] 预防蛇虫咬伤措施 - 外出穿浅色长袖长裤并扎紧袖口裤口 选择光滑面料减少昆虫攀爬 [1] - 裸露皮肤和衣物喷洒含避蚊胺的驱虫剂 [1] - 返回后仔细检查全身及衣物是否有蜱虫 发现立即清除 [1] - 避免在草丛灌木树荫下久坐躺卧 不直接用手拍打虫子 [3] - 随身携带蛇虫急救小包 内含固醇类外用药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2] - 急救包需配备碘伏酒精棉片等消毒用品 镊子及用于加压固定的绷带 [2] 叮咬蛰伤后应急处置 - 蚊虫跳蚤叮咬用流动清水及中性肥皂冲洗3到5分钟 薄涂炉甘石洗剂或1%氢化可的松乳膏止痒 [4] - 蜱虫叮咬需用镊子贴近皮肤夹住头部垂直缓慢拔出 不可扭转拉扯 拔出后碘伏消毒 [4] - 被蛇咬伤需记住蛇头蛇体斑纹颜色等特征 有条件拍摄照片 保持冷静并用清洁水源冲洗伤口 [4] - 海蜇蜇伤需立即上岸 用海水反复冲洗蛰伤处 用银行卡或镊子清除残留触手及刺丝囊 [4] - 所有叮咬伤情紧急时需立即呼叫120送医救治 [4]
这3种皮肤病夏季高发 很多人痒到受不了!止痒攻略请查收→
央视新闻· 2025-07-08 01:36
汗疱疹 - 汗疱疹是一种特殊湿疹类型,春末夏初高发,表现为持续瘙痒、烧灼感、对称分布且易复发 [3] - 主要诱因包括金属过敏(镍、铬)、化学刺激(洗衣液成分)、真菌感染及精神压力 [4][5] - 患者群体以年轻人、中年人和部分儿童为主,老年人较少见 [3] - 治疗上属于自限性疾病,脱离诱因后约半个月可自愈,冷敷和保湿霜可缓解症状 [7][9][12] - 避免抠破水疱以防感染,破损后禁用炉甘石洗剂 [8][10] 痱子 - 痱子由高温潮湿环境下汗液排出受阻引发,分为白痱(无痒小水疱)、红痱(瘙痒丘疹)和脓痱(伴细菌感染) [23][27][28] - 成年高危人群包括高温作业者、肥胖者及代谢疾病患者(如糖尿病) [25][26] - 护理核心是降温干燥,破损后禁用炉甘石洗剂,脓痱需抗生素治疗 [30][32] - 痱子粉仅适用于未破损皮肤预防,已发痱子使用可能加重炎症 [33][34] 脚气 - 脚气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夏季高发,表现为瘙痒、脱皮、水疱及趾间糜烂伴臭味 [35][37] - 与单纯脚臭(细菌致硫化物)不同,脚气需抗真菌治疗 [36][37] - 白醋和碘伏泡脚无效,前者需48小时才起效且刺激皮肤,后者无法穿透角质层 [38][39][40] - 治疗需足疗程使用抗真菌药物,涂药后需清洁双手防传播 [44] 护理误区 - 汗疱疹患者避免过度使用止汗露或频繁肥皂洗手,以免破坏皮肤屏障 [20][21] - 湿疹与痱子护理相反,前者需保湿后者需干燥,混淆可能加重症状 [29]
夏日三大过敏“元凶”伤身扰人
科技日报· 2025-07-08 01:29
日光性皮炎防护 - 日光性皮炎是皮肤接受过量紫外线后产生的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水疱伴灼痛瘙痒,24-48小时达高峰后脱屑色素沉着[2] - 物理防护建议使用UPF>50的防晒衣/伞/帽/镜,化学防护需选择SPF30+ PA+++防晒霜并提前15-30分钟涂抹且每2小时补涂[3] - 需减少光敏性食物摄入并调整光敏性药物,阴天仍需防护因长波紫外线可穿透云层导致光老化[3] 过敏性鼻炎防治 - 空调尘螨是过敏性鼻炎主因,其分泌物通过冷风散布刺激鼻黏膜,干燥冷空气加重症状[5] - 防治措施包括55℃以上高温清洗寝具、除湿模式保持湿度<50%、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6] - 需每月清洗空调滤网,减少毛绒物品堆积,使用防螨罩隔离过敏原[6] 丘疹性荨麻疹管理 - 虫咬皮炎表现为风团样丘疹伴瘙痒,搔抓会加剧水肿甚至引发感染[7] - 处理方式包括冷敷、炉甘石洗剂外用,严重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或抗组胺药物[7] - 预防需穿浅色长袖衣裤、安装纱窗蚊帐、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8]
小方制药合作开发新药 瞄准国内首个脱发类中药制剂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12:2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式切入中药复方制剂新药研发领域,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签署《复方侧柏酊合作开发协议》,共同开发用于治疗脱发的复方侧柏酊新药 [2] - 合作以获得国家药监局1 1类新药上市许可为最终目标,涉及临床前研究、IIT研究及注册临床试验等内容 [2] - 公司支付合作开发费用包括前期技术转让费2000万元及后期销售提成,新药获批后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 [2] 产品管线拓展 - 复方侧柏酊是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特色院内制剂,对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疗效显著,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脱发类中药制剂 [3]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外用药领域,开塞露、炉甘石洗剂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计划通过仿制及创新拓展外用药产品体系 [3] - 新产品研发将围绕家庭常备外用药战略定位,利用专家工作站资源优化研发结构,覆盖更多家庭健康需求 [3]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脱发人群已突破2 5亿,且20~40岁青壮年脱发趋势明显,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2] - 公司通过布局脱发治疗领域切入高潜力细分市场,复方侧柏酊具备凉血行气、生发乌发功效,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2][3]
夏季手足冒出的“小水泡”到底是什么
科技日报· 2025-06-03 01:01
夏季手足"小水泡"的常见类型及特征 - 汗疱疹是夏季手足出现透明或淡黄色"小水泡"的最常见原因,表现为对称分布在手足掌、指趾部位的米粒大小水疱,伴有疼痛感、灼烧感、瘙痒感,青壮年和青少年发病率更高 [2] - 汗疱疹病程具有自限性,春末夏初发病,夏季加剧,秋冬季缓解,每年定期反复发作,水疱随时间干涸脱屑,但反复发作可导致皮肤粗糙增厚甚至皲裂 [2] - 汗疱疹的成因可能与精神紧张、吸烟、真菌感染、手足多汗、过敏原刺激等有关,过去认为与汗液潴留有关,现在更多认为是皮肤湿疹样反应 [2] 其他可能导致手足"小水泡"的疾病 - 手足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夏季发病增多,表现为单侧不对称分布的水疱,常伴有足癣和甲癣 [3] - 手足湿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皮肤病,皮损对称分布且无明显季节性,表现为水疱、红斑、丘疹等,伴有剧烈瘙痒 [3] - 接触性皮炎由接触刺激性或过敏性物质引起,起病急,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等,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 [3] -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春夏季高发,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手掌脚底丘疹水疱,伴有口腔黏膜溃疡 [4] 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 - 汗疱疹无特效疗法,轻症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严重或反复发作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6] - 手足癣需保持皮肤干燥,外用抗真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或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需足量足疗程(外用4周以上,口服2-4周) [6] - 手部湿疹治疗应避免可疑致病因素,急性期渗出明显时用2%-3%硼酸溶液湿敷,无渗出后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 [6] - 接触性皮炎治疗需立即清除接触物,根据病情使用药膏或口服药物,重症需及时就医 [6] - 手足口病主要为对症治疗,如退热、缓解疼痛,需观察重症迹象如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