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利益与家国情怀

搜索文档
李嘉诚最后一点名声,卖了190亿
36氪· 2025-03-26 00:07
文章核心观点 - 李嘉诚家族以228亿美元出售全球43个港口控股权给美国财团 引发香港媒体和公众强烈谴责 导致其声誉严重受损 [6][9][14] - 交易被视为纯粹商业行为 但被批评缺乏家国情怀 与内地利益形成冲突 [36][37][56] - 对比香港其他商业领袖如李兆基 长期投资内地并获得成功 凸显商业利益与家国情怀可兼顾 [62][63][69] 港口资产交易分析 - 长和集团出售43个全球港口控股权给贝莱德牵头的财团 交易金额达228亿美元 [6] - 经少数股东权益调整后 李嘉诚家族获得约190亿美元现金收入 交易后两天长和股价上涨33% [8] - 出售资产包括199个码头 分布在23个国家 包含战略位置如巴拿马运河 [19][21] 巴拿马运河资产历史与价值 - 李嘉诚于1997年通过竞标获得巴拿马运河两个港口25年管理权 后于2021年续约至2047年 [24][31] - 中国占巴拿马运河货物总运量21.4% 为第二大使用者 且有大量周边投资 [22][23] - 港口改造工程总耗资55亿美元 李嘉诚投资超10亿美元 历时9年完成 [29] 商业策略与争议 - 李嘉诚曾于2015年试图出售40%港口资产 但对内地财团出价过高导致交易未成 [34] - 本次交易被指秘密进行 未给内资报价机会 引发官方和民间谴责 [36][37] - 长和集团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布:欧洲占比50% 内地和香港分别仅占5%和7% [55] 李嘉诚商业哲学与历史行为 - 自称"纯粹商人" 主张"商业归商业 政治归政治" [39] - 在大陆多地囤地缓慢开发 如北京地块捂地22年 楼面价从1750元/平米暴涨 [49] - 曾从香港和内地撤资 转向英国投资 控制英国约30%电力 7%供水 25%天然气 [48] 对比案例:李兆基的商业路径 - 恒基兆业创始人李兆基持续投资内地 在北京 上海等城市布局且不囤地 [62][63] - 2019年以30.2亿元竞得北京地块 溢价率23.3% [64] - 曾推动港珠澳大桥建设 与李嘉诚的港口利益形成直接冲突 [65][66] 资产与慈善事业 - 李嘉诚基金会成立于1980年 投入三分之一资产 80%捐款用于大中华地区 [42] - 向汕头大学累计捐款超120亿元 捐建设施多未冠名 [43][44] - 2023年捐赠香港大学亚洲首部肝癌治疗仪器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