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注射用头孢米诺钠
icon
搜索文档
北大医药: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16:46
公司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为9.57亿元,同比下降5.0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亿元,同比增长15.51%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10.77万元,同比下降55.19%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683元/股,同比增长15.51% [2] - 总资产为23.2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3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5.9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44% [2] 行业发展概况 - 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为1.23万亿元,同比下降1.2% [2] - 利润总额为1766.9亿元,同比下滑2.8% [2] - 行业呈现弱周期性特征,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小 [3] - 政策导向以"鼓励创新、规范发展、提升效率"为核心 [4] - 创新药领域政策持续加码,医保制度改革深化,集采政策常态化推进 [4] 公司主营业务 - 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业务 [2] - 主要产品包括抗感染类、镇痛类和精神类药品 [4] - 研发模式采用自主开发和合作研发两种方式 [5] - 销售模式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驻地化精细营销管理,主要集中于医院终端市场 [6] - 公司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6] 研发与产品进展 - 研发投入为1183.36万元,同比增长28.26% [12] -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盐酸昂丹司琼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7] - 在研项目100余项,涵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等多个领域 [6] - 拥有约10000平方米的小试、中试基地 [5] 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与西南地区一家重点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以镇痛类核心产品为切入点 [8] - 探索"产品+学术+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精准服务零售终端患者需求 [8] - OTC营销已全面启航,在连锁药房、诊所等终端多点发力 [8]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787.96万元 [1][19]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 [18] - 公司注重股东、债权人、职工、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21][22] 投资与子公司情况 - 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新优势(重庆)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 [13] - 新优势(重庆)与深度运筹科技(海南)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深度运筹,注册资本500万元 [13] - 主要子公司包括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北大医药武汉有限公司等 [14]
最大客户丢了,北大医药股价大跌
经济观察网· 2025-08-13 03:14
业务合作终止影响 - 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与国际医院业务合作于2025年5月终止 导致其主营业务自6月起基本中止[2] - 国际医院为北大医药第一大客户 2024年实际采购金额达11.23亿元 占公司药品流通收入78.15%[2][4] - 合作终止导致2024年6月至年末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占最近一期营收29.13%) 净利润减少400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28.99%)[3] 财务影响分析 - 自2026年起年度营业收入或减少10.27亿元 净利润减少6869万元 分别占最近一期审计值的近50%[3] - 药品流通业务2024年营收14.37亿元(占总营收69.75%) 营业利润1.94亿元(占比35.05%)[4] - 与国际医院合同金额为每年12亿元 实际采购完成率达93.58%(11.23亿元/12亿元)[4] 业务结构特征 - 药品流通业务高度依赖国际医院 实施主体为北医医药和武汉叶开泰两家子公司[4] - 药品制造业务2024年收入6.23亿元(占总营收30%) 毛利率57.47%显著高于流通业务的13.48%[7] - 制药业务以仿制药为主 多款产品纳入集采导致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降11.23个百分点[7] 战略转型举措 - 公司拟将生产制造中心组建为子公司 强化仿制药生产优势[6] - 启动名称变更工作以实现"去北大化" 实际控制人已变更为徐晰人[5] - 积极探索北医医药转型方向 但转型存在不确定性[3] 市场反应 - 8月12日股价逆势大跌7.36% 收盘价6.42元 对应市值38.26亿元[2]
最大客户丢了,北大医药股价大跌:或将损失一半的收入与利润!公司与北大已无股权关系,正在“去北大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4:55
核心观点 - 北大医药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因与国际医院终止合作面临主营业务全面中止风险 [1] - 国际医院是北大医药第一大客户,2024年采购金额11.23亿元占药品流通收入78.15% [1][6] - 公司预计2024年6月至年末销售收入减少6亿元(占营收29.13%),净利润减少400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28.99%) [4] - 2026年起营收或减少10.27亿元(占近50%),净利润减少6869万元(占近50%) [4] - 公司正推动医药制造业务转型,2024年该业务收入6.23亿元占比30%,毛利率57.47%高于流通业务13.48% [7][8] 业务依赖风险 - 北医医药长期高度依赖国际医院业务,合作终止后未找到替代业务 [1] - 药品流通业务2024年营收14.37亿元占总营收69.75%,营业利润1.94亿元占比35.05% [5] - 北医医药作为国际医院唯一服务商,原合同金额每年12亿元 [6] 财务影响 - 2024年国际医院实际采购11.23亿元占药品流通收入78.15% [6] - 2024年制药业务毛利率57.47%,但受集采影响较上年下滑11.23个百分点 [8] 战略转型 - 公司组建生产制造子公司,强化仿制药生产优势 [1][7] -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徐晰人,启动"去北大化"名称变更 [7] - 制药业务中多款仿制药已纳入集采,包括注射用美罗培南等产品 [8]
北大医药继续“去北大化” 子公司痛失第一大客户,进一步向医药制造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8:38
业务合作终止影响 - 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于2025年5月终止 导致其主营业务自2024年6月起基本中止且未找到同类型替代业务 [1][2] - 国际医院为北大医药第一大客户 2024年实际采购金额达11.23亿元 占公司药品流通收入78.15% [1][3] - 合作终止导致2024年6月至年末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占最近一期审计营收29.13%) 净利润减少400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28.99%) [2] 财务影响评估 - 自2026年起年度营业收入或减少10.27亿元 净利润减少约6869万元 分别占最近一期审计指标的近50% [2] - 药品流通业务2024年营收贡献14.37亿元(占总营收69.75%) 营业利润1.94亿元(占比35.05%) [3] - 北医医药面临关停并转风险 公司正探索转型方向但存在不确定性 [2] 业务结构特征 - 药品流通业务依赖北医医药与武汉叶开泰两家子公司 其中北医医药作为国际医院唯一服务提供商签订三年合同(年金额12亿元) [3] - 药品制造业务2024年收入6.23亿元(占总营收30%) 毛利率57.47%显著高于流通业务的13.48% [4] - 制药业务以仿制药为主 多款产品纳入集采(包括注射用美罗培南等) 导致2024年制药毛利率同比下降11.23个百分点 [5] 战略转型举措 - 公司以生产制造中心为基础组建生产制造子公司 旨在强化仿制药生产优势并实现资源集中配置 [1][3] - 资源向医药制造业务倾斜 通过子公司架构优化生产环节效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