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葵

搜索文档
中秋“花好月圆”催热“花样经济”:鲜花销售旺,花海旅游火
央视网· 2025-09-29 03:24
央视网消息:中秋节"花好月圆"的美好寓意也让花卉市场迎来消费热潮。在安徽合肥,鲜花绿植销量攀升,从种植基地到销售终端,大家 都在忙着备货。 在安徽合肥市肥西县的鲜花种植智能温室里,各色蝴蝶兰竞相绽放,花株错落有致。工作人员正忙着把鲜花打包装上车,发往各地。 金秋九月,在泰州海陵区华港镇多彩垎岸景区,一百多万株油葵向阳而开,金黄的花瓣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金色花海,吸 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拍照打卡。 国庆、中秋假期,为了让市民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当地将组织写生、摄影、自拍分享等多项文旅活动。据当地文旅部门测算,假期期 间,华港镇每天将迎来近万名赏花游客。目前这片油葵花海已经全面进入盛花期,花期可持续到10月上旬,对外免费开放。 除了鲜花种植基地的订单不断增加,花卉市场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选购。 江苏泰州:双节假期将至 "黄金花海"俏迎游客 近日,在江苏泰州海陵区,一百多万株金黄色的油葵进入盛花期,绝美的金色田野即将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 ...
密云区冯家峪镇百亩油葵花如期盛放
新京报· 2025-09-16 08:22
核心观点 - 冯家峪镇下营村通过规模化油葵种植产业实现灾后快速恢复和产业增效 百亩油葵田年产葵花籽5万斤 年产值25万元 带动40余户村民增收 [1] 产业发展情况 - 油葵种植依托山区昼夜温差大和土壤偏碱的天然优势 形成规模化产业 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金色引擎 [1] - 年产葵花籽达5万斤 年产值达25万元 产业带动40余户村民实现增收 [1] - 尽管遭遇洪水灾害 大部分油葵存活 收成影响不大 花籽品质皮薄仁大 香脆甘甜 [1] 灾后恢复进展 - 镇党委政府迅速组织恢复重建 有序推进基础设施修复与产业复苏 [1] - 按照一年基本恢复 三年全面提升 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系统谋划灾后重建 [1] - 百亩油葵如期绽放 展现出灾后恢复重建的勃勃生机 [1]
向沙漠戈壁要产量,1200多万亩!“挤”出种植新空间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央视网· 2025-09-08 04:33
新疆农业发展成就 - 新疆粮食种植面积在过去10多年增加1200多万亩 成为全国粮食产能增量最多的省区 [11] - 塔里木盆地水利枢纽达120多座 连接144条支流形成星罗棋布的水网系统 [6] - 且末县沙漠改造农田达6万多亩 其中半数由种粮大户承包种植 [4] 水资源开发利用 - 通过昆仑山大石门水库调节 将雪水输送至百公里外沙漠地区进行灌溉 [4] - 水利设施通过新建和改造实现精准水量调配 支撑沙漠农业开发 [6] 农业生产模式创新 - 沙漠改造农田成功种植玉米等作物 2025年且末县沙漠出现多块新绿洲 [3] - 种植作物包括小麦 玉米 油葵 红薯等多品种 并配套发展养殖产业 [10]
让方寸地成为“聚宝盆”(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5-29 22:21
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 吉林省长岭县高家窝堡村通过辣椒种植发展庭院经济 全村182户村民参与 形成规模化种植 [4][5] - 长岭县2017-2024年累计投入1.29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庭院经济 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 配备518名乡村振兴指导员 [6] - 高家窝堡村采用"企业+农户"订单模式 2023年辣椒订单达400吨 村民人均收入1.7万元 [5][6] - 长岭县庭院经济总面积达1067.2万平方米 2023年产出果蔬2.4万吨 户均增收3800元 [6] 特色农产品种植 - 高家窝堡村经过谷子 南瓜等作物试种后 2021年选定长红辣椒为主栽品种 具有管护简便 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5] - 农户李井文庭院种植4500棵辣椒 产量近2000公斤 配合县里补贴政策 年收入约5000元 [6] - 光明乡蒙古屯村采用小冰麦与油葵轮作模式 实现"一院双收" [7] 古琴文化产业 - 河南兰考徐场村"墨武琴坊"打造古琴研学基地 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批次 课程预约排至次年春季 [8][9] - 采用"传统工艺+体验教学"模式 保留三年制琴古法同时设置两小时速成体验区 [9] - 带动周边形成产业链 村民徐二帅激光雕刻工坊年收入从5-6万元增至20多万元 [9] - 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包括桐木书签 八音盒等衍生品 单项年收入可达8万元 [9] 文旅融合创新 - 徐场村村民将庭院改造为民宿 结合古琴文化元素 吸引城市客群 [10] - 开发"七天入门古琴"等体验课程 成功吸引上海白领等高端客群 [10] - 形成"产业+文旅+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