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武当C1200系列跨域融合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黑芝麻智能签署意向书,拟收购一家AI SoC芯片公司
巨潮资讯· 2025-06-18 15:00
收购意向 - 黑芝麻智能与一家中国目标公司签订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意向书,拟通过股权收购及注资方式收购该公司 [2] - 目标公司专注于高性价比、低功耗人工智能系统芯片(SoC)及解决方案的开发与销售,大部分知识产权(包括ISP、NPU及模拟IP等)已实现自研 [2] - 目标公司业务覆盖汽车智能化、端侧AI应用等领域,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 [2] 战略协同 - 收购将帮助黑芝麻智能实现高中低级全系车规级计算芯片覆盖,并为智能汽车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 [2] - 收购将促进公司产品线扩展至机器人应用领域,提供AI推理芯片全系产品及解决方案 [2] - 双方在业务拓展、量产交付、供应链管理、技术突破等方面具备协同互补潜力 [2] 市场布局 - 黑芝麻智能A1000系列芯片已在吉利(领克、银河系列)、东风(eπ系列)、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规模化量产交付 [3] - 基于A1000芯片的高速NOA方案实现全国高速覆盖及多个主要城市快速路覆盖 [3] - 武当C1200系列跨域融合芯片完成城市无图NoA功能验证,与中国一汽、东风、安波福、均胜电子、斑马智行等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3]
黑芝麻智能上市后首份年报超预期:营收同比增长51.8%,「始于车,不止于车」
IPO早知道· 2025-03-31 04:07
公司业绩与战略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1.8%至4.74亿元,毛利大幅增长152.4%至1.95亿元,毛利率增加超16个百分点至41.1% [5] - 提出"全场景智能生态"战略愿景,通过优化带宽、算法和架构突破计算芯片性能瓶颈,推动智能驾驶从"技术尝鲜"迈向"全民普惠" [7] - 2024年研发投入达14.35亿元以扩大技术优势,三大创新芯片平台均打造行业标杆 [11][12] 产品与合作进展 - A1000系列芯片和武当C1200系列跨域融合芯片已与超40家车企合作,高速NOA方案实现全国高速覆盖及主要城市快速路覆盖 [9] - 与吉利、一汽、东风、比亚迪等头部车企深化合作,为多款车型提供芯片及解决方案,预计2024年实现量产 [11] - 2024年底发布新一代AI模型设计的高算力芯片平台武当A2000系列,支持BEV+Transformer端到端大模型,覆盖多层级自动驾驶场景 [11] 应用场景拓展 - 商用车领域完成工程环卫车、重载卡车等专用车型布局,升级Patronus2.0主动安全系统,2024年客户持续快速增加 [14] - 获得多个城市车路云一体化项目试点,参与交付智驾芯片及算法方案涵盖智能网联、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等多功能应用场景 [14] - 计划2025年布局机器人市场,与头部企业合作开发基于A2000的具身智能算法及硬件解决方案,预计实现批量出货 [14] 全球化与技术优势 - 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积极与美国、欧洲等海外车企及Tier1建立合作,逐步探索海外市场 [16] - 现有芯片产品作为基于ASIC架构的AI推理芯片,获得更多应用场景,有望在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等场景产生规模化收入 [16] - 武当C1200系列芯片通过硬件隔离技术支持AI运算与执行器控制并行,已与傅利叶、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达成合作 [14]
收入同比增长51.8%至4.74亿,黑芝麻智能加速领跑智驾生态头部梯队
36氪· 2025-03-31 01:42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营收达4.74亿元 较2023年3.12亿元增长51.8%创历史新高 [1] - 毛利率从2023年24.69%提升至2024年41.1% 反映规模化量产与技术降本成效显著 [1] 行业机遇 - 全球车规级SoC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2053亿元 中国达1020亿元 [3] - 2023-2028年全球与中国车规级SoC市场CAGR分别为28.81%和30.74% [3] - 自动驾驶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攀升推动车载SoC芯片市场结构性机遇 [3] 产品进展 - A1000系列芯片已在吉利、东风及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规模化量产交付 [3] - 武当C1200系列跨域融合芯片完成城市无图NOA功能验证 [3] - 截至2024年末武当C1200系列获2家主流OEM量产定点 预计成行业首个量产跨域融合平台 [3] 市场拓展 - 与一汽、东风、安波福、均胜电子和斑马智行等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3] - 同欧美海外车企及Tier1建立多维度合作关系 为开拓海外智驾市场奠定基础 [5] - 商用车领域客户持续快速增加 Patronus 2.0系统落地环卫车与重卡 [5] 业务多元化 - 通过"芯片+算法+生态"战略实现从车端渗透到全场景覆盖 [5] - 车路云一体化获成都、襄阳、宁波、天津等多个城市项目试点 [5] - A2000及C1200芯片赋能机器人领域 预计2025年批量出货 [5] 未来展望 - 2025年将加速新客户与新车型开拓 重点推进新能源头部客户量产交付 [8] - 机器人行业处于早期阶段 技术升级与成本下降将驱动应用场景丰富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