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椰雕
icon
搜索文档
文旅为桥共叙琼台情 两岸业界共谈合作新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07:35
中新网海口9月21日电 (张茜翼 黄方舟)"文化需借助旅游为载体,才能更好地传递其细腻质感,实现可 持续发展。"台北艺术大学文化资源学院兼任助理教授施国隆21日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海南通过文旅融 合,将传统文化以更系统、更生动的方式传承与传播,令人印象深刻。 9月21日,"情系琼台·魅力双岛——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活动在海口启动。活动现场展示的文创产品 吸引台湾文旅从业者驻足观摩。 中新网记者 张茜翼 摄 她表示,此行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海南的文化和年轻一代旅游文化从业者的发展现状,以便将更多独特本 土元素融入未来设计,推动更具地方特色的文创内容发展。 9月21日,"情系琼台·魅力双岛——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活动在海口启动。活动现场的黎族织锦技艺 展示,吸引台湾文旅从业者驻足观摩。 中新网记者 张茜翼 摄 台湾《旅读》杂志整合营销经理胡志伟表示,该平台聚焦能够吸引年轻群体的旅游元素,重点关注涉海 运动、登山探险等户外体验类项目。他期待通过增强内容互动性与沉浸式体验,让更多台湾年轻一代认 识海南、了解海南,促进琼台两地文旅交流与合作。 活动现场进行了海南省文化和旅游推介,并特设非遗互动体验区与文创产品展示区。黎族 ...
椰城缤纷新“夜”态
海南日报· 2025-09-15 01:37
夜间经济发展战略 - 海口市将提振消费作为重点 围绕夜食 夜购 夜游 夜娱等业态持续创新 推动夜间消费场景延展 [3] - 通过"文旅+"模式丰富夜间消费体验 为夜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3] - 2024年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举措 提出7方面具体措施 包括培育新业态和文旅消费新商圈 [10] 消费时间延伸策略 - 利用热带气候特点延长营业时间 商圈比大多数城市普遍晚半小时打烊 创造"黄金半小时"承接家庭餐后消费和年轻人社交需求 [5] - 部分餐饮娱乐业态在周末节假日营业至夜间11时后 书店等场所营业至凌晨后 满足多样化夜间消费需求 [5] - 将暮色夜色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 使每段夜时光都有对应消费载体 [5] 业态创新与首店经济 - 引进徕卡 索康尼 野果Yeego等近50家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海南首店 海口首店 涵盖高端零售 特色餐饮 文化体验领域 [6] - 创新夜宵主题店模式 如海底捞推出烧烤 鸡尾酒及"美食+音乐"消费场景 重构夜间社交空间 [6] - 开发交旅融合创新产品"蹦蹦巴士" 打造移动音乐厅体验 结合夜景观光与音乐互动 [7] 经济效益与消费数据 - 我国城市60%消费发生在夜间 大型商场18时至22时消费额占全天一半以上 夜间旅游人均消费是白天3倍以上 [8] - 2024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86亿元 同比增长14.7% [11] - 骑楼老街非遗店铺夜间销售额是白天1.5倍 夜间非遗展演提升文化消费体验 [11] 消费链条与品牌效应 - 通过业态融合延长消费链条 游客白天逛免税城 夜间消费本地美食和文旅体验 带动过夜消费 [11] - 夜间经济推动城市品牌提升 20%游客主动要求安排夜游项目 夜经济成为海口新名片 [11] - 对夜经济示范商圈 特色商业街区 特色夜市分别给予50万元 30万元 20万元一次性资金奖励 [10]
老手艺的新引擎:借力AI推动海南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
海南日报· 2025-08-28 01:09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 - 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开新局面 突破传统记录局限性 在创新设计 教育传播与产业升级中产生巨大效能 实现手工艺文化基因活化利用[1] - 当前人工智能应用存在文化解读错误 文化寓意变迁 文化语义偏差现象 传统手工艺核心元素与文化符号难以准确呈现 使保护发展遭遇困境[1] - 构建"标准—转译—关联"三位一体传统手工艺知识图谱成为破解之道[1] 元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 当前海南传统手工艺标准术语体系不一致 存在重"形"轻"神" 偏"静"略"动"等问题 如黎锦"甘工鸟"图案爱情故事鲜为人知 昌江黎陶陶土配方 烧制火候等核心技艺缺乏系统记录[2] - 创新构建器物层(外表形态) 组织层(行为层面) 精神层(精神要素)三层级分类体系[2] - 器物层元数据聚焦装饰图案 风格造型 文化符号等外在形态 组织层元数据锁定工艺技法 工序流程 传承关系等行为动态过程 精神层元数据聚焦风俗习惯 民族传统 人文观念 神话历史等精神要素[2] 隐性知识数字化转译 - 传统手工艺精髓多藏于匠人指尖 心口相传的秘诀中 是没有文字记录的"隐性知识"[3] - 对"看得见"的器物层进行数字化资料收集 用高清设备拍摄黎锦纹样 椰雕作品 专业团队进行多维度标注 智能系统分析图案特征[3] - 对"摸得着"的技艺进行数据转化 借助传感器记录 动态影像捕捉等手段记录匠人雕刻手势 用录音笔保存经验口诀 将"烧陶要看火候"转化为具体温度曲线和时间参数[3] 多模态知识关联网络 - AI解析传统手工艺时常出现误解 如把黎锦图腾纹样误认为普通几何图案 将椰雕渔网纹解读为单纯装饰线条 这是知识关联薄弱导致[4] - 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读懂"文本 图像 音视频等不同形式数据 提炼关键语义信息 进行语义精准"对齐" 构建统一知识框架[4] - 将文字描述 操作流程 细节特写 人物访谈等多模态数据融合 关联到相关"知识节点" 如搜索"船型屋纹样"可查询图案样式 观看编织手法演示 听到传奇神话[4][5] 知识图谱技术创新应用 - 知识图谱技术将语料库中难以传达的语义信息或抽象关系转化为图形结构 大幅降低理解门槛[6] - 人工智能具备强大语言理解能力 知识图谱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导航 通过语义理解及自动检索给出精准答案 提升信息检索效率与查准率[6] - 系统化梳理工艺技法 纹样符号等多元语料为AI创作赋能 激发创作灵感 创新方案设计 进行工艺还原 提供符合传统规范的数字化制作指导 实现跨界创新[6]
画家+藏家蔡於良 方寸徽章见战争岁月
海南日报· 2025-08-15 03:23
画家+藏家蔡於良 方寸徽章见战争岁月 蔡於良近照。 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证章。 蔡於良收藏的徽章,以共产党在各时期、各领域、各战役中颁发的徽章为主,不少以金银为材质,以彩 漆、珐琅为点缀,工艺精湛,分量不轻。 它们之中,既有"琼崖自卫军""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的证章,也有"八路军荣誉战士纪念 章""捍卫祖国·南侨机工复员纪念章"等,还有全套55式勋章、奖章——那是1955年,解放军首次在全军范围 向革命战争时期的有功之臣颁发的徽章。 八路军"抗日英雄"荣誉章。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蔚林 海南画家蔡於良的工作室里,其收藏的黎锦、椰雕等艺术品数不胜数,琳琅满目。而博古架的最显眼 处,摆放的则是一排排置于定制亚克力盒里的徽章。 "一枚徽章,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它们记录着时代变迁,也彰显着时代特征。"抚过一枚枚烙 印着时光印记的徽章,蔡於良如数家珍。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他特意 将所藏的约2000枚徽章进行整理,以此为媒讲述那段历史。 蔡於良很久以前便与徽章结缘。 1950年5月,海南岛全境解放。不久后,澄迈金江就迎来了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一个训练团。 ...
我省举办椰雕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
海南日报· 2025-08-07 01:32
行业活动 - 海南省举办2025年椰雕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 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指导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管理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承办[2] - 研修班面向非遗传承人及弟子 旨在提供系统专业知识培训与实践指导 助力椰雕技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 - 培训为期30天 共计240个学时 采用专题讲座、理论授课、实践创作、交流研讨等多元化培训方式[4] 技艺发展 - 椰雕是海南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 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艺术魅力[2] - 研修班融入大漆、金银内嵌、贝嵌等工艺内容 鼓励学员创新并拓宽创作边界[4] - 培训课程包含电商销售技巧和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等实用内容 助力学员提升综合能力[5] 参与人群 - 学员年龄跨度大 包括11岁初学者和年长爱好者 不同年龄层热爱者共同切磋技艺[3] - 学生群体愈发多元 从小学生到大学生 从手工艺从业者到文化爱好者 越来越多被椰雕魅力吸引[4] - 培训特邀省内外非遗、雕塑、艺术、文化等领域专家学者和传承人授课[4] 创新实践 - 传承人尝试将椰雕与江苏大漆工艺创新性结合 推动两地非遗碰撞出新火花[3] - 运用微雕技法并将榫卯工艺融入创作 推出烟熏盒、茶叶盒、茶杯、茶壶、装饰灯具等系列作品[3] - 设计椰雕文创产品 用年轻人喜闻乐见形式展现椰雕之美[4]
在“精准”与“温度”中回应就业民生之问
海南日报· 2025-06-04 01:12
就业帮扶模式创新 - 海南通过"清甜行动"建立4.35万名困难人员"一人一档"精准档案系统 实现就业需求靶向匹配 [1] - 采用"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开展民生需求调研 典型案例包括大龄失业人员转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及残疾主播通过电商培训实现月入过千 [1] - 为精神障碍患者开设"庇护性劳作就业"项目 结合手工制作实现康复与就业双重价值 [2] 特色产业融合实践 - 开发"订单式"椰雕培训项目 将非遗技艺传承与残疾人就业需求结合 实现足不出户创收 [2] - 万宁椰壳工厂通过手把手指导模式 帮助残疾人掌握椰雕生产工艺 [1] - 椰雕工艺品成为海南特色产业与就业帮扶结合的典型案例 [3] 政策协同机制 - 形成人社部门建档+残联培训+乡村振兴工作队摸排+企业开发岗位的多部门联动体系 [2] - 运用税收优惠和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组合 激发企业吸纳困难群体积极性 [2] - 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 推动就业帮扶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2] 社会价值创造 - 福利彩票点等企业力量参与残疾人心理建设 帮助重拾生活信心 [1] - 就业帮扶注重挖掘个体生命特质 如通过职业评估档案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价值转化 [1] - 项目成效体现在困难群体通过劳动创造价值 在自贸港建设中实现自我定位 [3]
打开“万花筒”竞逐“新赛道”
海南日报· 2025-05-27 02:17
海南文化产业参展成果 - 海南馆以"文化赋能自贸港"为主题 29家文化企业组团参展 展示黎陶 椰雕 贝雕 沉香 花梨等数百种特色文化产品 [3] - 海南红泥陶瓷因独特金属矿物质纹路获得外省企业合作意向 同行交流需求旺盛 [3] - 海南骏誉黄花梨艺术馆观察到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兴趣显著提升 参展效果超预期 计划开发年轻化产品线 [4] 行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红色娘子军文创收到多地红色文化场馆及企业合作邀约 计划拓展全国红色文创市场 [5] - 琴韵幽兰品牌通过黎锦时装设计获得高关注度 验证民族元素与国际时尚融合的市场潜力 [5] - 广州投资者主动咨询海南文化企业落户政策 显示自贸港文化产业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 [6] 行业趋势观察 - 文博会成为文化产业风向标 跨地域交流催生创新机会 如陶瓷工艺改良与黎锦时装设计 [3][5] - 年轻消费群体对传统文化产品的接受度提升 推动黄花梨 沉香等传统品类产品年轻化转型 [4] - 自贸港政策优势叠加文化成果展示 形成文化产业投资磁吸效应 [6]
海南将组团亮相深圳文博会
海南日报· 2025-05-21 01:27
海南参展深圳文博会 - 海南以"文化赋能自贸港"为主题参展 设置595平方米展馆 展示自贸港文化建设新成果 [2] - 展馆聚焦历史文化保护 革命文化传承 海洋文化挖掘 民俗文化活化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2] - 同步展示文化资源转化 文旅品牌打造 对外文化贸易 数字文化创新等突破性进展 [2] 参展单位与展品 - 29家文化相关单位参展 展出黎锦 黎陶 椰雕 贝雕 灰塑 沉香 花梨 红泥陶瓷等特色产品 [2] - 展示游戏出海 版权交易等自贸港文化出海成果 [2] 文化活动安排 - 将上演《红色娘子军》片段 黎锦服饰秀 黎族竹木乐器 苗族民歌 琼剧 疍家渔歌等特色节目 [2] - 消费满300元送海南沉香等文创好礼 互动问答可获沉香文创礼盒 海南茶叶 咖啡等特色礼品 [3] 参展目标 - 通过国家级平台宣介海南特色文化业态与消费模式 [3] - 推动文化产品交易与项目招商 促进文化产业"走出去" [3] - 与地方展团 海外展团建立联系 推动海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3]
为动漫游戏爱好者打造沉浸式体验展会 海口CCK首日观展人数近5万
海南日报· 2025-05-05 00:14
文章核心观点 海口第四届CCK国漫游戏文化展举办,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平台,推动本土动漫产业发展和城市文化活力提升 [1][3] 展会概况 - 主题为“链接国际双循环,解码次元新语系”,旨在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平台,首日吸引近5万名爱好者参加 [1] - 依托参展者行为数据打造九大主题矩阵,设置沉浸式互动空间和特色活动 [1] 企业与创作者参与 - 200余家动漫、游戏及衍生品企业参与,头部品牌携爆款IP亮相并开展活动 [2] - 特邀知名cosplayer和创作者亲临,通过签售会等与粉丝互动 [2] 文化融合展示 - 设立“椰城次元文创集市”,展示海南非遗和二次元文创产品,推动文化创新融合 [2] - 20余个海南本土动漫社团携原创作品参展,展现本地创作社群活力 [2] - 通过JK/Lolita/汉服文化专区呈现时尚与传统服饰文化碰撞 [2] 运营体系与优势 - 已构建“展会+赛事+文创开发”三位一体的系统化运营体系 [3] - 依托海口区位优势,受益于自贸港政策红利和城市配套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