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监测设备

搜索文档
捷强装备入局新材料:4690万豪赌纳米碳赛道,能否打破业绩困局?
新浪财经· 2025-09-19 08:00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4690万元现金收购山东碳寻新材料有限公司51%股权 正式跨界切入纳米级碳材料赛道 [1] - 该交易被描述为"蛇吞象"式并购 反映传统军工企业面对业绩下滑的突围尝试 [1] 收购方财务状况 - 公司主营核生化安全装备 产品涵盖核辐射监测设备 生物检测设备及液压动力系统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7亿元 同比微增1.44%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868.66万元 同比暴跌798.61% [2] - 202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仅8400.84万元 此次收购耗资超过货币资金的二分之一 [4]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山东碳寻2024年营收1765.27万元 净利润85.79万元 [2] - 2025年前5个月营收飙升至6410.03万元 净利润达612万元 呈现爆发式增长 [2] - 2025年前5个月净利润率为9.5% [4] - 2025年5月末净资产仅586.32万元 [3] 估值与对赌协议 - 评估机构采用收益法给出1.03亿元估值 较净资产增值率高达1656.72% [3] - 交易方武汉碳翁承诺山东碳寻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500万元 且任一年度不得亏损 [3] - 若未达成业绩承诺 交易方需现金补偿 [3] 行业前景分析 - 标的公司核心产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作为锂电负极关键材料 深度契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求 [2] - 2024年全球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规模约16亿元 预计2030年有望达178亿元 [3] - 未来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 [3] 整合挑战 - 军工装备与新材料在研发 生产 客户群体上存在显著差异 资源整合需跨越行业鸿沟 [4] - 若标的公司未来无法维持高增长 1.03亿元估值可能面临风险 [4] - 收购耗资4690万元 可能加剧公司现金流压力 [4]
主业净利大降798% ,溢价1656%押注纳米碳赛道 捷强装备拟4690万元收购标的,对赌锁定3年5500万元利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0:25
收购交易概述 - 捷强装备以4690万元现金收购武汉碳翁持有的山东碳寻51%股权[1] - 交易完成后山东碳寻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 - 标的公司评估基准日为2025年5月31日,收益法评估价值达1.03亿元[1][3] 标的公司估值与业绩 - 山东碳寻净资产账面价值586.32万元,收益法评估增值率1656.72%[1][3] - 2024年营业收入1765.27万元,净利润85.79万元[4] - 2025年1-5月营业收入6410.03万元,净利润612万元,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4] - 转让方承诺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500万元,未达标需现金补偿[1][4] 标的公司业务特性 - 成立于2023年7月,主营纳米级碳材料研发生产[3] - 核心产品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3] - 采用收益法评估因更注重未来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3] 收购方经营状况 - 捷强装备主营核生化安全装备,产品包括核辐射监测设备等[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1.44%),净利润-868.66万元(同比下滑798.61%)[6] - 液压动力系统销售收入同比锐减89.11%[6] 战略动机 - 通过跨界并购寻求新利润增长点[1] - 整合资源实现共同发展[6] - 应对主营业务盈利压力及增长瓶颈[1][5][6] 行业与市场因素 - 新材料行业受政策、行业周期及竞争格局影响[7] - 纳米级碳材料属于前沿方向[6] - 存在原材料采购集中度偏高风险[7]
捷强装备拟收购山东碳寻51%股权 跨界纳米级碳材料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5:18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现金4690万元收购山东碳寻新材料有限公司51%股权 交易完成后山东碳寻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山东碳寻整体估值为1.03亿元 对应51%股权交易的增值率超16倍 [2]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 要求山东碳寻2025年至2027年净利润累计达到5500万元且任一年度净利润不为负 [2] 标的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山东碳寻主要从事纳米级碳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核心产品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 [1] - 截至2025年5月末总资产1.03亿元 净资产586.32万元 [2] - 2024年营收1765.27万元 净利润85.79万元 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6410.03万元 净利润612万元 呈现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态势 [2] 公司主业与收购动机 - 公司主营核生化安全装备及核心部件 产品覆盖核辐射监测设备 生物检测设备 液压动力系统等核生化安全领域全环节 [2] - 2022-2024年营收在1-3亿元区间徘徊 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 2024年上半年营收1.07亿元(同比增长1.44%) 净利润-868.66万元 [3] - 业绩承压主因核辐射监测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8.92个百分点至37.96% 以及液压动力系统产品订单减少和价格调整 [3] 战略发展规划 - 公司表示收购决策基于对纳米级碳材料领域的前沿调研 有利于扩大收入规模和增强盈利能力 [1] - 2025年计划在核生化安全领域继续争夺重点战略业务 积极拓展新应用领域 同时利用现有渠道资源和技术优势挖掘增量市场 [3]
调研速递|捷强装备接受投资者调研,聚焦业务发展与市场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9-11 10:18
经营业绩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66068万元 同比上升144%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利润-17863万元 同比下降18472% 主要因部分产品毛利下降 [1] - 核辐射监测设备销售收入783270万元 同比上升1950% [1] 产品研发与技术进展 - 技术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20%以上 拥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人员30余人 [1] - 获批国防专利涉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产品化应用 [1] - 持续研发新型核生化威胁监测设备 在原设备基础上进行技术迭代和新产品研发 [1] - 布局无人机载核生化监测装备研发 核辐射巡测无人机可应用于多领域 [1] - 研发管线包括下一代装备样机测试及定型审查 智能化监测系统与无人化处置装备研发投入占比及AI算法融合应用 [1] 市场拓展与业务布局 - 具备出口资质但暂无海外营收 [1] - 放射性气溶胶监测设备等产品在应急管理领域得到应用 [1] - 自主研发项目向多功能、智能化方向拓展 [1] - 将关注政策和行业动态做好市场开拓 [1] 生产运营与成本控制 - 通过总部售后中心与区域售后网点协同运作 建立覆盖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 [1] - 采购成本降幅及关键原材料国产化替代率提升情况需关注定期报告 [1] -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 落实碳排放管理要求 [1]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 经营情况需关注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 [1] - 重组与收购事项将按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 目前日常经营正常 暂无ST风险 [1] - 股东需提供身份证明文件至公司邮箱确认后获取股东人数信息 [1]
捷强装备(300875) - 300875捷强装备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1
2025-09-11 09:2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660.68万元,同比上升1.44% [4] - 营业利润-178.63万元,同比下降184.72%,主要系部分产品毛利下降导致 [4] - 核辐射监测设备销售收入7,832.70万元,同比上升19.50% [6] 研发与技术 - 技术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2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人员30余人 [4] - 研发方向涵盖核生化安全装备"侦察、防护、洗消"等领域,并向智能化、标准化、平台化拓展 [3][8] - 核化一体智能化监测系统等产品已应用于相关客户 [8] - 核辐射巡测无人机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应用于防化侦察、环保监测等领域 [8] 市场与业务拓展 - 公司具备出口资质但暂无海外营收 [6][10] - 在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南等全国重点区域设立售后网点 [4] - 与军事科学院、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6] 生产与运营 - 通过区域售后网络实现全国覆盖,提供本地化服务 [4] - 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落实碳排放管理要求 [8] 风险与合规 - 公司日常经营正常,暂无ST风险 [7][9] -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3][4][5][6][7][8][9][10]
捷强装备上市以来这几年的业绩表现,可谓是一言难尽
搜狐财经· 2025-06-26 12:02
公司概况 - 天津捷强动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2020年8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主营业务为核化生防御装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专业服务,主要产品为军用核化生洗消车辆的液压动力系统 [1] - 公司经营极不稳定,上市次年营收大跌,2023年创下新高后2024年又出现腰斩式下跌 [2] 财务表现 - 2024年所有业务均下跌,液压动力系统营收为负数,核辐射监测设备成为第一大业务且占比大幅提升 [4] - 2024年是连续第三年亏损,亏损额度扩大与营收暴跌有关 [6] - 毛利率多年持续下滑,2024年跌至负数,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近年表现不佳 [8] - 2021年主营业务盈利空间为8.1个百分点,2022年不足1个百分点,2023年起转为亏损,2024年总成本是营收的两倍,亏损额远超营收规模 [10] - 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45亿元,超过营收规模,主要来自存货跌价损失和商誉减值损失(源于2021年收购的上海仁机) [12] 季度经营 - 2024年四季度营收为负数,按产品和季度分均有负数情况 [14] - 最近九个季度中仅2024年二季度有少量主营业务盈利,其他季度表现不佳 [15] 现金流与偿债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多数年份为净流出但金额不大,上市前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增长但未能带动营收和净利润提升 [17] - 长短期偿债能力持续下降且总资产缩表,但短期内偿债能力仍较强 [19] 行业与业务 - 军工相关行业增长潜力有限,业绩受大客户发展方向变化影响较大 [21] - 行业高度依赖客户信任,产品定价不透明 [22]
资产减值吞噬利润 捷强装备亟待扭亏
中国经营报· 2025-05-09 19:5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2.81%至1.3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同比扩大309.78%至2.7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3.63亿元 [1] - 2020年上市当年营业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9.56%),归属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5.21%),为业绩高点 [3] - 2022-2024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亏损0.17亿元(同比-156.22%)、0.68亿元(同比-289.68%)、2.78亿元(同比-309.78%) [3] 业务板块分析 - 液压动力系统收入从2020年2.43亿元(占比90.62%)暴跌至2024年-6342.5万元(占比-45.83%),核心业务出现负收入 [1][6] - 核辐射监测设备2022-2023年收入1.24亿元(+213.49%)、1.53亿元(+22.93%),但2024年下滑19.39%至1.23亿元 [7] - 其他产品线2024年收入全面下滑:生物检测设备735.9万元(-3.43%)、核生化安全装备5699.36万元(-39.01%)、技术服务1035.21万元(-29.57%) [7] 财务风险因素 - 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181.54%至16026.52万元,主要来自商誉减值8968.38万元和存货跌价损失5258.63万元 [4][9] - 2021-2024年累计计提信用减值与资产减值准备2.9亿元,其中2024年计提16551.03万元 [8][9]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612万元(同比-7440.59%),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3054.21万元(同比-41.74%) [4] 经营挑战 - 订单延迟交付与新增订单不及预期导致销售规模萎缩,液压动力系统产品价格调整进一步压缩利润 [4] - 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持续发生:2022年1607.66万元、2023年2275.3万元、2024年755.54万元 [8] - 并购标的商誉减值问题突出,2023-2024年分别计提5076.99万元和8968.38万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