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环控系统

搜索文档
科技型企业占比不断提升,民营企业500强含“新”量越来越高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03:27
整体规模与经营效益 - 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户均861.02亿元 较上年增长2.72% [5] - 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户均1023.09亿元 较上年增长2.62% [5] - 净利润1.80万亿元 户均36.05亿元 较上年增长6.48% [5] - 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3] 产业结构特征 - 72%企业属第二产业 66.4%企业为制造业 [6] - 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29.63万亿元 增长7.66% [6] - 投资项目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6] - 恒力集团年加工钢板230万吨 建造超大型船舶150艘 生产发动机180台 年产值突破700亿元 [6]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7] -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7] - 江苏沙钢集团首创短流程工艺 吨产品减碳70%以上 [7] - 66.80%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 [7] 绿色低碳转型 - 83.00%企业采取绿色低碳转型措施 [7] - 正泰集团布局石墨烯新材料、氢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8] - 温氏食品集团研发智能巡检机器人、自动投喂系统等装备 推动农业自动化转型 [8] 社会责任履行 - 纳税总额1.27万亿元 纳税额超10亿元企业240家(占比48.00%) [9] - 就业总人数1109.12万人 户均2.22万人 [9] - 72.80%企业投身乡村全面振兴 65.40%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9] - 79%企业参与社会慈善捐赠 捐赠总额104.76亿元 [9] - 滴滴追加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稳就业促消费 [9] - 传化集团每年生产优质种苗5000万株 带动种植面积超万亩 [10]
民营企业500强 含“新”量越来越高 科技型企业占比不断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8-28 23:50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京东集团 阿里巴巴 恒力集团位居前三 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1] - 民营企业500强整体保持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态势 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1] - 民营企业500强已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2] 整体规模与经营效益 - 2024年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户均861.02亿元 较上年增长2.72%[2] - 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户均1023.09亿元 较上年增长2.62%[2] - 净利润1.80万亿元 户均36.05亿元 较上年增长6.48%[2] 产业结构特征 - 72%企业属第二产业 66.4%企业为制造业[3] - 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29.63万亿元 增长7.66%[3] -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 投资项目涉及新材料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3] 创新投入与研发能力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4] -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4] - 科技型企业占比不断提升 民营经济在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5]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 - 66.80%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5] - 83.00%企业采取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等措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5] - 江苏沙钢集团首创短流程工艺 吨产品减碳70%以上[5]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 - 纳税总额1.27万亿元 纳税额超过10亿元企业240家 占比48.00%[7] - 就业总人数1109.12万 户均2.22万人[7] - 72.80%企业投身乡村全面振兴 65.40%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7] - 79%企业参与社会慈善捐赠活动 捐赠总额104.76亿元[7]
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型企业占比不断提升 民营企业500强 含“新”量越来越高(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8-28 21:53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京东集团 阿里巴巴 恒力集团位居前三 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1] - 民营企业500强整体保持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态势 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1] - 民营企业500强已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2] 整体规模与经营效益 - 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户均861.02亿元 较上年增长2.72% [1] - 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户均1023.09亿元 较上年增长2.62% [1] - 净利润1.80万亿元 户均36.05亿元 较上年增长6.48% [1] 产业结构特征 - 72%企业属第二产业 66.4%企业为制造业 [3] - 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29.63万亿元 增长7.66% [3] -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 涉及新材料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3] 创新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4] -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4] - 科技型企业占比不断提升 民营经济向高新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领域迈进 [4]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 - 66.80%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 [5] - 83.00%企业采取绿色低碳转型措施 包括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 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等 [5] - 江苏沙钢集团首创短流程工艺 吨产品减碳70%以上 [4][5] 社会责任履行 - 纳税总额1.27万亿元 纳税额超过10亿元企业240家 占比48.00% [6] - 就业总人数1109.12万 户均2.22万人 [6] - 72.80%企业投身乡村全面振兴 65.40%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6] - 79%企业参与社会慈善捐赠 捐赠总额104.76亿元 [6]
只为干好一件事——记牧原实业集团董事长秦英林
经济日报· 2025-06-14 21:52
公司概况 - 牧原实业集团董事长秦英林专注养殖主业30余年,打造现代化养殖园区,占地2800亩,包含21栋六层智能猪舍和智能饲料厂,配备8.5万套智能装备实现全链路智能化管理 [2] - 公司已形成集饲料加工、育种、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 [2] 智能化应用 - 公司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智能养殖园配备巡检机器人、智能环控系统(温度控制±0.5℃)和智能饲喂系统,构建养殖模型以提升效率、品质并降低成本 [3] - 自主研发30多种智能装备,累计应用超240万台,第五代巡检机器人集成10余种传感器实现全天候健康管理 [6] 技术创新与研发 - 近5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申请2276项专利,参与猪舍设计、环保等领域标准制定 [7] - 研发团队规模达1.2万余人,其中智能化研发人员超1000人,跨界工程师结合养殖与智能化技术解决生产问题 [6][7]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环保处理系统通过"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将排泄物转化为沼气、有机肥和液体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液体肥通过支农管网输送至农田 [3] - 减少豆粕用量降低氮排放,猪舍屋顶建设光伏电站,2024年碳减排贡献52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3] 人才战略 - 员工中大学毕业生4万余人,建立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年轻员工快速晋升(如24岁场长张宇宇从实习生两年内晋升) [6][7] - 创新文化强调"一把手担责",鼓励大胆尝试,为研发人员提供良好环境 [7] 行业协作与国际化 - 开放共享非瘟精准剔除、低豆日粮、猪舍空气过滤等技术,带动行业和农户专业化转型 [10] - 2024年与海外农业公司战略合作,输出生物安全、环保解决方案及AI应用技术 [11] 发展理念 - 坚持"关注周期但不赌周期",以技术创新应对行业波动,强调深度思考与渐进式突破 [10] - 目标实现绿色低碳养殖模式,提供更安全优质产品,响应国家支持民营经济政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