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际之门
icon
搜索文档
软银3.75亿美元收购富士康美国电动汽车工厂 以加速“星际之门”项目进展
智通财经· 2025-08-08 13:18
软银收购富士康电动车工厂 - 软银以3.75亿美元收购富士康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电动车工厂 旨在推动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数据中心项目 [1] -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同意出售工厂给Crescent Dune LLC 但未透露买方身份 实际买家为软银 [1] - 鸿海精密曾投资软银第一期愿景基金 将负责运营该工厂并开展AI服务器制造业务 厂址也可能用作数据中心 [1] 软银与富士康合作历史 - 两家公司十年前合作生产人形机器人"Pepper" 今年成立合资企业 各投资7.35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和制造项目 [2] - 尚不清楚合资企业投资是否包含收购电动车工厂的3.75亿美元 [2] "星际之门"项目进展 - 软银正在考察多个潜在地点 评估水源、电力和通信网络接入情况 [2] - 项目启动所需时间比预期长 软银首次承认进展缓慢 正与甲骨文、阿布扎比MGX等合作伙伴协商 [2] - 预计很快将就首个数据中心站点展开实质性谈判 [2] OpenAI相关项目动态 - OpenAI在德克萨斯州阿比林推进使用"星际之门"品牌的数据中心项目 [3] - 7月底宣布与英国Nscale、挪威Aker合作建设"星际之门挪威"项目 为欧洲首个数据中心计划 [3] - 两个月前宣布"星际之门阿联酋"项目 为美国外第二个项目 [3]
【特稿】美AI“星际之门”被曝受阻 年底前只建一小数据中心
新华社· 2025-07-22 07:56
美AI"星际之门"被曝受阻 年底前只建一小数据中心 海洋 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与日本软银集团今年初宣布的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人工智能项目 被曝推进受阻,已下调目标,计划年底前只建造一座小型数据中心。 按《华尔街日报》说法,OpenAI每年向甲骨文支付的300多亿美元费用约等于其预估年度收入的三倍。 OpenAI当下每年亏损约数十亿美元,为兑现代价不菲的承诺,它正押注其付费用户和广告商不断扩 容,进而带动收入成倍增长。(完)(新华社专特稿) 今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任第二天便在白宫宣布,OpenAI、软银和美国甲骨文公司将创 建名为"星际之门"的合资企业,计划今后4年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 施。 然而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1日披露,如今半年过去,"星际之门"项目尚未就任何一座数据中心的建设 达成协议。知情人士说,OpenAI与软银作为项目联合主导方,一直就选址等问题存在分歧。这两家企 业今年初宣布合作时承诺"立刻"投资1000亿美元,迄今只计划年底前建设一座小型数据中心,选址可能 在俄亥俄州。 知情人士说,OpenAI与软银近期就选址问题 ...
Sam Altman透露GPT-5将在今夏发布
快讯· 2025-06-18 23:58
GPT-5发布计划 - GPT-5大概率将在今年夏季发布 但可能因命名 安全测试 功能迭代等原因延迟 [1] - 高性能o3模型和智能体Deep Research对实现AGI具有重要意义 [1] OpenAI产品线更新 - 公司正在推进Sora DALL-E 3 ChatGPT Junior等创新产品开发 [1] - 5000亿美元投资项目"星际之门"被提及 显示公司长期发展规划 [1] 技术发展方向 - 访谈涵盖了公司所有重要产品 现阶段规划和未来发展路线 [1] - AGI相关技术研发是公司重点投入方向 [1]
AI大手笔“星际之门”的力量博弈
第一财经· 2025-06-17 11:33
项目概述 - "星际之门"是由OpenAI、软银和甲骨文联合发起的全球最大规模AI基础设施项目,旨在提升美国在AI领域的竞争力并拓展新经济增长点 [1][2] - 项目初期投入1000亿美元,未来四年计划增至5000亿美元,其中OpenAI和软银各出资190亿美元,甲骨文和主权基金MGX共出资70亿美元 [3] - 项目将建设约20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个容量约1吉瓦(相当于一座核反应堆发电量),首个数据中心占地9.3万平方米已在得州动工 [3] 参与方分工 - OpenAI负责项目运营并直接获取算力资源加速AGI实现 [2] - 甲骨文作为基础设施提供商,负责采购高性能芯片并分享AI业务收益 [2] - 软银担任董事长并负责财务,利用其数据中心资源支持AI训练 [3] - 微软、英伟达和Arm作为初始技术合伙人参与 [2] 全球布局 - 除美国本土外,OpenAI与阿联酋G42合作建设耗电5000兆瓦的AI中心园区(规模是得州项目的4倍) [4] - 计划第一阶段在全球启动10个数据中心项目,覆盖阿联酋(规划5个同等规模数据中心)等多国 [4] - 项目将采用标准化技术输出策略,目标建立类似"美元霸权"的"数字霸权"体系 [9] 技术影响 - 预计每年芯片产量提升10倍,单芯片运算能力提高10倍,OpenAI模型能力每年可能提升1000倍 [8] - 将加速AI场景创新,例如医疗领域可缩短抗癌疫苗开发周期至48小时 [8] - 项目建成后算力可能实现爆发性增长至10亿倍水平 [8] 经济效应 - 直接拉动钢铝、机械等上游产业及芯片制造、网络基础设施需求 [8] - 预计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参与国本土新兴产业成长 [8] - 美国私营部门研发投入占比超70%,其中2/3集中于IT和制药领域,与项目高度协同 [6] 竞争格局 - 被视为对中国AI发展的战略回应,中美AI竞争可能加剧 [1][10] - 中国拥有DeepSeek、Qwen等对标企业,部分大模型以开源策略形成替代优势 [10] - 全球范围内,欧洲推出1090亿欧元"可信AI"计划,日印等国也在加速AI布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