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际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

搜索文档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迎圆柱破局?
高工锂电· 2025-09-26 10:43
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金羽新能与逸飞激光联合研发的首批"无际"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通过验证并实现交付 涵盖8Ah、16Ah、25Ah、30Ah至52Ah等多个容量型号[2][3] - 该电池采用氧化物/聚合物全固态电解质+锂金属材料体系 创新性采用圆柱全极耳结构设计 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宽温适应性、耐高压等特性[3] - 产品在极端环境应用价值显著 尤其针对无人机、电动航空器等高端工业领域 可大幅拓宽作业窗口并降低综合成本[3] 技术路线创新 - 行业主流选择软包/方形+叠片方案 优先保障结构安全 因固态电解质柔韧性差 卷绕工艺的弯曲应力易导致断裂 叠片工艺通过平铺层叠规避风险[5] - 金羽新能携手逸飞激光突破性实现圆柱+卷绕工艺应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为产业化提供新范例 挑战了极高难度的技术路径[3][5] - 圆柱+全极耳结构理论上兼具性能与制造潜力:全极耳设计可应对内阻大瓶颈 提升功率性能和快充能力;圆柱形态与高速卷绕工艺契合 有望继承液态电池的极致生产效率[6][7] 工程化突破细节 - 材料与电芯构型采用全固态电解质方案 0电解液 150℃稳定运行 无隔膜及注液工序 消除电解液低温易结晶、高温易燃隐患[12] - 量产工艺实现百米级固态电解质连续生产 确保隔膜高强度及制造高一致性和可靠性[13] - 界面调控技术攻克核心难题:渐变式复合界面构筑技术改善固-固接触 降低界面阻抗;界面动态自愈调控技术修复充放电过程中的损伤 延长循环寿命[14][15] - 结构设计采用自限性压力调控技术 摆脱外部高压装夹需求 实现轻量化封装;圆柱全极耳结构结合微米级激光精密焊接 提升充放电性能并降低内阻[16][17] 产业化意义与前景 - 此次交付验证了圆柱全固态路径的可行性 表明固-固界面接触、材料成膜及卷对卷生产等挑战并非不可逾越[8][9] - 技术突破通过材料、界面、结构、工艺的四重协同设计 系统性攻克工程化难题 为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提供重要新选项[22][23] - 到2025年9月中旬"无际"系列准固态电池累计交付额突破千万元 未来多条技术路径并行发展或将加速全固态电池时代到来[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