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用铜基材料

搜索文档
海亮股份:适配固态电池的镀镍铜箔等新型铜箔产品已具备量产出货能力 散热用铜基材料上半年接单量同比增长超10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2:00
铜箔技术创新 - 公司在极高抗铜箔、极薄铜箔等锂电箔前瞻性产品技术指标实现行业领先 [1] - 适配固态电池的镀镍铜箔等新型铜箔产品已具备量产出货能力 [1] - 新型铜箔产品获得一线电池企业客户正向反馈 [1] 高端标箔业务突破 - RTF、HVLP等高端标箔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2025年上半年标箔销量超过2000吨 [1] 散热材料需求增长 - 全球算力及AI经济发展驱动终端散热需求激增 [1] - 公司散热用铜基材料上半年接单量同比增长超100% [1] - 数据中心及AI算力领域提供热管素材管、无氧铜材、异型铜排等多种产品 [1]
海亮股份(002203) - 002203海亮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2-20250917)
2025-09-17 11:38
铜箔业务进展 - 锂电铜箔技术行业领先,适配固态电池的镀镍铜箔已具备量产出货能力 [1] - 高端标箔(RTF/HVLP)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上半年销量超2000吨 [2] - 印尼海亮与全球top10动力电池客户中5家、3C数码top3客户中2家签订定点供货协议(2026年生效) [2] 散热领域布局 - 散热用铜基材料上半年接单量同比增长超100% [3] - 为数据中心及AI算力领域提供热管素材管、无氧铜材、异型铜排等产品 [3] 美国得州基地 - 截至2025年8月底产能增至5万吨,预计年底达9万吨 [4] - 关税政策推动铜产品加工费不同程度上涨 [4] - 将加速空调/水暖铜管产量爬坡,并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线 [4] 东南亚市场表现 - 越南基地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 [5] - 泰国基地同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 [5] - 印度市场因城市化/基建扩张/空调需求增长展现显著潜力 [4]
海亮股份中报净利增长15% 美国市场收入大增50%、AI散热订单翻倍
全景网· 2025-08-29 14:5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4.76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铜加工业务收入340.70亿元,同比增长13.59% [2] - 利润总额8.15亿元,同比增长24.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1亿元,同比增长15.03%,扣非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长30.56% [2] -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好转,同比大增72.13% [2]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人民币1.00元(含税)的利润分配方案 [1] 产品销量与结构 - 共销售铜及铜合金等有色金属加工产品52.62万吨,同比增长3.79% [2] - 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大幅攀升:铜箔销量达2.44万吨,同比激增72.33%,铜排销量2.35万吨,增长33.44% [2] - 甘肃海亮上半年铜箔销量2.06万吨,同比增长45.42%,差异化产品占比逐月提升 [5]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表现 - 境外市场实现铜加工业务收入139.84亿元,同比增长25.35% [3] - 美国市场主营业务收入24.69亿元,同比增长50.77%,销量同比增长25% [3] - 美国得州基地产能增至5万吨,月产量突破千吨,预计2025年美国市场全年销量增长不低于30%,年底可用产能有望达9万吨 [3] - 越南、泰国工厂获得BIS认证,成功切入印度市场,印尼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一期建设基本完成,摩洛哥项目稳步推进 [3] 新兴领域业务发展 - 铜箔业务通过印尼基地与全球TOP10动力电池客户中的5家、3C数码TOP3客户中的2家签订定点供货协议 [5] - 围绕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布局六大解决方案,推出超14项新产品,其中镀镍铜箔、多孔铜箔等已具备量产出货能力 [5][6] - 散热用铜基材料上半年接单量同比增幅超100%,应用于全球顶级服务器制造商散热场景 [8] - 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增长推动铜材需求,2025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达33.9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42.6%,2025-2029年复合增长率约48% [7] 研发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开展降本增效创新项目88项,申请专利18项,授权专利44项,推出微合金抗疲劳铜合金管等新产品 [9] - 高端标箔取得突破性进展,满足5G通信、AI服务器对高速信号传输的需求 [9] - 成功在上海、越南、泰国、欧洲等关键区域上线ERP项目群,部署MES系统提升生产效率、库存周转率和客户交付能力 [9] 管理团队与战略展望 - 2025年7月顺利完成董事会换届,组建年轻化、国际化、技术派的新管理团队,由冯橹铭接任董事长 [9] - 公司将继续深化全球布局,加快美国、印尼、摩洛哥基地的建设与产能释放,加码研发新兴领域,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