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库存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汽车金融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9-15 11:4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展望为稳定 [15] 核心观点 - 汽车金融公司在强监管环境下整体经营稳健 不良贷款率 拨备覆盖率 资本充足率等关键指标均保持在良好水平 自身经营及财务风险可控 [15] - 随着商业银行等主体不断加入 汽车金融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 业务规模增长承压 行业内各公司经营情况出现分化 [15] - 新能源汽车及二手车市场的增长为汽车金融公司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未来市场竞争有望逐步趋于良性化 [15] 行业概况 - 全国性持牌汽车金融公司数量为25家 主要为厂商系 华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已被批复进入破产程序 [4] - 主要经营业务包括零售贷款 融资租赁和库存融资 零售贷款为最主要业务 2024年末余额占信贷总额比重为89.97% [4] - 融资租赁业务为2023年新增业务 2024年规模增幅明显 已成为部分公司信贷规模增长主要推动因素 [4] 监管环境 - 2023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 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提升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规范性 [5] - 2024年2月发布《汽车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 评级结果分为1-5级和S级 评级越高可开展业务范围越广 [5] - 2024年4月央行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 取消自用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限制 [5] 市场表现 - 2024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7] - 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同比下降17.4% [7] - 汽车金融公司总体资产规模呈现下行 2022-2024年末分别为9891.95亿元 9648.18亿元和8551.34亿元 [7] - 商业银行是最大竞争对手 依托资金成本优势和渠道网点布局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 [7]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65% 同比上升0.07个百分点 远低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 [9] - 不良贷款率上升与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部分客户还款能力不足有关 [9] - 2024年末平均拨备覆盖率为450.74% 信用风险可控 [9] 融资结构 - 2024年共有14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32单资产支持证券 总发行规模1296.68亿元 [10] - 共有6家公司发行12单金融债券 发行本金合计178亿元 以3年期为主 [10] - 金融机构借款是最主要融资渠道 但存在期限错配情况 流动性管理压力较大 [10] - 2024年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整体融资成本有所下降 [10] 盈利能力 - 2024年业务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贷款收益率下行导致营业收入下滑 [11] - 从11家公开发债公司看 5家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下滑 仅2家企业实现双增长 [11] 资本充足性 - 2024年共有3家汽车金融公司完成增资 [13] - 2024年末行业资本充足率为26.96% 较2023年末上升2.39个百分点 [13] - 部分公司持续进行大比例股东分红 导致权益规模缩减 [13] 发展机遇 - 2024年末新能源汽车贷款余额2040.96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3.44% [14] - 2024年末二手车贷款余额783.8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6.06% [14] - 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底 [14] - 二手车经销增值税减按0.5%征收 执行至2027年底 [14]
反内卷!银行也出手了
中国经营报· 2025-07-16 08:03
汽车金融生态调整 - 汽车价格战加剧导致经销商利润被压缩,"反内卷"成为行业共识 [1] - 多地叫停银行车贷"高息高返"政策,汽车金融生态经历深刻调整 [1] - 行业呼吁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政策,简化审批流程,丰富金融产品供给,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1] 金融机构角色转变 - 金融机构需承担价值共创者角色,既是受益者也是推动者 [1] - 需改进产品设计重建消费者信任,针对行业痛点开发新工具 [1] - 建议优化库存融资、丰富新能源车专属金融产品,赋能产业链发展 [1] 金融政策优化方向 - 金融部门将结合国家促消费、以旧换新政策,研究更具适配性的措施 [2] - 避免"一刀切"政策,需深化与主机厂、经销集团联动,动态评估经销商经营情况 [2] - 推动建立行业白名单制度,引导资金精准灌溉合规经营企业 [2] 业务模式创新 - 银行应探索联合金融服务模式,支持主机厂与供应商联合创新活动 [3] - 主机厂与供应商联合研发活动风险较小,可为银行带来增量业务 [3] - 经销商经营压力缓解需依赖主机厂和供应商协商 [3] 银行合作模式重构 - 银行摒弃高返佣刺激销售的畸形机制,签订自律公约合理确定佣金比率 [4] - 发展供应链金融,基于多维度数据提供无抵押循环额度信贷支持 [4] - 强化联合营销,利用银行客户资源引流,举办联合活动提升销量 [4] 金融服务转型 - 从单向信贷支持转向全链条金融解决方案,实现"一店一策"精准信贷投放 [4][5] - 从标准产品供给转向场景化金融创新,推出订单融资+消费分期组合产品 [4][5] - 针对新能源车、二手车开发专属金融方案,如延长电池质保期的分期产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