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中性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2024-25年度中国量化投资白皮书
2025-08-31 16: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量化投资行业 公司包括量化私募机构(如九坤投资 幻方量化 灵均投资)公募基金(如博道基金 国金基金 景顺长城)及技术平台(如BigQuant)[1][6][10][13][79] **核心观点与论据** *监管升级与行业重塑* - 监管成为2024年最核心影响因素 "监管"一词出现频率超50次 覆盖私募新规 程序化交易限制等[13] - 监管政策评分提升幅度最大(+0.30) 看好比例从41.31%升至44.50%[13] - 宁波灵均因1分钟内抛售25亿元股票被处罚 成为程序化交易新规后首个重大案例[79] - 量化私募规模从2023年末1.21万亿元降至2024Q4的8370亿元 DMA规模从超3500亿元跌至约880亿元[100][102] *市场波动与策略挑战* - 2024年经历"二波四折"极端行情:2月小微盘崩盘 5月流动性缩减(8月末成交额同比缩减超40%) 9.24行情等[42][51][52][53] - 中性策略收益创六年新低(4.47% 较2020年峰值25.94%下降21.47%)[13][68] - 量化超额衰减归因:策略同质化与供需失衡(占比42.11%) 监管收紧(11.96%) 市场效率提升(13.40%)[14] - A股成交额8000亿为高频策略超额收益分水岭:低成交环境周平均超额收益率0.02% 高成交环境达0.28%[52] *策略演进与技术迭代* - 行业重心向中低频迁移 呈现"总体降频 中频强化 高频收缩"特征[15] - 25.84%机构增加宏观数据使用权重 31.10%机构进行全球宏观政策研究[15] - 择时成为战略重点:49家机构将其列入2025年优先级能力建设(排名第四) 仅13.88%机构完全不择时[16] - AI在能力建设优先级中综合得分最高(5.03) 29.69%机构将其列第一位[20] - Python以97.12%比例成为主流技术栈 自研工具在回测(60.43%) 风控(49.64%)等环节占比高[22][23] *出海与多资产拓展* - 六成机构拥有出海计划 但仅21.53%真正迈出步伐 仅1.91%策略成熟并开启募资[18] - 出海最大障碍:市场规则与数据结构差异(51.59%) 策略水土不服(42.06%) 人才(41.27%)[19] - 多资产参与率上升:股票 期货 期权 债券分别上升7.80% 13.44% 3.88% 3.27%[17] *风险控制与应对* - 极端风控位列能力建设第三优先级[27] - 2月危机后 51.18%机构调整因子权重 49.41%调整杠杆比率 48.82%调整交易执行[27] - 中长期优化:收紧风格因子约束(36.69%) 加强流动性风控(26.62%) 收紧成分股约束(25.90%)[27] **其他重要内容** *数据与样本* - 调研回收问卷293份 有效问卷209份 参与机构管理规模差异大 存在幸存者偏差[36] - 参与者职位:量化研究员(41.15%) 投资经理(31.58%) 量化开发工程师(12.44%)[39] *产品表现* - 2024年CTA策略终迎"大年" 管理期货平均收益26.29%[68][73] - 主观股票策略收益高(29.57%)但波动率最高(34.45%) TOP10%产品平均收益579.08% 显著高于中位数4.59%[68] - 期权策略最大回撤35.84%全品类最高 但索提诺比率达106.84[68] *技术细节* - 高频交易占比由2020年10%上升至2024年20% 但2024年略降[80] - 数据库使用:MySQL(60%) PostgreSQL(35%) DolphinDB(26%时序专用)[23][25] - 机器学习传统方法主导 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49%) TensorFlow(32%)[26]
量化超额突发回撤,与2024年有什么不同?
私募排排网· 2025-08-20 10:15
市场行情与指数表现 - 上周A股核心指数普遍上涨 沪指盘中触及3700点关键位置 [2] - 沪深300指增 中证500指增 中证1000指增和量化多头产品分别跑输基准0.49% 1.09% 1.26%和1.16% [2] - 市场中性产品同期出现0.83%的平均回撤 [2] 超额收益获取难度分析 - 量化管理人基础选股池中个股跑赢沪深300比例小于40% 跑赢中证500及中证1000比例小于30% [2] - 指数成分股收益结构呈现三七分化 虽优于非成分股但仍显著分化 [2] - 持仓周期以周为单位的产品创正超额难度较高 [2] 市场结构特征 - 当前行情与2024年春节前及924行情首周类似 宽基指数强劲但个股表现较弱 [2] - 市场情绪高涨时板块风格加速轮动 增加超额获取难度 [2] - 仅周一和周五两天个股跑赢沪深300指数比例超过50% [2] 中性策略回撤原因 - 基差快速收敛导致空头成本挤压多头收益 [3] - 期货端空头势力弱于多头 且现货端情绪高涨 [3] - 期货杠杆特性使其收益表现优于指数现货 [3] 管理人观点与历史表现 - 量化管理人普遍认为alpha回撤属于正常波动范围 [7] - 回撤主因是市场行情不利而非选股策略失效 [7] - 历史数据显示管理人产品有较高概率修复单周动态回撤 [7] - 即便指数高位获利了结 超额修复形态较难改变 [7]
虚开发票超1455万!量化私募平方和投资被处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3:05
量化私募行业现状 -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行业高歌猛进,部分量化私募因亮眼业绩频繁出现在机构排行榜前列 [1] - 量化私募的中性策略高度依赖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工具,2017年后因限制逐步放开才有生存空间 [7] - 2024年9月底中性策略量化私募曾普遍遭遇大幅回撤,但2025年4月关税冲突下部分公司逆向走出好行情 [7] 平方和投资税务问题 - 公司创始人吕杰勇通过多家外部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价税合计1455万元,被处以167万元罚款 [2][3] - 具体操作链条为:公司转账给开票方,对方扣除7%开票费后余款转回指定账户,涉及173份虚开发票 [3] - 2019-2020年度虚开发票导致少缴个人所得税335万元,公司已补缴税款及滞纳金但仍被处0.5倍罚款 [4] 平方和投资业务与业绩 - 公司主打指数增强与市场中性策略,管理规模约70亿元(30亿元指增+40亿元中性),员工45人且70%为投研团队 [5] - 旗下A500指增产品2020-2024年每年超额收益均超两位数,中证500指增产品2025年收益达29% [7] - 中性策略代表产品近一年收益超20%,最大回撤仅3.86%,2025年关税冲突中表现突出 [7] 平方和团队变动与背景 - 2025年3月国际量化巨头世坤投资原高管方壮熙加盟,吕杰勇不再担任投资总监 [8] - 创始人吕杰勇为北大数学/计算机硕士,曾任职腾讯、博时基金、中信证券,2015年创业 [8] - 前投研总监梁劼2023年底离职后现身上海孝庸私募,持股20%,其与方壮熙均出身世坤投资 [8][9] 市场影响与行业警示 - 税务风波对公司十年积累的声誉造成冲击,正值成立十周年之际 [2][5] - 行业人士认为若业绩持续领先则规模影响有限,但同质化竞争下负面事件或导致销售遇冷 [11] - 2024年初灵均投资因异常交易被通报后,当年新代销渠道拓展难度明显加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