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尕日塘秦刻石
icon
搜索文档
山河共织千载梦 薪火相传焕新颜
新华社· 2025-09-21 10:12
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发现 - 青海玛多县发现2200多年历史的尕日塘秦刻石 反映秦代对青藏高原的探索 保护工作已启动并将开展区域性考古调查[5][6] - 西夏陵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 监测中心全面覆盖遗产本体 环境 管理和游客动态 确保遗产变化可监测 风险可识别 保护可持续[7] - 布达拉宫使用1000多个传感器24小时监测建筑环境温度 墙体与立柱倾斜角度等数据 以支持建筑稳定性监测[13] 文物修复与数字化技术应用 - 三星堆博物馆利用AI技术辅助实现2号青铜神树数字复原 30多件青铜残片重组为2.88米高数字神树 未来将借助3D打印技术重现器物立体原貌[10][12] - 敦煌研究院发布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 集纳9900多卷敦煌文书经卷和60700多幅图像 推动流失海外文物在数字世界重聚 初步搭建敦煌千年数字图书馆[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 《玛纳斯》通过传统演唱与摇滚版等创新形式传承 在2024年春晚与《江格尔》《格萨尔王》同台展示 共同唱响对中华民族英雄的崇仰和团结奋斗精神的传承[15] - 贵州黎平县侗族乐器制作非遗传承人工坊收入从第一年不到3万元增长至去年36万余元 通过改良工艺让传统琵琶演奏多曲风歌曲[23] 文旅融合与经济效益 - 贵州肇兴侗寨2025年前8个月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8.85%和49.9% 文旅融合使当地居民收入显著提升[25] - 丽江古城恒裕公民居博物馆以150年老宅为场景开发写真拍摄和研学旅游产品 实现从下车观光到深度参与的旅游模式转变[28] 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 - 延安宝塔山景区升级解说系统 采用快板 陕北说书等形式让革命故事走进机关 学校 社区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16][17] -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使用多曲面融合投影 全息影像等技术复现革命历史场景 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18] 文化展览与体验创新 - 敦煌莫高窟推出寻境敦煌VR展览 使飞天 雷公 雨神等神话人物实现触手可及的沉浸式体验[20] - 三星堆博物馆设立文物保护修复馆 游客可直观目睹出土文物修复现场 并通过动画视频了解文物修复历程[9][10]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见证——中国海拔最高秦代刻石调查研究启示
新华社· 2025-09-21 00:43
跨越两千多年的秦代印记 标 Mi 国有 n H Al 海 找 其 高 賽 TFC 河 万 う周 til Fif III 院启 7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发现一处秦代刻石,命名为"尕日塘秦刻石",这是我国目前 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2200多年前,五大夫率方士组成的队伍来此寻药昆仑,留下刻石;2200多年后的今天,黄河源的秦刻石为世人所知,诉说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 故事。 2020年7月5日,黄河源头的扎陵湖水面翠蓝。北岸,一支科考队伍打破荒原的宁静。 带队的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侯光良发现,湖边的山坡上有一块凸起的大石。"压根没想到黄河源头能发现篆书的文字,而且是'皇'开头的。"侯光良 回忆当时的情形说。 这是"尕日塘秦刻石"首次被专家发现。 2025年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发表《实证古代"昆仑"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 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仝涛认为,石刻内容及其所在地理位置,记录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遣使向昆仑山寻觅仙药的历史事实,补全了文献记载的缺失。"当年具有官方 背景的 ...
何以确证?如何保护?海拔最高秦刻石认定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 2025-09-16 16:39
历经3个多月的关注和讨论,9月15日,国家文物局为位于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卓让村扎陵湖北岸的石刻作出结论: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 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这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国家文物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说,两次赴现场调查,组织 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多角度论证,才形成这份专家意见。 从发现到确证,从存疑到解疑,尕日塘秦刻石认定背后,闪耀着多学科、高科技的理性光辉,更澎湃着考古工作者实事求是、金石为开的执着追 求。 矗立河源 补史之缺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是万里黄河流经第一县。这里湖泊众多,扎陵湖正是其中风景秀丽、适宜 停驻的一个。 2020年7月,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侯光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区扎陵湖岸野外考察中发现刻石,将有关情况上报青海省文物局。随后,越来越多 人深入这里开展调查与保护工作。 2025年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发表《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国家文 物局迅速安排中国文化遗产 ...
黄河源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专家称综合价值大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1:02
原标题:黄河源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专家称综合价值大 中新社西宁9月15日电 中国国家文物局15日发布消息,经多领域专业人员审慎研究,认定此前引发 广泛关注的位于黄河源区扎陵湖北岸、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卓让村的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 为"尕日塘秦刻石"。 刻石记录了秦始皇遣五大夫翳率方士赴昆仑山采药的内容,是中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 高的秦代刻石。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胡芳说:"刻石中的珍贵历史信息充分说明昆仑神山信仰在秦 代已经普及,侧面反映昆仑文化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在当下深入推进昆仑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创新性发 展。" 青海省是昆仑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重要保护传承地、核心展示区。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相辅相 成,该省境内的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等在不同历史时期见证了各民族的持续交融互鉴、民心相 通。 (潘雨洁) "刻石反映秦代中国西部多民族的交融互通、和谐共生,折射出早在秦以前,中原与西部民族尤其 是羌人已长期往来,共同丰富和积累了河源地理知识,为'采药昆仑'奠定认知基础。"霍巍表示,刻石 展现出的各民族对青藏高原独特自然地理环境的美好向往,最终汇入"西王母""昆仑"等具有国家标识意 义 ...
我国发现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央广网· 2025-09-16 00:58
央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 家文物局昨天(15日)发布,认定位于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卓让村扎陵湖北岸的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 为"尕日塘秦刻石",这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岩性为石英砂岩,耐磨性高、抗风化能力强。经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刻石文字可见 明显凿刻痕迹,采用平口工具刻制,符合时代特征。经矿物和金属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 刻的可能。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均含有风化次生矿物,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了近期新刻可能。 邓超:已将刻石核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视同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管理,并将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中予以重点关注。 尕日塘秦刻石地处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2号陡坎左下方,距湖岸约200米,海拔4306米。刻石全文 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文字风格属秦篆,仅个别字残缺。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司长邓 超表示,尕日塘秦刻石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 科学价值。 邓超:"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 ...
专家详解如何认定“尕日塘秦刻石”为秦代石刻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23:27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针对此前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的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卓让村扎陵 湖北岸的石刻,中国国家文物局15日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介绍相关调查研究情况。经审慎研究,将其认定 为秦代石刻,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资料照片。 (中国国家文物局供图) 尕日塘秦刻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从右至左、纵行排列,文字多数清晰可辨,文 字风格属秦篆,保存较完整的文字信息为"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 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与扎陵湖关联形成文化景观,整体保 存基本完好,文字多数清晰可辨,刻石中年月日俱全,不见于文献记载,是中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 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专家详解如何认定"尕日塘秦刻石"为秦代石刻 据介绍,中国国家文物局指导青海省文物行政部门,已将刻石核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 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视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管理,并将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申报遴选中予以重点关注;将以原址 ...
实地探访—— 扎陵湖畔,昼夜守护刻石
人民日报· 2025-09-15 22:57
考古发现与保护进展 - 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区域发现尕日塘秦刻石 自6月9日起由公安干警和文物管护员实施24小时现场值守并设置临时保护设施 克服了低温缺氧、无水无电及无通信信号等环境困难 [1] - 刻石于2020年由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侯光良首次发现 最初被判断为明清仿古刻石 因缺乏专业设备 2023年仅识别出16个字 后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团队完成全部文字识别并定性 [1] - 刻石保存状态良好 因地处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区域(4000多米)减少了人为破坏 自然风化痕迹显示其遗存真实可靠 [1] 科技手段应用 - 采用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对刻石进行非接触式数字化采集 提取原始图像、纹饰及文字信息 使清晰度提升40%–90% [2] - 该技术确保文物本体零损害 通过数据分析处理获得详细文字信息 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2] 多学科研究与考古规划 - 将通过历史学、古文字学、古地质地理学及岩画学等多领域开展综合性交叉研究 以解答刻石未解疑问 [3] - 计划在扎陵湖、鄂陵湖周边开展系统考古调查 构建区域考古学文化谱系 并为秦汉时期青藏高原开发历史提供考古实证 [3] - 将联合专业团队研究环湖区域环境演变、人地关系及生业模式 多维度阐释历史进程 [3] 文物保护与公共开放 - 刻石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非开放区 海拔高且已进入降雪期 禁止公众擅自前往 岩层存在剥落风险 需避免拓印 [3] - 国家文物局明确以原址保护为基本原则 指导科研机构识别风险因素并保存周边景观 科学制定保护方案及规划 [4] - 将审慎论证保护设施建设必要性 未来择机以适当形式开放 [4]
青海发现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河源石能言 文明迹可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9-15 22:54
核心阅读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介绍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这是我国目前 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秦代刻石为何会在此地 出现?千年石刻为何能保存至今?区域性考古调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随着考古与研究深入,谜底将逐 步揭开。 国家文物局迅速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 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两次赴现场调查,获取了刻石本体与赋 存环境等科学数据,组织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多角度论证形成专家意见。邓超介绍:"经审慎 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刻石所在地海拔超过4300米。文字刻凿壁面总长82厘米,最宽处33厘米,刻字区面积约0.16平方米,距 地面约19厘米。通过信息采集和提取,围绕刻石获取的正射影像图、高清渲染图等揭示:全文共12行36 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保存较完整的文字信息为"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陯翳以/卅七年 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刻石文字具有显著的"因形布字"特点,文字风格 ...
河源石能言 文明迹可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9-15 22:22
核心阅读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介绍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这是我国目前 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秦代刻石为何会在此地 尕日塘秦刻石近景。 陈晓良摄 侯光良团队在现场研究辨认。 段荣蕾摄 扎陵湖畔航拍图。 本报记者 乔 栋摄 出现?千年石刻为何能保存至今?区域性考古调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随着考古与研究深入,谜底将逐 步揭开。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2号陡坎左下方,一处刻石引发 广泛关注。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介绍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 补史之缺,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发表文章,引发对青海黄河源发现的一处刻石的广泛关 注与讨论。 国家文物局迅速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 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两次赴现场调查,获取了刻石本体与赋 存环境等科学数据,组织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多角度论证形成专家意见。邓超介绍:"经审慎 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 ...
扎陵湖畔,昼夜守护刻石
人民日报· 2025-09-15 22:22
8月下旬,记者前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采访,从县城往西进入扎陵湖区域,远远可见湖周边 已拉起警戒线,由地方派驻公安干警、文物管护员进行24小时轮驻轮护刻石。 克服低温缺氧等困难,24小时现场值守 据介绍,玛多县协调公安机关和文旅、文物部门干部职工,克服刻石所在地低温缺氧、无水无电、无通 信信号等困难,自6月9日起24小时现场值守,设置了临时性保护设施。 记者采访了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侯光良。2020年,侯光良首次发现了扎陵湖的刻石,当时他第一反应 为"明清仿古刻石",理由是"后史明确记载明清时期由官方专门访河源"。由于缺乏专业设备和跨学科检 测条件,在其2023年出版的著作中,侯光良只识别出16个字,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团队 全部识别后才对刻石文物进行定性。 侯光良说:"这里人迹罕至,减少了刻石的人为破坏。此外,从风化角度看,对比青藏高原4000多米海 拔的遗迹,此刻石遗存自然、真实。" 科技手段的应用,逐步揭开了尕日塘秦刻石的谜题。 刻石文字识别方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介绍,为获取刻石详细文字信息,工作人员采用高 精度信息增强技术采集刻石文字信息。通过该项技术可在对文物本体没有任何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