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手段考古
icon
搜索文档
实地探访—— 扎陵湖畔,昼夜守护刻石
人民日报· 2025-09-15 22:57
考古发现与保护进展 - 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区域发现尕日塘秦刻石 自6月9日起由公安干警和文物管护员实施24小时现场值守并设置临时保护设施 克服了低温缺氧、无水无电及无通信信号等环境困难 [1] - 刻石于2020年由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侯光良首次发现 最初被判断为明清仿古刻石 因缺乏专业设备 2023年仅识别出16个字 后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团队完成全部文字识别并定性 [1] - 刻石保存状态良好 因地处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区域(4000多米)减少了人为破坏 自然风化痕迹显示其遗存真实可靠 [1] 科技手段应用 - 采用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对刻石进行非接触式数字化采集 提取原始图像、纹饰及文字信息 使清晰度提升40%–90% [2] - 该技术确保文物本体零损害 通过数据分析处理获得详细文字信息 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2] 多学科研究与考古规划 - 将通过历史学、古文字学、古地质地理学及岩画学等多领域开展综合性交叉研究 以解答刻石未解疑问 [3] - 计划在扎陵湖、鄂陵湖周边开展系统考古调查 构建区域考古学文化谱系 并为秦汉时期青藏高原开发历史提供考古实证 [3] - 将联合专业团队研究环湖区域环境演变、人地关系及生业模式 多维度阐释历史进程 [3] 文物保护与公共开放 - 刻石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非开放区 海拔高且已进入降雪期 禁止公众擅自前往 岩层存在剥落风险 需避免拓印 [3] - 国家文物局明确以原址保护为基本原则 指导科研机构识别风险因素并保存周边景观 科学制定保护方案及规划 [4] - 将审慎论证保护设施建设必要性 未来择机以适当形式开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