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MIX Fold 3
icon
搜索文档
雷军2025年度演讲或将于9月底举行,有望携小米16同步亮相
搜狐财经· 2025-09-11 10:56
年度演讲安排 - 公司创始人年度演讲预计于9月下旬举行 伴随小米16系列新机发布 [1] - 高通新一代骁龙旗舰芯片将于9月24-25日发布 为小米16亮相提供时间依据 [1] - 公司总裁确认发布会将提档 工作节奏加快 新机可能在9月25日、26日或29日发布 [1] 2023年度演讲内容 - 演讲主题围绕创业经历及年度新品发布 重点分享高端化困难与挑战 [2] - 宣布科技战略升级 未来五年将投入1000亿元进行研发 [2] - 首次透露大模型主力方向是轻量化和本地部署 并发布MIX Fold 3等新品 [2] 2024年度演讲内容 - 演讲主题为"勇气" 回顾造车决策过程、挑战与突破 [4] - 发布MIX Fold 4、MIX Flip等多款手机及Buds5耳机等生态新品 [4] - 正式发布SU7 Ultra Prototype原型车 [4]
大时代中的小米:扬科创之帆 赴星辰大海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公司战略升级 - 小米科技战略升级 选择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并坚持长期持续投入 [1][16] - 高端化是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生死之战 通过小米13系列等产品逐步走出低谷 [5][6] - 确立高端手机三大原则:高端无短板 软硬件深度融合 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 [8]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过去六年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8.4% 2023年总研发投入将超200亿元 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超1000亿元 [13] - 技术研发布局覆盖12个技术领域 包括5G通信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机器人 智能电动汽车等 细分领域达99项 [12] - 全球授权专利数超3.2万件 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4.1% 首次进入全球前十 [12] 高端化进展 - 2023年Q1中国大陆手机平均销售单价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超18% [8] - 2023年1月在4000-5000元价格区间安卓市场份额达24.1% 排名第一 [8] - 通过MIX Fold 3等旗舰产品展现高端化战略成果 [6][14]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发布新一代折叠屏旗舰MIX Fold 3 性能旗舰Redmi K60至尊版 超大平板小米平板6 Max 14 小米手环8 Pro及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 2 [14] - 手机端侧大模型初步跑通 小爱同学升级AI大模型并开启测试 [14] - 自研60亿参数大模型在C-EVAL和CMMLU权威榜单取得同参数量级第一 13亿参数端侧大模型效果媲美60亿参数云端模型 [18][20] 创新体系与AI布局 - 形成四大科技战略路径:深耕底层技术 长期持续投入 软硬深度融合 AI全面赋能 [15] - 2016年成立AI实验室 2018年组建AI影像算法团队 2021年设立机器人实验室 2023年4月成立大模型团队 [18] - 创新方向聚焦轻量化和本地部署 端侧大模型已在骁龙平台实现应用 [20]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公司发展历程反映中国科技产业从跟跑到创新跨越的转型历程 [3][9] - 高端化突破正在改变海外品牌主导国内高端市场的格局 [9]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参与国际前沿竞争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2]
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全是车圈大佬掐架给的
创业邦· 2025-06-02 01:59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财经 ,作者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 你好,我们是凤凰网财经,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传播最有价值的财经报道,你值得关注!欢 迎访问:http://finance.ifeng.com/ 来 源丨凤凰网财经( finance_ifeng ) 图源丨Midjourney 谁能想到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乐趣全是大佬给的。 雷军与余承东,在舆论场上展开了新一回合的 "隔空对话 " 。 6 月 1 日,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小 米 YU7 将于 7 月量产,引用了一句 "莫言名言 " : "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 " 。这看似突兀的 感慨,疑似是对余承东前一日发言 —— "其他行业公司靠一款不是那么好的产品就能卖爆 " 的隔空 回应。 去年接受李翔专访时,雷军说, " 我跟老余关系还可以 " ,李翔没忍住笑了。这不是雷军余承东第 一次打口水仗了,从 2014 年 "点胶门 " ,再到 2023 年的 " 龙骨转轴 " 之争, 10 多年来相爱相 杀,有网友调侃, " 小米真的很想管住余承东的嘴 " 。 大佬们的口水仗,就像是在玩一种 " 回合制游戏 " ,一方出招占据舆论高地,另一方旋即接招反 制, ...
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全是车圈大佬掐架给的
凤凰网财经· 2025-06-01 14:27
核心观点 - 雷军与余承东的隔空口水战折射出汽车行业的深层焦虑,双方从营销舆论战演变为技术路线与生态话语权的多维博弈 [1][6] - 口水战本质是流量时代企业的低成本高曝光策略,但掩盖了汽车制造的本质性问题 [13][14] - 双方交锋暗含两种造车路线之争:小米的"用户痛点优先"与华为的"技术至上"叙事 [14] 最新回合:"莫言体"反击 - 余承东在车展论坛暗示小米汽车"产品可能不是那么好",虽未点名但矛头直指小米 [2] - 小米高管团队集体反击:卢伟冰提出"十倍投入做一辆好车",李肖爽与王化分别用"莫言体"和"山间竹笋"对联回应 [3] - 雷军6月1日发博再次使用"莫言体",将公关战推向高潮 [4] 历史交锋脉络 - 2014年"点胶门"事件是首次公开冲突,雷军质疑华为终端发布黑稿 [7] - 2023年"龙骨转轴"之争涉及技术专利,余承东指责小米将双旋水滴铰链技术改名为"龙骨"宣称自研 [9] - 2024年战火延至汽车领域:包括手机支架设计争议(小米SU7自带支架 vs 华为鸿蒙车机99%导航使用率)、三层镀银玻璃信号问题等 [11][12] 行业背景与深层动因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1288.8万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但产能过剩问题显现 [14] - 华为车BU三年累计亏损超240亿,余承东坦言"过去五年非常艰难" [15] - 中汽协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工信部将整治"内卷式"竞争 [15] 商业策略分析 - 口水战具有低成本高曝光特性,单条争议微博即可空降热搜,传播效力超越常规营销 [13] - 小米通过场景化创新反衬传统车厂思维局限,华为则以技术叙事解构用户痛点逻辑 [12][14] - 交锋不影响双方在商业场合保持风度,展现成熟商业素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