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陌陌

搜索文档
时速21万公里 外星探测器伪装成彗星将“攻击”地球?哈佛教授:建议全球建立“宇宙防御系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2:35
星际天体3I/ATLAS的发现与特征 - 2025年7月发现第三颗星际天体3I/ATLAS 以时速21万公里(每秒60公里)进入太阳系 轨道偏心率约6.2 不受太阳引力束缚 [1][3][6][8] - 直径初步估算10-20公里 部分估算达40公里 目前位于木星轨道 距地球4亿公里 距太阳6亿公里 [8] - 预计10月30日抵达近日点(距太阳2.1亿公里) 2026年新年前距地球最近(2.7亿公里) 2026年3月飞离太阳系 [8][9] 哈佛教授阿维·勒布的外星探测器假说 - 提出6大异常特征:直径约20公里过大(反照率5%) 未检测到彗星气体光谱特征 轨道与黄道面夹角小于5度(随机概率仅0.2%) [12][13][14] - 近日点时被太阳光芒遮蔽 可能执行反向太阳奥伯特机动 发射拦截设备所需速度推力小于每秒5公里(洲际弹道导弹可实现) [15][16][17] - 强调需科学对待数据异常 建议建立AI驱动的宇宙防御监测系统 [25] 科学界的主流彗星观点 - 研究者通过望远镜观测到模糊彗发特征 确认存在彗星活动 核心尺寸因活跃状态肯定小于10公里 [20][22] - 未检测气体因距离遥远且需高灵敏度设备 接近太阳后或可观测 轨道方向无特殊性 与太阳系彗星形貌相似 [24] - 争议被视为科研健康过程 但需以观测数据为基础谨慎论证 [24][25] 观测研究与国际合作 - 智利ATLAS望远镜首次发现 北双子望远镜参与观测 中国组织望远镜观测并培养小天体研究能力 [3][6][23][26] - 天体可能源自比太阳古老近一倍的恒星系统 或是人类所见最古老彗星 [6]
时速21万公里,外星人要“打”过来了?
虎嗅· 2025-08-07 09:42
星际天体3I/ATLAS的发现与特征 - 2025年7月1日智利ATLAS望远镜发现第三颗星际天体3I/ATLAS 以时速21万公里(每秒60公里)进入太阳系[11][9][14] - 轨道偏心率约6.2 呈高偏心率双曲线形状 直径预估10-20公里(部分估算达40公里) 可能源自比太阳古老近一倍的恒星系统[12][13][15] - 预计2025年10月30日抵达近日点(距太阳2.1亿公里) 2026年新年前最近距地球2.7亿公里 2026年3月飞离太阳系[15] 哈佛大学教授阿维·勒布的外星探测器假说 - 提出六大异常特征:直径约20公里远超典型星际小行星 光谱观测缺失彗星气体特征 轨道与黄道面夹角小于5度(随机概率仅0.2%)[19][20][21] - 近日点位置恰被太阳遮挡阻碍观测 可能执行反向太阳奥伯特机动 发射拦截设备所需速度推力小于每秒5公里(洲际弹道导弹能力范围内)[22][23][24] - 强调科学界需正视数据异常 建议全球投资建立AI驱动的宇宙防御监测系统[17][32][34] 科学界的主流反驳观点 - 多数科学家认为3I/ATLAS是彗星 观测到模糊彗发特征(活跃彗星标志) 核心尺寸因活动状态应小于10公里[25][28][29] - 未探测彗星气体因距离遥远(木星轨道)且亮度不足 需近期近日点敏感设备验证 系外天体轨道方向无特殊性[30] - 争议被视为科研健康现象 需保持开放态度但谨慎结论 中国正提升小天体观测研究能力[30][33][34]
时速21万公里,外星探测器伪装成彗星将“攻击”地球?哈佛知名教授:建议全球建立“宇宙防御系统”,中国专家:并无明显异常
36氪· 2025-08-07 09:07
星际天体3I/ATLAS的发现与特征 - 2024年7月1日由智利ATLAS巡天望远镜首次发现 被标记为物体A11pl3Z后正式命名为3I/ATLAS 其中"3"代表第三颗星际天体 "I"代表星际来源 [7][8] - 以每秒60公里速度进入太阳系 相当于时速21万公里 高于此前发现的奥陌陌和鲍里索夫 且不受太阳引力束缚 [8][10] - 轨道偏心率约6.2 呈高偏心率双曲线形状 与太阳系内天体的椭圆或近抛物线轨道显著不同 [8] - 直径初步估算达10-20公里 部分天体物理学家估算宽度接近40公里 目前位于木星轨道 距离地球约4亿公里 距离太阳6亿公里 [10] - 预计10月30日到达距太阳最近点约2.1亿公里 2026年新年前距地球最近点约2.7亿公里 2026年3月飞越木星轨道后离开太阳系 [10] 哈佛教授阿维·勒布的外星探测器假说 - 提出6大异常特征支持其可能为外星探测器的观点:1) 直径约20公里的大尺寸与高亮度超出典型星际小行星范围 [13] 2) 光谱观测未发现彗星气体特征 反射阳光发红现象可能源于天体表面 [14] 3) 轨道平面与地球黄道面夹角小于5度 随机发生概率仅0.2% 且近距离接触金星火星木星的累积概率仅0.005% [16] 4) 10月近日点时将运行至太阳背面 被太阳光芒淹没 可能避免地球详细观测 [17] 5) 近日点可执行反向太阳奥伯特机动 可能被太阳引力束缚并造访行星 [18] 6) 发射设备拦截金星火星或木星所需速度推力小于每秒5公里 在洲际弹道导弹能力范围内 [19] - 强调并非断言其为外星飞船 而是呼吁科学界认真对待数据异常 建议全球投资建立以AI为核心的宇宙防御系统 [12][25][28] 科学界的主流反驳观点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Darryl Seligman指出 主流科学界普遍认为3I/ATLAS是一颗星际彗星 望远镜深空图像显示模糊特征 符合彗星释放气体尘埃形成彗发的经典特征 [22][24] - 针对尺寸疑点 Seligman表示核心尺寸尚未确定 早期小于10公里估算是基于零活动假设 后续观测证实活跃状态后核心尺寸肯定小于10公里 [24] - 针对气体特征缺失 Seligman解释此为木星轨道附近弱活动彗星的预期结果 测量气体释放需要灵敏光谱设备和足够亮度 未来几个月靠近太阳时或能观测到迹象 [24] - 中山大学教授李荐扬表示现有数据无异常 系外天体可从任何方向以任何速度进入太阳系 轨道无特殊性 且其具有与太阳系彗星类似的彗发和彗尾特征 外星科技产品应与自然天体有显著区别 [24] 科学争议与未来准备 - 李荐扬认为争议在科研中常见且健康 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对观点持开放态度但对结论持谨慎态度 [28] - 勒布将星际访客相遇比作盲目约会 强调需先了解底细和意图再设计应对策略 [28] - 李荐扬指出中国在小天体领域观测能力有限 研究人员较少 但已组织所有可能望远镜观测3I/ATLAS 并以此契机培养学生和提升研究能力 [28]
星空有约|起底太阳系第三位“闯入者”的“身世”
新华社· 2025-07-07 03:13
星际天体3I/ATLAS的发现与特征 - 最新发现的星际天体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命名为3I/ATLAS,其中"I"代表"星际","3"表示它是第三颗被确认的星际天体,"ATLAS"为发现设备的名称 [1] - 3I/ATLAS的轨道呈现偏心率较高的双曲线形状(偏心率为6.23),与太阳系内天体的椭圆或近抛物线轨道不同,表明它来自太阳系以外 [3] - 该天体具有活动性,有冰冷的核和彗发,天文学家倾向将其归类为彗星,主要由易挥发的冰类物质和尘埃构成 [3] 3I/ATLAS的观测数据与轨迹 - 被发现时距离太阳约6.7亿公里,位于木星轨道以内,亮度为18等,无法用普通家庭望远镜观测 [4] - 预计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9日左右将达到近日点,进入火星轨道以内,与地球保持至少2.4亿公里的距离 [4] - 从7月初到9月可用地基望远镜观测,12月初将出现在太阳另一侧重新可见,未来几年将逐渐远离太阳系 [5] 已知星际访客的比较 - 首个星际访客是2017年发现的"奥陌陌",最长处约400米,最初被认为是一颗小行星,后来分析为彗星 [5] - 第二个星际访客是2019年发现的2I/Borisov,也被确认为彗星 [5] - 星际天体进入内太阳系是罕见现象,由于太阳系引力影响范围相对较小,闯入概率低且过程随机 [5] 科学研究意义 - 随着观测资料增加,科学家对3I/ATLAS的认识将更加全面,有助于理解太阳系外的彗星起源地 [5] - 这些星际天体承载着其他恒星系统的故事,可能已在星际空间漂流数百万年 [3]
外星系不明物体造访太阳系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07:22
星际访客A11pI3Z的发现与特征 - 欧洲航天局发现代号A11pI3Z的不明物体,可能是第三个造访太阳系的星际访客,目前位于小行星带和木星之间,距离地球数亿公里 [1] - 该物体在去年10月距离太阳最近时位于火星轨道之外,与地球分别位于太阳两侧,不会撞击地球 [1] - 研究人员无法确定A11pI3Z是岩石类小行星还是由岩石、冰和尘埃构成的彗星,对其形状和大小也尚不清楚 [2] A11pI3Z的物理特性推测 - 西班牙天体物理学家罗德里格斯估计A11pI3Z宽度约40公里 [2] - 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洛布推测其宽度约19公里,质量可能是首个星际访客"奥陌陌"的1000万倍 [2] - "奥陌陌"最长处约400米,最初被认为是小行星,后确认为彗星 [2] 已知星际访客的比较 - 2017年发现的"奥陌陌"是首个已知星际访客 [2] - 2019年发现的21/Borisov是第二个已知星际访客,被确认为彗星 [2] - A11pI3Z若确认19公里宽度,将成为质量最大的已知星际访客 [2]
外星系不明物体造访太阳系
财联社· 2025-07-04 05:06
星际访客A11pI3Z的发现与特征 - 欧洲航天局确认代号A11pI3Z的不明物体可能来自外星系,是已知第三个造访太阳系的星际访客[1] - 该物体目前位于小行星带和木星之间,距离地球数亿公里,去年10月最近时仍位于火星轨道外侧,与地球分处太阳两侧,无撞击风险[1] - 研究人员无法确定其构成(岩石小行星或彗星),对其形状和大小亦无定论[2] 星际访客的物理特性推测 - 西班牙天体物理学家罗德里格斯估计其宽度约40公里[2] - 哈佛大学洛布推测宽度约19公里,若成立则质量是首个星际访客"奥陌陌"的1000万倍("奥陌陌"最长处400米)[2] - 运行轨迹奇特且速度极快是判断其星际来源的主要依据[2] 已知星际访客对比 - 首个星际访客"奥陌陌"(2017年发现)最初被误判为小行星,后确认为彗星[2] - 第二个星际访客21/Borisov(2019年发现)被证实为彗星[2] - A11pI3Z若确认19公里宽度,将成为迄今最大的星际访客[2]
外星系不明物体造访太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04:43
星际访客A11pI3Z的发现与特征 - 欧洲航天局确认代号A11pI3Z的不明物体可能来自外星系,是已知第三个造访太阳系的星际访客 [1] - 该物体目前位于小行星带和木星之间,距离地球数亿公里,去年10月最近时仍在火星轨道之外 [1] - 研究人员无法确定其具体构成,可能是岩石类小行星或由岩石、冰和尘埃构成的彗星 [2] - 西班牙天体物理学家罗德里格斯估计其宽度约40公里,哈佛大学洛布推测约19公里 [2] - 若确定为19公里宽,其质量将是首个星际访客"奥陌陌"的1000万倍 [2] 已知星际访客的比较 - 首个星际访客"奥陌陌"发现于2017年10月,呈雪茄型长条状,最长处约400米 [2] - 第二个星际访客21/Borisov发现于2019年,被确认为彗星 [2] - A11pI3Z的运行轨迹奇特且速度极快,这是判断其来自外星系的主要依据 [2]
【微特稿·科技与新知】已知第三个 外星系不明物体造访太阳系
新华社· 2025-07-03 06:45
星际访客A11pI3Z的发现 - 一个代号为A11pI3Z的不明物体引起多国天文学家注意,可能来自外星系,是目前已知造访太阳系的第三个"星际访客" [1] - 该物体目前位于小行星带和木星之间,距离地球数亿公里,去年10月距离太阳最近时也在火星轨道之外,不会撞击地球 [1] - 研究人员无法确定其是岩石类小行星还是由岩石、冰和尘埃构成的彗星,形状和大小也尚未明确 [1] A11pI3Z的特征推测 - 西班牙天体物理学家何赛普-特里戈·罗德里格斯估计其宽度在40公里左右,运行轨迹奇特且速度极快 [1] - 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阿维·洛布推测其宽度约为19公里,质量可能是首个星际访客"奥陌陌"的1000万倍 [1][2] 已知星际访客的比较 - 首个星际访客是2017年发现的"奥陌陌",最长处约400米,最初被认为是一颗小行星,后分析为彗星 [2] - 第二个星际访客是2019年发现的21/Borisov,据分析是一颗彗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