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时速21万公里,外星探测器伪装成彗星将“攻击”地球?哈佛知名教授:建议全球建立“宇宙防御系统”,中国专家:并无明显异常
36氪·2025-08-07 09:07

星际天体3I/ATLAS的发现与特征 - 2024年7月1日由智利ATLAS巡天望远镜首次发现 被标记为物体A11pl3Z后正式命名为3I/ATLAS 其中"3"代表第三颗星际天体 "I"代表星际来源 [7][8] - 以每秒60公里速度进入太阳系 相当于时速21万公里 高于此前发现的奥陌陌和鲍里索夫 且不受太阳引力束缚 [8][10] - 轨道偏心率约6.2 呈高偏心率双曲线形状 与太阳系内天体的椭圆或近抛物线轨道显著不同 [8] - 直径初步估算达10-20公里 部分天体物理学家估算宽度接近40公里 目前位于木星轨道 距离地球约4亿公里 距离太阳6亿公里 [10] - 预计10月30日到达距太阳最近点约2.1亿公里 2026年新年前距地球最近点约2.7亿公里 2026年3月飞越木星轨道后离开太阳系 [10] 哈佛教授阿维·勒布的外星探测器假说 - 提出6大异常特征支持其可能为外星探测器的观点:1) 直径约20公里的大尺寸与高亮度超出典型星际小行星范围 [13] 2) 光谱观测未发现彗星气体特征 反射阳光发红现象可能源于天体表面 [14] 3) 轨道平面与地球黄道面夹角小于5度 随机发生概率仅0.2% 且近距离接触金星火星木星的累积概率仅0.005% [16] 4) 10月近日点时将运行至太阳背面 被太阳光芒淹没 可能避免地球详细观测 [17] 5) 近日点可执行反向太阳奥伯特机动 可能被太阳引力束缚并造访行星 [18] 6) 发射设备拦截金星火星或木星所需速度推力小于每秒5公里 在洲际弹道导弹能力范围内 [19] - 强调并非断言其为外星飞船 而是呼吁科学界认真对待数据异常 建议全球投资建立以AI为核心的宇宙防御系统 [12][25][28] 科学界的主流反驳观点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Darryl Seligman指出 主流科学界普遍认为3I/ATLAS是一颗星际彗星 望远镜深空图像显示模糊特征 符合彗星释放气体尘埃形成彗发的经典特征 [22][24] - 针对尺寸疑点 Seligman表示核心尺寸尚未确定 早期小于10公里估算是基于零活动假设 后续观测证实活跃状态后核心尺寸肯定小于10公里 [24] - 针对气体特征缺失 Seligman解释此为木星轨道附近弱活动彗星的预期结果 测量气体释放需要灵敏光谱设备和足够亮度 未来几个月靠近太阳时或能观测到迹象 [24] - 中山大学教授李荐扬表示现有数据无异常 系外天体可从任何方向以任何速度进入太阳系 轨道无特殊性 且其具有与太阳系彗星类似的彗发和彗尾特征 外星科技产品应与自然天体有显著区别 [24] 科学争议与未来准备 - 李荐扬认为争议在科研中常见且健康 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对观点持开放态度但对结论持谨慎态度 [28] - 勒布将星际访客相遇比作盲目约会 强调需先了解底细和意图再设计应对策略 [28] - 李荐扬指出中国在小天体领域观测能力有限 研究人员较少 但已组织所有可能望远镜观测3I/ATLAS 并以此契机培养学生和提升研究能力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