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都一号
icon
搜索文档
向无垠深空挺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1 22:50
深空探测实验室技术突破 - 月壤3D打印系统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 仅需月壤作为唯一原材料 无需从地球携带辅料 实现原位资源利用 支持自定义打印头移动路径 打印任意形状构件[10] - 采用反射聚光—光纤束传能—粉末床熔覆成型技术路线 攻克能量捕获传输到打印成型的全链条难题 原理样机成功研制验证月面能源捕获和月壤物质提取转化关键技术[11] - 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为国内首台原理样机 通过多根螺旋钻针协同钻进含冰月壤并原位加热 使固态冰转化为水蒸气后冷凝收集 实现水冰提取效率高且能耗低 主要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12] 月球科研与探测任务 - 天都一号、二号卫星完成高可靠传输与路由新技术验证 为构建月球及深空互联网探路 支撑月球科研站建设[13] - 实验室参与火星取样返回(天问三号)任务 牵头行星保护系统研制 防止地球和火星生物污染 保护样品原始性 并联合国内机构初步筛选出19个候选着陆区域[14] - 聚焦月球科研站建设、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 深度参与国家深空探测三步走规划 开展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小行星探测与防御等领域工程立项和预研[15] 国际合作与产业发展 - 实验室与60余个国际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国家航天局与17个国家签署政府间合作协议 创办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 推动国际深空探测平等互利发展[17] - 安徽省近两年商业航天领域投资超百亿元 实验室绘制深空能源、深空互联网、太空旅游等十大深空产业图谱 吸引航天联志、昊盛集团等项目落地合肥[16] -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政国团队攻关月基环境下新物理粒子搜寻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团队开发月面机器人 支持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16]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安徽高质量发展样本观察
新华网· 2025-07-24 12:41
安徽省经济发展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安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5723亿元 同比增长5 6%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9938亿元 增长6 4% [1] -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585 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 2% [1] - 进出口总值保持全国第9 中部第1位 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6 长三角第1位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安徽省通过一体推进传统产业升级 新兴产业优化 未来产业培育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深空探测实验室加大科研投入 加速科技成果诞生 包括研制天都一号 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和"月壤3D打印系统"等 [4] - 量子科技产业集群在合肥高新区崛起 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集聚 [8] - 全省人工智能规上企业894家 产业链关联企业1 2万家 智能算力从2023年初800P跃升至3万P [10] - 新材料产业构建"集群+基地+集聚区"格局 已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个 获批数居全国第三 [12] 重点企业与项目 - 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建设尊界超级工厂 [3] - 科大国盾量子推出多款量子产品 包括国盾密邮 国盾密盘等 [10] - 科大讯飞获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讯飞星火大模型综合性能位居全国前列 [10] - 安徽丰原集团打造从农业废弃物到高端生物材料的绿色产业链 生产聚乳酸类 氨基酸类等系列产品 [12][14] - 安徽移动建设全国首个通智超量"四算合一"算力调度平台 牵头制定全国首部《低空智联网建设指南》 [14] 产业创新模式 - 合肥打造骆岗公园 量子城域网等标杆示范场景 吸引150多家科技型企业参与共建 [6] -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推动车机人协同计划 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导向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领域 [8] - 认知大模型"智能涌现"带来新机遇 对内降本增效 对外业务赋能 [12] - 场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产业+科创"深度融合 [6]
记者手记:从零跃迁向深空进发
新华社· 2025-06-08 13:45
深空探测实验室概况 - 公司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1] - 公司于2022年6月8日正式开启实质运行,迄今已运营三周年 [1] - 公司已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天都一号、二号地月通导技术试验星正在进行多项在轨新技术试验 [1] 核心技术研发进展 - 地外资源利用研究团队自主研发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模拟月壤高温熔融并逐层打印月球基地构件,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 -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政国团队围绕月基环境下新物理粒子搜寻等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技术攻关 [2] -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团队开展天问三号任务"火星着陆点遴选关键技术"研究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团队开发月面机器人,将在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人才与科研实力 - 公司汇聚7名两院院士、10余名工程总师和首席科学家为代表的高端领军人才 [2] - 公司拥有50余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海外优青等核心骨干人员 [2] 国际合作与开放 - 公司已与64个国际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支撑国家航天局拓展深空探测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2] 体制机制创新 - 公司获得共建三方授予的充分自主权,开创全新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和人才激励机制 [3] - 公司营造"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生态,实现科研资源精准匹配与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3]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公司面向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智慧推动深空探测领域发展 [3]
中国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昼夜限制
新华社· 2025-04-29 07:38
技术突破 - 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 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 [1] - 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相当于万米外瞄准一根头发丝 并实施精密跟踪与信号捕获 技术难度极高 [1] - 白天受太阳光影响 卫星回波信号容易被淹没在强烈背景噪声中 此次试验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1] 技术意义 - 有效拓展了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技术的可观测窗口 为技术应用提供了工程实践基础 [1] - 有助于提升地月空间导航定位能力 将有力支撑国际月球科研站等后续深空探测重大工程任务论证与实施 [1] 任务背景 - 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是深空探测实验室的首发星 于2024年3月发射升空 进入24小时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 [3] - 核心任务是验证未来地月通导综合星座系统建设中的通信导航新技术 [3] 试验成果 - 此前已完成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编队飞行、环月轨道星间微波测距、月地高可靠传输与路由等多项技术试验 [3] - 此次试验由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山大学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