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茵

搜索文档
从造车到造“人”:奇瑞招商在即 车企抢占机器人赛道
新京报· 2025-09-16 09:37
奇瑞汽车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 - 奇瑞汽车推出人形机器人"墨茵" 身高1.67米 重65公斤 全身41个可活动关节 步行速度最快每秒1米[1][2] - 2024年4月完成首批220台机器人交付 应用于马来西亚4S店场景 承担迎客、讲车、推荐车型等功能[2] - 计划2024年10月对外公开发布并启动招商 未来可能面向个人用户销售[1][2] 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竞争格局 -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计划2026年实现年产5万台 具备遛狗、端咖啡等生活服务功能[3] - 小鹏汽车2024年11月发布AI人形机器人Iron 计划2026年规模化量产 展示语音交互与灵巧手抓取能力[3] - 比亚迪传闻启动内部代号"尧舜禹"的人形机器人项目 2024年4月战略投资帕西尼感知科技公司[3] - 小米CyberOne机器人单台造价60万-70万元 已布局四五年 重点发展工业场景应用[3][7] - 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理想汽车等车企均在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4] 车企发展机器人的优势与驱动力 - 造车与造机器人技术相通 摄像头、传感器、电池系统和智能控制技术可直接复用[5] - 现有生产线和供应链降低成本 无需重新搭建生产体系[5][6]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 占全球27%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82.39亿元 占全球50%[6] 行业挑战与成本趋势 - 核心零部件占成本大头 包括高精度伺服关节、专用AI芯片、3D激光雷达等传感器[7] - 研发与算法成本较高 AI决策能力和复杂环境响应尚未突破临界点[7][8] - 规模化量产后成本有望降至20万元/台 需依赖核心部件国产化突破[1][7][8] - 特斯拉预计未来成本可下降至2万-3万美元(约20万元人民币)[8]
机械日报:“河南造”人形机器人上线售卖
新浪财经· 2025-06-16 06:36
市场表现 - 2025年6月13日沪深300指数下跌0.72%,机械板块下跌1.07%,在行业排名中位列第15 [1] - 油气装备细分行业涨幅最大达3.91%,塑料加工机械跌幅最大为2.40% [1] - 个股涨幅前三:新锦动力(+20.10%)、金橙子(+20.01%)、中金辐照(+20.00%);跌幅前三:开勒股份(-11.17%)、金银河(-10.84%)、爱司凯(-10.81%) [1] 公司动态 - 宏英智能累计回购公司总股本1.13% [2] - 咸亨国际股东杭州咸宁投资减持公司总股本2.00%,减持后持股比例降至57.40% [2] - 泰林生物独立董事杨忠智因任职满六年辞职 [2] - 康力电梯监事朱玲花辞职,仍保留公司其他职务 [2] 机器人行业进展 - 河南产人形机器人"行者二号"在京东上线,标准版X2售价16万-25万,具备工业配送和AI语音功能,续航3-6小时 [3] - 行者二号采用混合肌腱驱动技术,身高170cm/重32kg,曾获北京亦庄马拉松季军和张江挑战赛冠军 [3] - 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00亿元,拥有110家重点企业 [3] - 墨甲机器人在香港车博会展示智能服务能力,完成全球交付并获多国使团关注 [4][5] - 墨甲机器人配合奇瑞新车交付仪式,机器狗Argos担任"钥匙管家"角色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