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茶叶

搜索文档
“公路一通天地宽”!墨脱新生代用互联网思维重写这片土地故事 | 跨越六十年 雪域新画卷
央视网· 2025-08-11 05:30
墨脱公路建设与通车 - 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 墨脱公路修建历时50余年 勘测设计更换十几套方案 于2013年10月底实现全年通车[4] - 从林芝到墨脱的开车时间缩短90%以上 嘎隆拉隧道使海拔骤降至2000米以下 形成热带雨林景观[7] - 墨脱公路穿行于地质博物馆 实现中国县县通公路梦想 成为门巴族和珞巴族的生命线[1] 交通改善与经济发展 - 墨脱公路通车后带动产业转型 茶叶种植从零发展到103个基地 总面积达1.9万亩[23] - 2024年墨脱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旅游创收近4亿元 茶青采摘超100万斤 群众增收1500万元[25] - 公路通车使家家户户购置车辆 出行便利性大幅提升[25] 新兴产业与商业模式 - 热带水果种植突破历史困境 90后大学生种植火龙果5000-6000棵 年收入10万元并带动7户村民[19] - 茶叶产业带动新业态发展 格林村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 开发采茶体验和茶山民宿[25] - 传统竹编技艺实现家门口就业 巴登村村民搬迁至公路旁新村 居住条件显著改善[9]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墨脱至察隅公路预计2025年底通车 米林至墨脱公路加速建设[27] - 规划新建波密至墨脱第二条公路 扩建国道559扎墨公路 同步提升乡村公路等级[27] - 基础设施升级应对游客激增和水电开发 从地理隔绝转向路网联通[29] 民生改善与生活变迁 - 村民从陡峭山崖搬迁至公路旁新村 居住条件从铁皮屋顶吊脚楼变为宽敞明亮藏式新居[9][12] - 交通方式从背夫徒步七八天变为公路运输 货物运输效率显著提升[14][15] - 生活方式从与世隔绝转变为现代开放 实现千年跨越[9]
跨越60年 雪域新画卷 | 跨越千年隔绝 墨脱公路让“高原孤岛”变身美丽边城
央视网· 2025-08-10 06:52
交通基建发展 - 墨脱公路于2013年10月实现全年通车,使林芝至墨脱车程缩短90%以上[4] - 公路穿越嘎隆拉隧道后海拔骤降至2000米以下,连接雪山与热带雨林景观[4] - 目前正推进墨脱县至察隅县公路(预计2024年底通车)、米林市至墨脱县公路等新建项目,并规划第二条波密至墨脱公路[18] 产业经济转型 - 茶叶产业从无到有,现有103个种植基地,总面积达1.9万亩,2024年茶青采摘超100万斤带动群众增收1500万元[14][18] - 热带水果种植兴起,"90后"创业者罗布次仁带动7户村民发展火龙果种植,规模达五六千棵,年收入10万元[10][12] -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创收近4亿元[18] 居民生活改善 - 门巴族村民从山崖老屋整体搬迁至公路旁新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3] - 传统手工艺复兴,门巴竹编技艺实现"家门口就业"[3] - 居民汽车保有量提升,出行便利性大幅改善[18] 商业模式创新 - 格林村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合作模式发展茶产业,形成采茶体验、茶山民宿等新业态[16] - 返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思维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打破地域限制[10][12]
西藏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网· 2025-06-08 22:04
青稞产业发展 - 江孜县青稞精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产品从传统饼干、挂面扩展到八宝粥、面包、爆米花等新品类,2024年产值达1.48亿元,同比增长66% [1] - 青稞产业已成为当地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藏族小伙索朗群培经营的街头小店展示了青稞食品多样化应用 [1] 高原特色农牧产业整体表现 - 2024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78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 [1] - 西藏通过项目拉动、就业带动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2024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以上 [4] 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 - 林芝市波密县天麻深加工产品畅销,昌都市左贡县核桃油等产品受市场欢迎 [2] - 墨脱县茶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建成103个茶园覆盖1.9万亩,11处加工厂日处理茶青4万斤,并在拉萨、成都等地建立销售网点 [2] 农牧业科技创新 - 西藏农牧科学院通过改良牦牛品种和饲养方式,使林周县示范点牦牛出栏年龄提前2-3年 [3] - 西藏建立青稞、牦牛、牧草3个产业技术体系,2024年选派10656名科技特派员开展4万余场培训,服务群众33万人次 [3] 惠民增收项目 - 山南市措美县夜伴蜂声公司带动6200多户农牧民养蜂,每户年均增收约1400元,蜂箱分布在10个县区 [4] - 日喀则市高标准农田以工代赈项目2024年带动群众增收5726万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