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技术

搜索文档
增程,难卖
36氪· 2025-08-13 03:14
文章核心观点 - 增程技术路线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增长瓶颈 2023年7月销量同比下滑10.4% 1-7月累计销量同比增幅12.1%远低于纯电和插混[3][4] - 增程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主流大众市场被纯电挤压 中高端市场陷入激烈内卷[5][9][11][13] - 增程技术向"超快充+大电池+长续航"高端配置演进 成本优势消失但成为利润贡献点[16][17][19][21][23] 市场表现分析 - 2023年7月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54%创历史新高 其中纯电销量60.7万辆(同比+24.5%) 插混27.8万辆(同比-0.1%) 增程10.2万辆(同比-10.4%)[3] - 1-7月累计零售销量增幅:纯电35.2% 插混25.2% 增程12.1% 增程增速明显落后[3] - 增程占新能源整体市场份额不足10% 属于小众技术路线[23] 市场竞争格局 - 主流大众市场:纯电车型挤压增程生存空间 成本优势逐渐消失[5][9][21] - 中高端市场:理想/问界等头部品牌占据主导 2023年大六座增程SUV超15款 市场供给过剩[11][13] - 豪华车市场整体承压:7月零售销量17万辆(同比-20%) 影响增程车型需求[14] 技术演进趋势 - 增程技术向"超快充+大电池+长续航"方向发展:尊界S800配63度电池(续航330km) 智己配66度电池+800V平台(续航450km) 小鹏X9增程版续航达450km[17] - 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 增程制造成本优势被抹平 甚至超过同级纯电车型[21] - 增程器使用频率降低至年1-2次 但仍是消除里程焦虑的重要配置[19] 品牌战略定位 - 增程成为高端利润贡献点:理想/问界等头部品牌通过增程实现高溢价和高毛利[23] - 零跑等新势力采用"纯电主攻+增程辅助"产品策略 10万元级新车不再推出增程版本[9] - 中高端新能源车型将增程作为"高端配置" 降低终端解释成本[21] 消费者行为洞察 - 增程车主购买主因是里程焦虑 使用中主要采用纯电模式因用电成本更低[19] - 早期增程用户进入换车周期 多数转向纯电车型[7] - 消费者对高价车需求减弱 经济环境影响豪华车消费热情[14]
增程能再救一次合资和豪华品牌们么?
虎嗅· 2025-07-10 09:23
增程技术市场动态 - 2025上半年多家合资及豪华品牌重新评估增程技术路线 上汽大众和广汽丰田已明确将推出增程新车 宝马奔驰也可能进入该市场[1][2] - 理想汽车早期SEV项目因法规限制搁置 投资超2亿 后转向增程路线 理想ONE初期融资困难 100多家投资机构因技术偏见拒绝[3][6] - 当前增程技术已被问界 零跑 小鹏等品牌验证 市场接受度远超8年前预期[7] 合资品牌增程布局 - 广汽丰田将在汉兰达和赛那导入增程技术 主打家用市场 其THS混动系统可通过简化结构快速转型[9][10][13] - 上汽大众推行"合资2.0"战略 计划推出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的增程SUV 研发周期从48个月大幅压缩 加强与华为 Momenta等技术合作[17][18][20] - 合资品牌通过放权中国团队取得成效 广汽丰田铂智3X和东风日产N7销量提升 增程被视为深化本土化改革的下一步[17] 豪华品牌技术转向 - 宝马考虑在X5 X3 X7等车型推出增程版本 十年前i3 REX因技术局限未能成功[23][27] - 奔驰曾中断增程研发 但2024年启动对理想L9 问界M9的研究 可能转向大电池插混路线[27][28] - 豪华品牌面临技术适配挑战 传统发动机研发逻辑与增程器"高转速稳态运行"需求存在冲突[33] 增程技术本质解析 - 技术核心在于解决补能焦虑与智能化体验的冲突 而非单纯动力形式 理想L6增程器热效率达40.5% NVH控制在60分贝以下[33][35] - 市场成功关键是对中国家庭场景的深度理解 如理想打造"移动的家"概念 集成驻车空调 外放电等场景化功能[31][32][35] - 当前增程已从技术妥协方案演变为市场行为符号 反映消费者对长续航 低成本和科技舒适性的综合需求[38][39]
观车 · 论势 || 为坚守技术长期主义的勇气与担当点赞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5 01:19
技术路线选择 - 长城汽车明确拒绝增程式技术路线 选择深耕混合动力技术 体现长期主义价值观 [1] - 增程式技术因门槛低 市场接受度高 政策宽松被多数车企采用 但存在二次能量转化效率低 部分工况下功率输出不足的问题 [1] - 混合动力技术虽造价高 结构复杂 但能有效降低油耗排放 具备与氢能等新能源匹配的潜力 符合全场景用车需求 [2] 行业竞争格局 - 理想 问界等品牌通过增程式产品实现热销 推动该技术快速发展 [1] - 部分企业因短期利益频繁切换技术路线 导致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 缺乏长期技术规划 [3] - 丰田 本田通过长期投入混动技术研发 建立领先优势并获得市场认可 为行业提供技术坚守范例 [2] 企业战略分析 - 长城汽车基于燃油发动机 变速器及三电系统的技术积累 有信心选择更具挑战性的混动路线 [2] - 公司战略决策体现对产业规律的敬畏 技术本真的坚守 以及长期价值的信仰 [4] -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期 长城汽车展现出拒绝捷径的战略定力 为行业树立标杆 [4] 技术发展前景 - 汽车行业技术路线存在不确定性 增程式和混动技术各有优劣 [3] - 混合动力技术因其节能减排特性 更符合政策导向和未来能源发展趋势 [2] - 具备技术穿透力和战略定力的企业 将在全球汽车产业重构中赢得话语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