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加2025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9 19:36
研发与战略整合 - 重组后科研体系深度融合 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合力解决高端船型技术难点 构建全链条技术攻关体系[2] - 研发整合可提升发展战略效率 缩短研制周期 降低运营成本 增强盈利能力[2] 投资者回报与市值管理 - 近三年现金分红比例均不低于归母净利润30% 将持续完善利润分配机制[3] - 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依法依规运用市值管理举措 推动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匹配[5] 合并协同效应与经营优化 - 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强化集中经营能力 促进船海产品高端化转型 发挥品牌协同效应[3][4] - 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 提升核心功能与竞争力 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4] 邮轮业务发展 - 中国邮轮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人均GDP达1-4万美元区间支撑需求增长[4]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建造提速 实现系列化精益化建造目标[4] 财务表现与竞争力提升 - 毛利率持续改善 2022年7.68% 2023年9.75% 2024年10.20% 2025年上半年达12.21%[4] - 中韩日三国占全球新船订单超96% 韩国以高附加值船舶见长 公司通过重组提升高端船型竞争力[4] 订单与市场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公司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33艘/2649.11万载重吨/2334.87亿元[4] - 中国新船订单结构:集装箱船占52.35% 散货船27.75% 油船10.51% 其他船型9.39%[5] 行业前景与挑战 - 碳减排法规及老旧船舶更新需求支撑新造船市场 同时面临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不确定性[5] - 中国LNG运输船市场份额达46% 中韩船厂将持续扩大建造能力[6] 财务准则适用 - 收入确认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 根据合同条款判断采用时段法或时点法[6]
扭亏为盈,中国船舶2024年净利同比增长二成,今年营收目标805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5-01 22:29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船舶2024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双升成功扭亏 2025年有明确经营目标 但面临美国贸易限制等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 不过行业也存在绿色转型等发展新动能 [1][2][5][6] 营收净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84亿元 同比增长5.01% 主营业务收入776.67亿元 同比增长5.60% 主营业务毛利率9.94% 同比增加0.43个百分点 [2] -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14亿元 上年同期为29.57亿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72亿元 上年同期为 - 2.91亿元 [2] - 2025年1 - 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6亿元 同比上升3.8% 归母净利润为11.3亿元 同比上升181.0%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2亿元 同比上升230.2% [5] 扭亏原因 - 上年手持订单结构改善 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和单船平均价格同比提升 营业毛利同比增加 [3] - 公司参股联营企业盈利情况改善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3] - 上年同期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有关海工平台资产的影响 [3] 订单与交付情况 - 截至2024年末 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461.07万载重吨/2169.62亿元 修船订单63艘/9.18亿元 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7.43亿元 应用产业合同订单金额13.82亿元 [3] - 2024年公司完工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 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112.74% 全年修理完工船舶277艘/21.69亿元 交付应用产业设备产值16.94亿元 海洋工程业务交付1艘34万吨FPSO [4] 经营目标 - 2025年计划全年完成营业收入805亿元 实现民品造船完工89艘/634.31万载重吨 修船完工270艘/19.35亿元 应用产业产值16.10亿元 [5] 行业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底 全球新船价格指数达187.43 同比增长2.32% 较2020年周期低谷提升49.87% [1] - 全球造船市场处于发展新周期 我国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造船工业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 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 [6] - 多项海事业绿色发展规则规范支撑绿色船型订单需求 推动船舶工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和绿色新船型的研发储备 [6] - 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不断涌现 推动产品产业发展升级 [6] - 深海科技政策推动下 围绕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资源开发等一系列深海技术装备的需求将会被激发 [6] 外部风险与影响 - 当地时间4月17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披露301调查结果 计划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领域采取限制措施 [5] - 公司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可能对国际航运市场及船舶建造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6] - 短期内 受船东避险情绪影响 在华新船订单可能出现一定程度波动 “310税”对于中国造船业的长期影响仍待观察 [6] 公司其他动态 - 截至4月29日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换股吸收合并交易正在推进中 尚需履行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程序 [4] - 2025年1月25日 公司拟三年内剥离沪东中华不宜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使沪东中华符合注入上市公司条件 2025 - 2028年将是中国船舶集团资产及业务整合大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