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希望债券

搜索文档
华夏基金吴凡:低利率时代,低波固收+或许是更适合普通人的理财替代
搜狐财经· 2025-08-01 01:35
固收+产品规模增长 - 上半年固收+大类产品规模增长超2500亿元 [2] - 固收+产品成为低利率时代兼顾收益与风险的替代方案 [3] 华夏固收+产品发展 - 华夏固收+进入多元化、策略复合化的3.0时代 [3] - 产品设计满足多资产、多策略、灵活交易和工具化需求 [3] 基金经理吴凡背景 - 吴凡为华夏基金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 [5] - 吴凡16岁考入清华大学 [5] - 吴凡在华夏基金经历宏观研究、信用债研究、转债研究和股票研究 [8] 吴凡投资框架 - 投资框架以自上而下择时为主,自下而上个券选择为辅 [7][9] - 择时包括股票仓位、板块和风格 [7][15] - 较少涉足高估值品种 [7][9] 择时策略 - 择时依据货币政策和企业盈利变化 [11] - 择时成功率较高,2020年初大仓位抄底获得不错收益 [13] - 2022年压低仓位,连续两年跑赢同行 [13] 产品风险管理 - 固收+产品按低波、中波和高波进行细化分类 [10] - 低波产品最大回撤不超过2% [12] - 采用双基金经理搭档形式管理权益和纯债资产 [11] 股票投资偏好 - 选股无行业、大小盘和风格偏见 [18] - 看重公司贝塔特征,擅长赚贝塔层面的钱 [19] - 倾向于选择低估值公司 [20] 转债投资策略 - 转债投资以自上而下框架为主,考虑纯债影响和转债估值 [21] - 在系统性低估和系统性高估时进行反人性操作 [23] - 条款博弈只能作为策略补充 [24] 红利资产配置 - 红利资产内部细分贝塔收益率差异很大 [25] - 红利配置需更细颗粒度,包括市场选择和行业细分 [25] - 2024年组合红利资产向港股倾斜获得不错回报 [25] 产品业绩表现 - 华夏希望债券2024年最大回撤不到1%,收益率6.34% [26] - 超额收益来自纯债和权益两端贡献 [26][27] - 纯债部分通过久期偏离获得较高回报 [27] 市场展望 - 市场处于牛市的中段,第一波估值修复已完成 [29] - 企业盈利从负值变为个位数正增长 [29] - 未来企业盈利走向将主导市场波动方向 [30] 配置方向 - 看好红利资产,港股提供更高股息率 [31] - 看好家电、轻工、食品类消费品 [31] - 相对看好光伏、地产和金融 [31] 行业趋势 - 市场投资主体由散户主导转向机构化 [35] - ETF产品对主动管理构成挑战 [35] - 低波固收+产品成为合适替代品 [35]
华夏基金吴凡:被机构大举增持的固收择时派
搜狐财经· 2025-07-31 01:45
核心观点 - 华夏基金吴凡管理的固收+产品通过自上而下择时策略实现低回撤和高收益 其中华夏希望债券2024年机构加仓41亿元 最大回撤控制在-1%以内 绝对回报达6.43% [1] - 产品采用双基金经理分工模式 权益部分由吴凡负责 纯债部分由同事管理 双方共同对收益和回撤目标负责 [7] - 投资框架强调宏观驱动 通过仓位调整、风格择时和低估值资产选择控制风险 避免高估值品种 [4][9][15] 产品表现与机构认可 - 华夏希望债券2024年获机构投资者增持41亿元 位列固收+产品机构加仓前三 [1] - 产品2024年实现6.43%绝对回报 最大回撤不超过1% [1] - 2024年超额收益来自权益和纯债双贡献 权益端通过仓位择时跑赢偏股基金中位数 纯债端通过久期偏离获得较高回报 [22] 投资策略框架 - 以自上而下择时为主 自下而上个券选择为辅 优先考虑低估值品种 [4][15] - 择时涵盖股票仓位、板块和风格 如2021年重点配置小市值风格 2025年把握港股红利机会 [2][9] - 根据市场定性(牛市、熊市或震荡市)决定含权资产仓位 再选择行业板块 最后通过自下而上研究填充债券 [5] - 在系统性高估或低估时采取反人性操作 如2022年初减持高估转债 2024年初底部加仓转债 [17][18] 仓位管理方法 - 通过风险预算约束仓位调整 低波产品最大回撤不超过2% [7] - 以战术性仓位偏离积累收益 例如10%权益仓位中枢下 悲观时降至5%-6% 特别悲观时降至5%以下 市场超跌时小仓位抄底 [11] - 2020年初疫情后大仓位抄底 2022年起持续低仓位运行 2024年三季度抄底转债 2025年4月关税调整后抄底 [1][9] 资产配置偏好 - 规避高估值资产 持仓以低估值转债和股票为主 重仓股估值均不高 [2][15] - 偏好胜率高于赔率的投资 选择1到10成长机会而非0到1机会 因前者盈利增长可跟踪 [15] - 红利资产配置注重细分贝塔 2025年侧重港股红利(恒生红利指数+16.4%) 而非中证红利(-1.2%)或红利低波(+5.2%) [20] 市场展望与配置方向 - 当前A股处于牛市中段 剔除金融后PE处于历史偏高位置 企业盈利从负增长转为个位数正增长 未来盈利走向将主导市场波动 [25][26] - 宏观流动性宽松 债券收益率下行空间有限 红利资产成为必要配置 尤其港股红利股息率更高 [27] - 看好消费端政策支持领域(家电、轻工、食品)以及反通缩相关板块(光伏、地产、金融) 规避高估值高成长行业 [27] 团队与产品演进 - 华夏固收+投资进入3.0时代 产品按波动分层为低波稳健、中波平衡和高波激进策略 匹配不同投资者需求 [6] - 基金经理成长经历涵盖宏观、信用债、转债和股票研究 形成全面的固收投资能力 [4][5] - 机构化时代下 超额收益依赖勤奋度和心态匹配 低波固收+产品趋势性空间扩大 due to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财资金需求替代 [29]
华夏基金吴凡:被机构大举增持的固收择时派
点拾投资· 2025-07-31 01:04
核心观点 - 华夏基金吴凡管理的固收+产品在控制回撤的同时实现较好收益,其投资框架以自上而下择时为主,自下而上个券选择为辅,较少涉足高估值品种 [1][7][13] - 机构资金在2024年增持华夏希望债券41亿元,该产品最大回撤控制在-1%以内,实现6.43%的绝对回报 [1] - 固收+产品进入策略更多元的3.0时代,分为低波稳健、中波平衡和高波激进策略,更加匹配当前投资者需求 [18] 投资策略 - 自上而下择时能力是超额收益主要来源,包括仓位择时和风格择时,把握了2020年疫情回调加仓、2022年低仓位运行、2024年抄底转债等关键时点 [2][24] - 宏观敏感度高且不带行业偏见,从宏观研究做起,覆盖固收+领域各类资产,形成全面资产识别能力 [3][27] - 规避高估值资产,持仓以低估值转债和股票为主,在市场波动中较好控制回撤 [4][35] - 通过仓位偏离方式获得回撤约束条件下的额外收益,根据市场情况将权益仓位从5%到10%动态调整 [29] 产品表现 - 华夏希望债券2024年最大回撤不到1%,收益率6.34%,超额收益来自纯债和权益两端同时贡献 [47][48] - 2024年前三季度保持低权益仓位,7-8月开始抄底转债,四季度吃到市场涨幅 [47] - 2025年把握港股红利表现,组合向港股倾斜获得不错回报 [45] 市场展望 - 当前市场处在牛市中段,估值修复已完成,未来企业盈利走向将主导市场波动方向 [53][54] - 看好港股红利资产,因其提供更高股息率,国内看好家电、轻工、食品类消费品以及光伏、地产和金融 [55][56] - 规避高估值行业,倾向于配置低估值的公司 [35][56] 行业趋势 - 市场投资主体由散户主导转向机构化,业绩差异主要来自勤奋度和心态 [61] - ETF产品对主动管理形成挑战,择时变得更重要,个股阿尔法越来越难找 [62] - 低波固收+产品有趋势性空间,随着利率下行将成为理财、纯债投资者的替代选择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