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华夏基金吴凡管理的固收+产品通过自上而下择时策略实现低回撤和高收益 其中华夏希望债券2024年机构加仓41亿元 最大回撤控制在-1%以内 绝对回报达6.43% [1] - 产品采用双基金经理分工模式 权益部分由吴凡负责 纯债部分由同事管理 双方共同对收益和回撤目标负责 [7] - 投资框架强调宏观驱动 通过仓位调整、风格择时和低估值资产选择控制风险 避免高估值品种 [4][9][15] 产品表现与机构认可 - 华夏希望债券2024年获机构投资者增持41亿元 位列固收+产品机构加仓前三 [1] - 产品2024年实现6.43%绝对回报 最大回撤不超过1% [1] - 2024年超额收益来自权益和纯债双贡献 权益端通过仓位择时跑赢偏股基金中位数 纯债端通过久期偏离获得较高回报 [22] 投资策略框架 - 以自上而下择时为主 自下而上个券选择为辅 优先考虑低估值品种 [4][15] - 择时涵盖股票仓位、板块和风格 如2021年重点配置小市值风格 2025年把握港股红利机会 [2][9] - 根据市场定性(牛市、熊市或震荡市)决定含权资产仓位 再选择行业板块 最后通过自下而上研究填充债券 [5] - 在系统性高估或低估时采取反人性操作 如2022年初减持高估转债 2024年初底部加仓转债 [17][18] 仓位管理方法 - 通过风险预算约束仓位调整 低波产品最大回撤不超过2% [7] - 以战术性仓位偏离积累收益 例如10%权益仓位中枢下 悲观时降至5%-6% 特别悲观时降至5%以下 市场超跌时小仓位抄底 [11] - 2020年初疫情后大仓位抄底 2022年起持续低仓位运行 2024年三季度抄底转债 2025年4月关税调整后抄底 [1][9] 资产配置偏好 - 规避高估值资产 持仓以低估值转债和股票为主 重仓股估值均不高 [2][15] - 偏好胜率高于赔率的投资 选择1到10成长机会而非0到1机会 因前者盈利增长可跟踪 [15] - 红利资产配置注重细分贝塔 2025年侧重港股红利(恒生红利指数+16.4%) 而非中证红利(-1.2%)或红利低波(+5.2%) [20] 市场展望与配置方向 - 当前A股处于牛市中段 剔除金融后PE处于历史偏高位置 企业盈利从负增长转为个位数正增长 未来盈利走向将主导市场波动 [25][26] - 宏观流动性宽松 债券收益率下行空间有限 红利资产成为必要配置 尤其港股红利股息率更高 [27] - 看好消费端政策支持领域(家电、轻工、食品)以及反通缩相关板块(光伏、地产、金融) 规避高估值高成长行业 [27] 团队与产品演进 - 华夏固收+投资进入3.0时代 产品按波动分层为低波稳健、中波平衡和高波激进策略 匹配不同投资者需求 [6] - 基金经理成长经历涵盖宏观、信用债、转债和股票研究 形成全面的固收投资能力 [4][5] - 机构化时代下 超额收益依赖勤奋度和心态匹配 低波固收+产品趋势性空间扩大 due to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财资金需求替代 [29]
华夏基金吴凡:被机构大举增持的固收择时派
搜狐财经·2025-07-31 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