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CloudRobo平台

搜索文档
华为云CloudRobo平台云上赋智,定义“轻本体,强智能”机器人新时代
搜狐财经· 2025-09-19 10:36
华为云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发布 - 华为云在2025全联接大会上推出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 通过云端赋智打破机器人本体的体积、功耗和成本约束 实现本体轻量化、执行智能化和场景泛化[1] - 该平台整合数据生产管理、机器人训练及运行管理三大功能 以云为底座打通开发态-运行态数据流动 驱动具身智能持续优化[5] 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物理智能成为AI技术发展新趋势 AI应用从判别式、生成式发展到控制实体设备的物理智能阶段[3] - 行业面临产业链冗长、场景碎片化、训练数据匮乏等挑战 自动驾驶普及预示产业处于爆发前夜[3][5] - 传统机器人产业依赖定制化研发交付 导致效率低、门槛高、泛化难等问题[5] 平台核心技术优势 - 数据生成平台可自动生成不同姿态、纹理、光照场景的操作轨迹 使合成数据规模扩增上千倍 大幅降低数据采集成本[5] - 云上环境感知、全局规划和自主执行能力使任务执行准确率超过90%[6] - 通过观察人类演示快速学习技能 仅需数小时真实数据即可高效训练多种机器人技能[6] - 支持ACT、Diffusion、OpenVLA、OpenPI等主流动作生成模型的训练与应用[7] 算力支撑体系 - 昇腾云支持随时调用海量计算资源 轻松扩展算力[7] - 发布Atlas 950/960 SuperPoD超节点 分别支持8192张和15488张昇腾卡 在算力规模、内存容量等关键指标全球领先[10] 生态合作与标准建设 - 携手20家机构共建R2C协议 已完成数据采集、数据生成和通讯接口三项国家标准立项[9] - 华龙讯达、非夕、星海图等企业参与制造、物流、巡检等领域的云端一体化解决方案开发[9] - 平台将引入沈阳、无锡等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发展[9] 实际应用案例 - 上海国地中心采用平台后 机器人多场景分拣任务成功率超90% 实现行业领先[8] - 通过结合真机实采与合成数据训练 探索将大参数量模型推理任务迁移至云端[8] - 未来将开放千万级高质量合成数据集 助力行业低成本高效落地应用[8]
华为云CloudRobo打破本体限制,驱动机器人在“云端无限进化”
环球网· 2025-09-19 08:05
华为云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发布 - 华为云在2025全联接大会上推出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 通过云端赋智打破机器人本体的体积、功耗和成本约束 实现本体轻量化、执行智能化和场景泛化[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Physical AI成为必然趋势 AI应用从判别式、生成式发展到物理智能 自动驾驶普及预示具身智能产业处于爆发前夜[3] - 当前行业受产业链冗长、场景碎片化、训练数据匮乏制约 云平台成为突破瓶颈的关键[5] 平台核心能力 - 整合数据生产管理、机器人训练和运行管理三大平台 实现开发态-运行态数据流动闭环[5] - 云端数据生成平台可自动生成多场景操作轨迹 使合成数据规模扩增上千倍 大幅降低数据采集成本[5] - 通过云上环境感知、全局规划和自主执行能力 使机器人任务执行准确率超过90%[6] - 支持通过观察人类演示快速学习技能 仅需数小时真实数据即可高效训练多种机器人技能[6] 技术支撑体系 - 昇腾云支持主流具身模型(包括ACT、Diffusion、OpenVLA、OpenPI等) 提供一键调用海量算力能力[7] - 支持自定义多维度模型评测 通过统一接口接入多种控制策略加速迭代效率[7] - 端云协同方案可快速部署云端模型 并通过"云助端模式"与生态伙伴形成软硬一体解决方案[7] 生态合作进展 - 联合20家机构共建R2C协议 已完成数据采集、数据生成和通讯接口三项国家标准立项[9] - 华龙讯达、非夕、星海图等首批合作伙伴围绕制造、物流、巡检、康养领域开发云端一体化解决方案[9] - 平台将引入沈阳、无锡等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发展[9] 实际应用成效 - 上海国地中心应用案例显示 通过结合真机实采与合成数据训练 多场景分拣任务成功率超90%[8] - 未来将面向行业开放千万级高质量合成数据集[8] 算力基础设施 - 发布Atlas 950/960 SuperPoD超节点 分别支持8192和15488张昇腾卡 在卡规模、总算力、内存容量和互联带宽等关键指标全面领先[10] - 构建稳固算力底座为具身智能创新提供支撑[10]
2025华为全联接大会之具身智能前瞻
东北证券· 2025-09-15 01:42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势" [3] 核心观点 - 华为全联接大会将于2025年9月18-20日在上海举办 主题为"跃升行业智能化" 聚焦战略全景-产业技术-生态发展三维视角 [1] - 具身智能创新论坛将作为核心分论坛 重点探讨华为云CloudRobo平台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共建 [1] - 大会有望掀起华为链9月行情 具身智能正进入"成本下降->场景拓宽"爆发前夜 [3] - 坚定看好华为云赋能泛具身智能长期发展趋势 论坛或成为行业催化剂 [3] 战略全景 - 共建全球开放协作生态 推进具身智能泛化能力突破 [2] - 论坛将围绕具身智能数据采集 推理训练 开源生态等方向展开探讨 [2] - 尝试共建全球具身智能开放协作生态 推进快速迭代演进与泛化能力突破 [2] 产业技术 - 华为云推出CloudRobo具身开发与运行平台 集数据平台 训练平台 运行平台于一体 [2] - 采用先进"云-网-端"协同架构 提供一站式底座技术支撑 [2] - 致力于为产业界提供标准化 高效能机器人"云脑" [2] 生态发展 - 论坛邀请华为云客户与伙伴分享落地实践经验 [2] - 参与企业包括人形机器人(上海) 道和通泰 星海图及自变量机器人科技(深圳) [2] -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交流 合作与创新 [2] 市场表现与行业数据 - 电子行业绝对收益1个月21% 3个月43% 12个月104% [5] - 相对收益1个月12% 3个月27% 12个月62% [5] - 行业成分股数量467只 总市值123,369亿 流通市值60,690亿 [5] - 市盈率94.08倍 市净率4.90倍 [5] - 成分股总营收34,628亿 总净利润1,344亿 资产负债率46.64% [5] 相关标的 - 华为云具身智能及智能体相关标的包括优必选 信捷电气 埃夫特 拓斯达 亿嘉和 道通科技 软通动力 能科科技 酷特智能 徐工机械 南威软件等 [3]
华为研究之机器人:华为云赋能泛具身智能,成就机器人商业落地最佳闭环
东北证券· 2025-08-21 01:4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电子行业给予"优于大势"评级 [4]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最佳开局在于To B场景,制造业因其标准化、流程化特性成为首选 [1] - 具身智能技术将赋能中国制造业升级,预计到2028年人形机器人成本降至3万美元/台时可在低人力成本市场实现盈亏平衡 [2] - 华为云通过CloudRobo平台扮演机器人"教培"角色,提供算力与算法支持,推动具身智能商业化闭环 [3] 行业趋势与技术驱动 - 人形机器人产业与AI大模型发展轨迹相似,均遵循"供给端技术突破驱动产业热潮"逻辑 [12] - 技术突破集中在算法(Scaling laws和RLHF)、算力(全球智算需求激增)和数据(互联网积累)三方面 [16][17] -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革命正在加速,AI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将推动生产力进步 [22] 商业化落地分析 - 消费端因高成本(20万元以上)和低确定性难以普及,工业场景因付费意愿强成为优先选择 [25][26] - 制造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完成搬运、质检等四大低自动化工种,远期市场规模达39141亿元 [2][71] - 新能源车制造场景单条产线工序渗透率目前为24.03%,远期有望提升至70.3% [84][85] 成本与经济效益 - 当前人形机器人与人工作业效率替代比为4:1,预计2028年优化至3:1 [62][64] - 优必选Walker S2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工作,通过热插拔换电技术将替代比压缩至2:1 [64][65] - 测算显示人形机器人在美国市场2-3年可回本,中国市场需成本降至3万美元/台才能实现同等回报 [66][67] 华为云赋能生态 - 华为CloudRobo平台提供"具身大脑"、"具身小脑"和"数字宇宙工坊"三件套,解决机器人数据与模型瓶颈 [111][112] - 生态合作案例包括优必选(智慧工厂)、信捷电气(焊接分拣)、亿嘉和(电力巡检)等,覆盖多行业场景 [116][118][122] - 华为明确"被集成"战略,专注提供云端智能引擎,不做硬件 [115] 市场空间测算 - 新能源车场景远期需求18.76万台,市场规模263亿元 [89] - 制造业场景远期需求2795.81万台,市场规模39141亿元 [94][96] - 测算基于工序渗透率60%、工厂渗透率70%、单价14万元的假设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