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零售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老百姓(603883):线上零售业务高速发展带动25Q2零售业务企稳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9-01 12:03
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核心观点 - 线上零售业务高速发展带动25Q2零售业务企稳[2][6] - 25H1线上渠道销售总额约14.9亿元,同比增长32%,推动线上业务占比提升[12] - 25Q2医药零售业务营收同比回正,增长0.20%[13] - 公司精细化经营下期间费用率整体呈下降态势,25H1合计期间费用率27.49%(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13]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5.66%、17.98%、24.61%[13] 财务业绩表现 - 25H1营业收入107.74亿元(同比下降1.51%),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下降20.86%)[4][12] - 25Q2营业收入53.39亿元(同比下降1.14%),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下降18.86%)[4][12] - 25H1毛利率33.08%(同比下降1.24个百分点),主要受线上业务占比提升影响[12] - 25H1医药零售业务营收88.15亿元(同比下降2.30%),毛利率37.34%(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13] - 25H1加盟、联盟及分销业务营收18.60亿元(同比增长1.16%),毛利率12.85%(同比下降0.48个百分点)[13] 业务结构分析 - 线上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0.28个百分点,线下零售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0.10个百分点[13] - 25Q2医药零售业务营收43.48亿元(同比增长0.20%),毛利率36.24%(同比下降1.61个百分点)[13] - 25Q2加盟、联盟及分销业务营收9.56亿元(同比下降6.18%),毛利率12.11%(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13] 未来业绩预测 - 预计25年营业收入242.13亿元(同比增长8.30%),26年268.67亿元(同比增长10.96%),27年303.23亿元(同比增长12.86%)[13] - 预计25年归母净利润7.04亿元,26年8.31亿元,27年10.35亿元[13] - 预计25年EPS 0.93元,26年1.09元,27年1.36元[13] - 预测25年市盈率21.8倍,26年18.4倍,27年14.8倍[15]
人民同泰:股票连续3日收盘价格涨幅累计超20%
快讯· 2025-07-18 09:13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在2025年7月16日至18日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累计超过20% [1] - 该情况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 [1] - 公司自查并向控股股东哈药集团及间接控股股东哈药集团询证后确认无未披露重大事项 [1] 主营业务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医药批发、医药零售、医药物流服务及医疗服务 [1] - 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1]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新华网财经· 2025-04-28 10:47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1.38亿元,同比下降8.06% [1][2] - 归母净利润418.37万元,同比下降54.65% [1][2] - 扣非净利润356.4万元,同比下滑41.49%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3061.96万元,同比转正且增长超1亿元 [4] - 基本每股收益0.0437元,同比下降54.67%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49%,同比下降0.58个百分点 [2] 现金流与资本结构 - 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源于应收账款周期优化和库存周转效率提升 [4] - 投资现金流为负,因新增对伟哥健康产业的投资 [4] - 筹资现金流为负,因集中偿还流动资金贷款 [4] - 货币资金较年初下降9.24%,应收款项融资同比减少26.09% [4] 业务转型与市场表现 - 医药电商业务2024年营收14.41亿元,同比下滑15.6% [6] - 线上B2C业务收入5696.94万元,同比增长225.87%,但占比不足1.3% [6][7] - 医药零售业务收入6842万元,占营收1.56%,同比增长125.76% [8] - 控股连锁药店1508家,2024年净减少161家 [8] - 研发投入同比下降19.94%,30岁以下研发人员减少超50% [8] 行业环境与战略挑战 - 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低,区域性价格战激烈 [10] - 医药电商竞争白热化,头部平台挤压市场空间 [10] - 院外药品零售终端市场规模收缩,需求传导至批发环节 [10] - 公司转型为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的战略效果未达预期 [10] - 新业务占比低,线上线下渠道联动不足 [10] 资本布局与协同效应 - 2024年11月收购重庆鑫斛药房5%股权,投资1500万元 [12] - 收购标的的低价策略尚未对公司营收和利润形成实质性拉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