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面膜

搜索文档
北交所或迎“医美面膜第一股”
华尔街见闻· 2025-09-15 03:43
公司基本情况 - 绽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基础层挂牌 但尚未启动上市辅导[1] - 公司深耕医美术后皮肤修护领域 产品包括贴类敷料(医美面膜)、喷雾和保湿霜等[2] - 代表性产品包括重组贻贝粘蛋白水凝胶敷料和重组胶原蛋白修护无菌敷料 适用于激光、光子嫩肤等医美术后创面护理[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5.97亿元 同比增长22.89%[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0.74亿元 同比增长7.34%[3] - 医美面膜产品2024年贡献收入2.51亿元 占比超过40%[2] - 线上市场2024年贡献收入3.18亿元 占比约50%[3] - 销售费用2024年达到2.76亿元 同比增长约50% 占收入比重46% 同比增加8.34个百分点[4] 市场竞争态势 - 同业公司敷尔佳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3亿元 同比缩水近三分之一[3] - 敷尔佳医疗器械类产品2025年上半年收入2.38亿元 同比下滑近50%[3] - 医美面膜市场竞争加剧 主要因医美机构采用代工贴牌模式以及医药企业如哈三联进入该赛道[3] - 公司产品定价低于同业 淘宝平台4盒装医美面膜单价14.77元/片 低于敷尔佳15.91元/片和可复美27.04元/片[5] 发展前景 - 市场预期公司挂牌新三板可能是瞄准北交所上市[2] - 若成功上市 公司有望成为北交所"医美面膜第一股"[3] - 线上市场增长能否抵消线下渠道萎缩仍需观察[5]
敷尔佳2025年上半年业绩双降、库存压力加大或正经历渠道转型与价值重估的阵痛
新浪财经· 2025-08-28 09:4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下滑8.15%,归母净利润亦呈现下滑趋势,反映经营压力显著 [1] - 公司面临渠道转型失衡、线上依赖症、研发创新迟滞及品牌价值削弱等多重挑战,需通过渠道再平衡、研发深化和品牌重塑重构增长逻辑 [1] - 行业正从流量红利转向价值深耕阶段,缺乏产品力支撑的营销策略难以持续 [1][2]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下降8.15% [1]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具体数据未披露),利润与收入呈现双线下滑趋势 [1] - 销售费用占比接近50%,投入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 [1] 渠道转型问题 - 线下渠道收入贡献占比降至不足20%,传统经销商体系收入锐减 [1] - 线上渠道依赖直播电商和达人带货,但用户沉淀不足且订单集中于大促节点 [1] - 经销与代销渠道存在低价窜货风险,冲击价格体系 [1] 产品与研发挑战 - 核心品类"医美面膜"因监管收紧和消费者认知理性化,医疗器械属性光环消退 [1] - 非贴片类新品研发周期较长,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贡献 [1] - 核心产品线仍高度依赖传统贴片剂型,成分创新与剂型突破不足 [1] 品牌与市场风险 - 多平台频现仿冒产品,分流正规渠道销量并引发消费者投诉 [1] - 假货问题削弱品牌公信力,"正品保障"信任基础受损 [1] - 营销资源过度集中于头部主播合作,未能有效转化为可持续用户粘性 [1] 行业趋势与转型方向 - 行业从概念炒作转向价值深耕阶段,需以产品力为核心竞争力 [1][2] - 公司需重建线下专业渠道(如医美机构、药房)与线上场景互补 [1] - 加速高附加值产品(如注射类器械、功能性护肤品)研发转化,构建技术壁垒 [1] - 通过透明供应链和防伪溯源重塑品牌信任,聚焦专业解决方案而非医美概念 [1]
敷尔佳2025年上半年业绩双降、库存压力加大 或正经历渠道转型与价值重估的阵痛
新浪证券· 2025-08-28 09:1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下滑8.15% [1] - 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下滑32.54% [1] - 销售费用占比接近50%,每获得一元收入需支付近五成营销成本 [2] 渠道结构调整 - 线下渠道收入贡献占比降至不足20%,传统经销商体系收入锐减 [2] - 线上渠道快速增长但未能完全填补线下收缩造成的营收缺口 [2] - 线上扩张依赖直播电商和达人带货,导致销售费用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 [2] - 达播订单集中于大促节点,用户沉淀不足,存在低价窜货风险 [2] 产品与研发挑战 - 核心品类"医美面膜"因监管收紧和消费者认知升级面临信任危机 [3] - 医疗器械属性光环消退,营销溢价空间被压缩 [3] - 非贴片类产品研发周期较长,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贡献 [3] - 核心产品线高度依赖传统贴片剂型,缺乏成分创新与剂型突破 [3] 品牌与竞争风险 - 多平台频现仿冒产品,分流正规渠道销量并引发消费者投诉 [3] - 假货问题削弱品牌公信力,正品保障基础信任遭受侵蚀 [3] - 研发资源厚度不足,难以支撑快速迭代需求 [3] 战略转型方向 - 重建线下专业渠道(医美机构、药房)的深度服务能力,实现线上线下场景互补 [4] - 加速高附加值产品(如注射类器械、功能性护肤品)的研发转化 [4] - 通过透明供应链和防伪溯源重建信任,将营销重点转向专业解决方案 [4] - 以技术壁垒替代营销溢价,推动行业从流量红利转向价值深耕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