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虫草

搜索文档
北虫草“闯”世界
辽宁日报· 2025-08-13 01:06
行业概况 - 北虫草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涵盖菌种培育 精深加工和全球贸易环节 [2] - 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直接带动4个村庄3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2] - 产品富含虫草素和多糖等活性成分 具有增强免疫力功效 价格定位亲民 [1] 生产规模 - 灯塔市已建成400余栋虫草大棚 采用立体栽培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 [1][2] - 生产环境通过中央控制系统精密调节温度 湿度和光线参数 [1] - 使用当地小麦等绿色原料作为天然培育材料 [1] 出口表现 - 今年前7个月沈阳海关关区北虫草制品出口额达85万元 [1] - 产品不仅风靡国内市场 更日益赢得欧美 日韩及东南亚消费者青睐 [1] - 近期向新加坡出口一批两吨重虫草产品 [1] 政策支持 - 海关创新"备案+监管+通关"三位一体机制 将出口资质办理时限压缩60% [1] - 开辟农食"绿色通道" 构建"全链条护航"模式保障鲜活产品出口 [1] - 针对小批量高频次订单特点 实施"优先查验+预约查验"机制 [1] 质量管控 - 通过"云端课堂"传授农药使用 疫病监测和有害物质控制知识 [1] - 实现北虫草产品"即报即检 快速验放"的通关效率 [1]
第五届全国虫草大会在贵阳举行 产学研界共探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07:13
行业动态 - 第五届全国虫草大会在贵阳召开 聚焦虫草资源保护 人工培育技术突破 精深加工创新及产业标准化建设等议题 [1] - 中国虫草产业正经历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的关键跨越 贵州大学在蛹虫草功能解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发现虫草新科新属5个 新物种200余种 建立DNA条形码+化学指纹图谱鉴定体系 研发菌素含量达1.8%的蛹虫草培育技术 [1] -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指出 中国虫草产业已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目前具备规模化栽培和明确健康价值的仅冬虫夏草 蛹虫草等4种 人工培育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 技术突破 - 贵州大学新增5个工学类博士学位授权点 打造一站式学生创新实践社区及教学实验场 中试车间 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 吸引69国留学生参与技术跨境合作 [3] - 众兴菌业全资子公司众安生物建成国内领先的北虫草规模化生产线 实现日产鲜品10吨 攻克小瓶栽培技术难题 [5] - 众兴菌业积极推进冬虫夏草工厂化仿生培育项目 通过模拟高原生态环境探索虫草人工培育标准化路径 [5] 产业标准化 - 行业协会提出三大行动方向 制定产品标识规范区分野生与人工培育品类 突破初加工瓶颈推动精深加工技术研发 强化企业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承 [4] - 中国菌物学会虫草产业分会为8家单位颁发产业贡献奖 表彰其在技术攻关 生态保护及国际标准制定中的突出表现 [7] 企业布局 - 众兴菌业深耕食用菌领域20年 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起步 拓展至双孢菇 北虫草 冬虫夏草等多元化品类 形成覆盖全国的产业布局 旗下拥有21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 [4] - 众兴菌业以技术创新为引擎 希望与业内同仁深化交流合作 共同推动虫草产业标准完善 提升产品整体质量和市场认可度 [5] 行业平台 - 全国虫草大会自2015年首届举办以来 已成为推动政策制定 技术转化与资源整合的核心平台 致力于搭建产学研对接桥梁 推动中国从虫草资源大国向产业强国跨越 [7]
众兴菌业(002772)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02 11:43
公司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04月02日下午15:00 - 17:00,地点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采用网络远程方式 [2] - 参与人员包括全体投资者,公司董事长高博书、财务总监李敏、独立董事党琳及董事会秘书钱晓利 [2] 财务与分红 - 2022 - 2024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8.48%、43.44%、46.39%;财务费用分别为5776.05万元、4785.72万元、4692.74万元;经营现金净流量分别为49370.24万元、50247.91万元、49451.80万元 [3]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374742533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尚需股东大会审议 [2][4] - 2022 - 2023年度累计现金分红2.36亿元 [6] - 2024年11月14日公司通过回购股份方案,截至2025年02月07日,累计回购18498826股,支付总金额1.43亿元 [6] 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食用菌、药用菌及其辅料的生产销售等,主要产品为金针菇和双孢菇 [5] - 公司属于“A农、林、牧、渔业”门类下“01农业”中的食用菌种植 [5] - 食用菌行业整体竞争加剧,工厂化栽培龙头企业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5] 产品业绩与策略 - 2024年度营业收入19.35亿元,同比增长0.21%;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19.77%,主因是金针菇供过于求价格低迷,双孢菇价格稳中有升 [3] - 公司为应对金针菇价格下行,调整产量、优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3] 项目进展 - 冬虫夏草工厂化仿生培育项目有序推进,2024年合资公司已实现产品销售和盈利 [3][4][5] - 北虫草采取小培养瓶、工厂化种植模式,因成本高、溢价有限导致亏损,后续将优化技术和加大营销 [4] 其他问题回复 - 公司有息负债达23.7亿元,短期借债6亿多元,后续投资扩张会考虑优势盈利项目,控制财务风险 [2][3] - 公司部分生产线引进自动化机械设备,尚未配有智能机器人采菇 [4] - 第一季度报告预约在2025年4月19日披露 [5] - 公司通过提升经营效益、重视股东回报、实施股份回购增强投资者信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