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地铁18号线
icon
搜索文档
年底开通在望,北京三条地铁新线空载试运行
36氪· 2025-09-18 02:42
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进展 - 北京地铁17号线中段(工人体育场至十里河)长约7.2公里 设东大桥站、永安里站、广渠门外站、潘家园西站4个站点 其中广渠门外站受一体化项目建设时序制约 预计年内不具备初期运营条件 大概率甩站通过 [2][4] - 17号线全线长49.7公里 设21座车站 含11座换乘站 南段和北段已开通 中段开通后实现南北贯通运营 从嘉会湖到未来科学城北站仅需66分钟 连接未来科学城、望京、CBD、亦庄等重点功能区 [2][4] - 6号线南延段从潞城站向东再向南延伸 全长约2.1公里 设东小营南站 并预留继续向南延伸至胡郎路站的条件 [7] - 6号线全线长53.2公里 设35座车站 西起金安桥站 东至潞城站 途径新首钢、德胜科技园、金融街、CBD、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和副中心行政办公区 [5] - 地铁18号线(原13号线拆分部分)连接海淀马连洼站至昌平天通苑东站 服务于回天地区及海淀大厂聚集地 马连洼站正抓紧建设 争取年底开通 [8][10] 线路开通计划 - 17号线中段、6号线南延段、18号线新线已进入3个月空载试运行阶段 向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迈进 [2] - 空载试运行需对车辆、供电、信号、通讯等系统全面测试和校验完善 并进行人与设备、系统与系统间充分磨合 通过不少于3个月空载试运行、按图试运行、竣工验收、运营评估后 线路才能开通运营 [2] - 北京轨道交通2024年计划实现17号线中段和6号线南延2条线路具备初期运营条件 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后厂村至天通苑东)力争年内具备初期运营条件 [1]
北京18号线开始空载试运行,年底有望开通
36氪· 2025-09-11 03:21
空载试运行主要是对车辆、供电、信号、通讯等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和校验完善,同时对人与设备、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充分磨合,通过不少于3个月的空 载试运行、按图试运行、竣工验收、运营评估后,线路才能开通运营。 今年年初发布的北京年度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中,18号线的后厂村站——天通苑东站段力争年底开通。而此次海淀区发布的18号线空载试运行的线路图中, 是从起终点马连洼站至天通苑东站。 源自地铁13号线拆分的地铁18号线,是连通海淀北部、昌平"回天地区"的重要线路,也是众多沿线居民非常关注的。 来自海淀区住建委的消息,近日,地铁18号线已经开始为期不少于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为实现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铁18号线来自于正在进行的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从昌平区天通苑东站至海淀区马连洼站,这一段连接了海淀北部的大型居住区、中关村软件园、昌 平"回天地区",是北京北部东西向的骨干线路。 目前我们了解到的,马连洼站正在抓紧建设中,争取能"赶上"一起开通,所以目前还不能"打包票"。 据介绍,此次空载试运行的地铁列车是北京地铁最轻的4动2拖6B编组列车,最大载客量2016人,最高运行速度80km/h,车辆比既有1 ...
北京地铁18号线空载试运行,有望年底开通,线路走向首次明确
新京报· 2025-09-05 01:32
项目进展 - 地铁18号线正式启动空载试运行 计划年底开通试运营 [1] - 已完成轨通 电通 传输通 无线通及冷热滑试验等节点工作 [1] - 空载试运行周期不少于3个月 为开通奠定基础 [1][4] 线路规划 - 线路为东西向骨干线路 横跨海淀昌平两区 全长20.8公里 [1][3] - 西起马连洼站(换乘16号线) 东至天通苑东站(换乘17号线) [1] - 原为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组成部分 现独立命名为18号线以提升识别度 [3] 技术特征 - 采用北京最轻的4动2拖6B编组列车 车辆比13号线轻12吨 [3] - 最大载客量2016人 最高运行速度80km/h 大幅降低耗电量 [3] - 客室顶板高度提升100毫米 空调采用双向端出风设计提升送风均匀性 [3] - 国内首次批量使用碳纤维电加热客室座椅 [3] - 北京首次采用带电热玻璃和刮雨器的前端逃生门提升驾驶安全 [3] 社会效益 - 加强海淀北部居住区 回天地区与中关村软件园 北清路就业区的交通联系 [4] - 大幅缩短区域通行时间 完善北部轨道交通网络 [4] - 提升整体轨道交通服务水平与通勤效率 [3][4]
北京地铁55年“进化史”:已开通29条线路,第30条将至
新京报· 2025-08-06 13:49
北京地铁网络发展概况 - 截至2024年底运营29条线路 总里程达879公里 车站522座 换乘站98座[1] - 1969-2024年55年间持续扩张 2024年12月15日新增3号线与12号线两条线路[1] - 预计2024年底将开通18号线(原13A线) 成为第30条运营线路[1] 历史线路开通里程碑 - 1号线作为中国首条地铁1969年10月1日建成 1981年9月15日正式运营 2002年更名为1号线[2] - 2号线作为首条环形线路1984年9月20日开通 原称"北京地铁环线"[3] - 13号线2002年9月28日开通西段 2003年1月实现东西贯通运营[4] 2003-2009年重要线路建设 - 八通线2003年12月27日开通一期 2021年实现与1号线贯通运营[5] - 5号线作为首条南北干线2007年10月7日全线开通[6] - 10号线2008年7月19日开通一期 2013年5月成环运营 现为客运量最大线路[7] - 首都机场线2008年7月19日开通 服务北京奥运会[8][9] - 4号线2009年9月28日开通 首条由京港地铁运营线路[11] 2010年大规模线路开通 - 2010年12月30日单日开通5条线路:大兴线(与4号线贯通) 亦庄线 房山线 昌平线 15号线[12][13][14][15][16] - 昌平线历经2015-2024年多次延伸 现北起昌平西山口南至蓟门桥[15] - 房山线2010年开通时未连接既有网络 需公交接驳[14] 2011-2017年线路扩展 - 9号线2011年12月31日开通南段 2013年完成北段[17] - 6号线2012年12月30日开通一期 2025年将开通南延段[18] - 14号线2013年5月5日开通西段 2021年完成剩余段[19] - 7号线2014年12月28日开通一期 2021年增设环球度假区站[20] - 16号线2016年12月31日开通北段 2025年将实现全线贯通[21] - 2017年12月30日开通三条特色线路:西郊线(有轨电车) S1线(磁浮示范线) 燕房线(全自动运行)[22][23][24] 近年新线路建设 - 大兴机场线2019年9月26日开通一期 服务北京大兴机场[25] - 亦庄T1线2020年12月31日开通 实行单独购票[26] - 2021年12月31日集中开通三条线路:17号线南段 19号线一期 11号线冬奥支线[27][28][29] - 3号线一期2024年12月15日开通 规划追溯至1950年代[30] - 12号线同日开通 沿北三环铺设称"地下北三环"[31]
18号线来了!北京地铁1至19号线将全面补齐
央视新闻· 2025-08-06 03:42
地铁线路规划 - 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中的13A线正式命名为地铁18号线 [1] - 地铁17号线通过天通苑东站与地铁18号线实现贯通运营 [1] - 天通苑东站计划于2025年12月与18号线同步贯通运营 [1] 线路贯通进展 - 北京地铁"13-18"北段贯通线小辛庄停车场冷热滑试验已完成 [1] - "13-18"线路为目前的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 [1] - 13号线与18号线将构成贯通运营的"X"形线路 [1] 区域交通影响 - 贯通线路将方便北京海淀、昌平、朝阳等多区市民出行 [1] - 北京地铁1至19号线将全面补齐 [1]
官宣北京地铁18号线来了,地铁1号线到19号线有望全部补齐
新京报· 2025-08-06 01:35
北京地铁18号线规划与建设进展 - 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中的13A线正式命名为地铁18号线 与17号线通过天通苑东站实现贯通运营 计划于2025年12月同步投入运营[1][3] - 13号线与18号线将构成"X"形贯通运营线路 覆盖海淀 昌平 朝阳等多区 大幅提升轨道交通网络密度[1][6] - 天通苑东站改造进入收官阶段 将成为北京北部核心枢纽 是"回天计划"重要里程碑[3] 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技术细节 - 工程为国内首条大型"新建+改造"地铁项目 新建线路29公里 新建车站18座 改造车站5座 建成后两线总长63.6公里 车站达33座[5] - 采用6B车辆制式 设计时速80公里 后厂村至天通苑东段全长17.1公里 设9座车站(含4座换乘站)[8] - 小辛庄停车场冷热滑试验已完成 验证设备适配性与运行稳定性 为全线开通奠定基础[5] 工程建设进度与运营计划 - 马连洼至天通苑东段已实现全部车站封顶和区间贯通 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完成80%[8] - 后厂村至天通苑东段力争2024年内具备初期运营条件 计划年底开通该区段[7][8] - 工程将串联后厂村 上地软件园 回龙观 天通苑等区域 与8号线 17号线实现换乘[6][8] 项目战略意义 - 显著改善昌平 海淀两区市民出行条件 完善北部地区轨道交通线网结构[8] - 通过"X"形线路设计优化东北部与西北部轨网换乘关系 提升跨线运营能力[5][6] - 命名规范化采用独立编号(18号线)替代临时代号(13A) 便于公众识别[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