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驱体材料(TEOS)

搜索文档
恒坤新材获科创板注册批文 硬科技实力再获认可
证券日报· 2025-09-14 09:41
本报讯 9月12日晚,上交所发布公告,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坤新材")成功获得 科创板IPO注册批文。 这一消息在半导体材料行业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国内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的"出货王",恒坤新材的上 市不仅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科创板注入了新的硬科技力量。 助力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 深耕半导体材料领域 恒坤新材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集成电路关键材料赛道,主营业务清晰聚焦两大核心品类:一是光刻材 料,包括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ArF光刻胶等,其中SOC是光刻工艺的"基石",通 过旋涂在晶圆衬底表面,可抹平衬底凹凸结构,为后续材料涂覆提供平整基础,而BARC是光刻工艺 的"屏障",能减少光线反射导致的图形失真,保障光刻精度; 搭乘科创板发展快车 科创板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硬科技企业提供融资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特别是今年6 月份发布的科创板"1+6"新政,进一步加大了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企业的支持 力度。 恒坤新材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重点"小巨人"企业,不仅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专项研究任 务,2023年还新增联合承接国家 ...
恒坤新材IPO暂缓审议,国产光刻胶之困暴露三大致命伤
搜狐财经· 2025-07-26 01:40
核心观点 - 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被暂缓审议,监管层对其技术自主性、财务合规性和资金管理合理性提出三大关键质疑 [1][4] - 公司面临客户集中度畸高、技术对外依存、拳头产品持续亏损等核心隐患,国产化情怀难掩经营基本面缺陷 [1][3] - 监管问询与媒体此前预警内容高度重合,验证了对公司基本面隐患的判断 [6] 暂缓审议结果与问询焦点 - 上交所上市委2025年第26次会议暂缓审议恒坤新材首发申请,距离其IPO获受理已七个月 [4] - 上市委三问:技术来源与知识产权风险、收入确认合规性、长期定期存款收益率高于银行借款利率的矛盾现象 [4] - 监管质疑与公司此前被曝光的客户集中、技术依赖、财务异常等问题高度吻合 [6] 技术自主性疑云 - 光刻材料成本30%-50%的树脂仍依赖日韩进口,自研树脂尚处合作开发阶段 [7] - 与供应商G联合开发8款光刻胶树脂(3款SOC和5款i-Line),初始技术开发费400万美元,变动开发费为销售额10% [8] - 自产前驱体材料TEOS连续三年毛利率为负(2022年-329.59%,2023年-19.91%,2024年-1.56%),产能利用率仅46.47% [9] 业绩隐忧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均超97%,第一大客户A占比分别为72.35%、66.47%和64.07% [10][11] - 2025年起终止与韩国SKMP合作,不再向客户A销售引进光刻材料,该业务报告期内贡献毛利1.38亿、1.16亿和1.42亿元 [11] - 2025年上半年自产业务收入2.50亿元(+72.53%),但引进业务收入骤降57.40%至3836.84万元 [12] - 2022-2024年营收从3.22亿元增至5.48亿元,净利润却从1.01亿元波动至0.9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负 [12][13] 财务与产能问题 - 流动比率从2022年3.07骤降至2024年1.15,触发18项财务风险指标 [14]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9.02%,营业成本激增82.17%,销售费用反降0.18% [14] - 2024年BARC产能利用率21.43%,KrF光刻胶17.55%,2025年上半年除SOC达83.63%外其余不足50% [15] - 仍计划IPO募资10.07亿元扩产,KrF光刻胶年产能拟增7.4倍,TEOS产能拟增85.71% [15][16] 股权问题 - 2016-2021年实控人易荣坤委托代持561.8万股,另有21名股东通过代持方式持股 [17] - 第二大股东吕俊钦涉网络赌博犯罪,2020年7月因开设赌场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19] 行业警示 - 公司SOC和BARC光刻材料销量国内首位,但自产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至28.97% [20] - 单位固定资产收入产值从2022年1.12降至2024年0.71,资产效率恶化 [20] - 未来三年资金缺口将达16.28亿元,即便IPO成功募资10亿元仍存在6.28亿元缺口 [21] - SiARC开发与产业化项目从募投计划中消失,高端材料布局现收缩迹象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