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TRON新产线
icon
搜索文档
锚定“全球化”,江苏智造构建创新矩阵
新华日报· 2025-09-28 21:11
□ 本报记者 何玥颐 9月27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闭幕。在这场汇聚全 球28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家中外展商的展会上,据不完全统计,来自江苏的工业企业及相关机构超过 780家。 除了一些大型企业、头部企业之外,江苏一批如常州微亿智造、蓝昊智能等中小企业,带着多个行业领 先的技术、产品亮相,在展会上崭露头角。"敢创新"成为这些企业特别明显的标签,他们基于技术突 破、品牌共创、生态协同等多种形式,与国际巨头平等对话,打造江苏智造新的风景线,共同定义全球 产业新生态。 多个全球首(台)套"闪亮登场" 南通的镭戈斯智能装备推出全球首套"抛槽一体设备",将传统需要两台设备的功能集成一体,价格也仅 为传统方案的2/3,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也节约了生产空间。 全球首创的"AI+手持终端"为观众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体验。这是由设备通过AI技术,自研36套OCR模 型,按照工业托盘的整理习惯,在2秒内就能完成整整一托盘的标签识别,解决了供应链标签不统一的 痛点,其技术更进一步解决了金属压铸等无法贴条码场景的追溯难题,产品上线3个月内就成交近100家 客户。"数秒内就可以进行多次读码 ...
机器人很多,人不够用了……
36氪· 2025-09-26 00:09
核心观点 -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经历从单一功能向全流程协同的智能化转型 AI与具身智能融合成为核心驱动力 国产化进程加速且安全性需求凸显 [1][2][6][13]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从单兵作战转向超级生产团队 微亿智造展示8台机器人协同产线 实现分钟级产线切换和小时级新物料调整 [2][4] - AI视觉技术驱动工业机器人应用 某新能源车产线单件处理时间从70分钟降至18分钟 良品率从82%提升至98% [6] - 国产化率超50% 核心零部件(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替代进程加速 兆易创新合作127家全球机器人企业并实现规模化出货 [13][17] 市场现状 - 中国机器人密度达每万名员工470台 全球排名第三 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超50% [1][7] - 2030年全球制造业仍将依赖3.88亿人工劳动力 占总劳动力97% 显示自动化需求持续存在 [7] - IDC报告显示微亿智造AI视觉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全国第一 [6] 技术发展 - 曙光网络提出"算控安融合"方案 整合计算硬件/控制平台/安全防护 解决工业领域对大模型随机性的零容忍需求 [9][10][12] - 兆易创新通过全栈芯片方案解决机器人续航/关节发热/处理能力问题 累计MCU出货超20亿颗 [15][17] 应用挑战 - 企业关注投资回报率 要求设备成本在1.5年内收回(以工人年成本10万元计 设备售价需低于15万元) [7][8] - 传统自动化存在"买得起用不起"问题 具身智能通过柔性生产实现新品自主导入和降本增效 [8] - 工业可靠性要求极高 误操作可能导致全线停滞 需通过算法优化而非堆砌传感器提升安全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