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立器件及模拟集成电路
icon
搜索文档
财说| 在建工程超58亿元,燕东微想要盈利有点难
新浪财经· 2025-09-28 23:04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国内罕见兼具自研生产半导体产品、晶圆代工和封测服务能力的半导体企业 但上市后业绩急转直下 2024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首亏超2.8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幅扩大至3.9亿元 面临制造业务负毛利、盈利支柱崩塌、营运能力垫底的三重挤压 叠加未来巨量资产转固压力 正经历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生存挑战[1] 业绩表现 - 2022年营收21.75亿元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65亿元 为短期盈利高点[2] - 2023年营收微降至21.27亿元 同比下降2.21% 扣非后净利润大幅缩水20%至2.92亿元[2] - 2024年营收同比骤降19.89%至17.04亿元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2.88亿元 较2023年盈利状态相差近6亿元[2]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后亏损额从上年同期7354.3万元激增至3.9亿元 一年间亏损幅度扩大超4.3倍[2] - 2023-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处于去库存周期 但公司表现远弱于国内头部企业 如同期华虹公司和中芯国际均盈利[2] 业务结构 - 业务分为产品与方案和制造与服务两大板块 2024年二者营收占比分别为47.18%和43.91%[3] - 制造与服务业务自2023年起长期负毛利 产品与方案业务独自贡献全部毛利[3] - 晶圆制造占制造与服务收入超97% 是亏损核心[3] - 2024年产品与方案业务营收8.04亿元 毛利率47.92% 制造与服务业务营收7.48亿元 毛利率-19.13%[4] 制造业务困境 - 2023-2024年晶圆制造业务毛利率均低于-19% 意味着每卖1元晶圆成本超1.19元[6] - 产线建设节奏不慢但工艺爬坡明显滞后 6英寸产线2019年建成 8英寸产线2021年量产 12英寸产线2024年7月才完成第一阶段达产[6] - 产品以低附加值简单工艺为主 缺乏定价权 无法切入汽车半导体等高端市场[6] - 2022-2024年晶圆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11%、78.35%、77.58% 逐年下滑[6] - 2024年产能利用率77.58% 若提升至95% 单位固定成本可降约18.3%[7] - 12英寸产线后续建设将扩大固定资产规模 若利用率无改善成本压力将持续加剧[7] 盈利支柱崩塌 - 产品与方案业务分为高稳定集成电路及器件、分立器件及模拟集成电路两类[8] - 分立器件业务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35.92% 但营收占比仅15%-25% 难以承担盈利重任[8] - 高稳定集成电路及器件业务2022-2024年在产品与方案业务中营收占比超75% 2023年毛利率42% 贡献毛利7.06亿元 占公司总毛利超100%[8] - 2024年高稳定业务收入同比骤降47%至6.07亿元 毛利率下降近10个百分点 毛利从7.06亿元跌至3.14亿元[9] - 盈利支柱崩塌后公司失去主要毛利来源 叠加制造业务亏损导致2024年陷入亏损[10] 营运能力 - 截至2025年6月末应收账款周转率0.528次 在申万半导体行业中第六低[11] - 应收账款排名前五的客户中有四个为特种行业客户 回款周期较长[11] - 2024年高稳定集成电路及器件业务应收账款周转率0.7次 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值0.97次[12] - 2024年分立器件及模拟集成电路业务应收账款周转率3.31次 低于行业可比公司均值5.08次[13] - 2024年制造与服务应收账款周转率2.87次 远低于行业可比公司均值8.30次[13] - 2025年上半年末存货周转率0.566 远低于中芯国际同期1.154的存货周转率[14] 资产与折旧压力 - 上市后在建工程快速增长 从2020年不足10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58.82亿元 超过同期固定资产55.16亿元 成为A股唯一在建工程超固定资产的晶圆制造企业[15] - 58.82亿元在建工程全部转固后 按15%折旧率每年新增折旧约8.8亿元 占2024年营收17.04亿元超51%[16] - 目前总毛利仅3.14亿元 远无法覆盖新增折旧 若工艺与利用率无改善转固后亏损将进一步扩大[16] 发展挑战 - 最紧迫任务不是扩张产能而是收缩战线、聚焦核心 需突破晶圆制造细分工艺或重塑高稳定业务竞争力[18] - 在半导体行业强者恒强格局下 若无法快速破局不仅扭亏无望 还可能被竞争对手挤压市场份额[18]
燕东微: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4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6.85%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1513万元)[4] - 研发费用3.64亿元,同比增长221.21%,占营业收入比例55.24% [4][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1亿元,同比增长7.88% [4] 业务板块表现 - 制造与服务板块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18.69% [11] - 产品与方案板块收入2.88亿元,同比减少5.5%,主要受产品价格下降影响 [12] - 公司采用Foundry+IDM经营模式,涵盖分立器件及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与销售,以及开放式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服务 [10] 产线与产能建设 - 6英寸生产线月产能稳定保持6.5万片 [12] - 12英寸生产线项目有序推进,55nm、40nm、28nm三条工艺路线同步开发 [11] - 65nm 12英寸生产线项目积极推进,已完成60余款新品导入 [11][12] 技术研发突破 - 硅光工艺实现里程碑突破,自主研发的SiN硅光工艺平台获得市场认可 [13] - 完成SiC MOSFET工艺优化,小pitch MOSFET技术验证版完成首轮流片 [16] - 已建设完成6英寸、8英寸、12英寸生产线,工艺平台涵盖TVS、Planar MOS、IGBT、FRD、MEMS、VDMOS、SiC、BCD、CMOS等多种技术 [1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额预计增长至6972亿美元,再创新高 [9] - 2025年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预计达17010亿元,同比增长18% [9] - 全球硅光芯片市场预计从2022年6800万美元增长至2028年6.1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4% [9] 资产与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36.07亿元,较期初减少61.66%,主要因购买结构性理财及偿还借款 [19] - 交易性金融资产35.39亿元,较期初增长1313.65%,主要因新增购买结构性理财 [19] - 在建工程58.82亿元,较期初增长39.11%,主要因新增产线投入 [19] - 短期借款6.54亿元,较期初增长1152.16%,主要因新增借款 [19]
燕东微涨2.04%,成交额5943.6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62.4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03:0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8日盘中股价上涨2.04%至21.97元/股 总市值313.73亿元 成交额5943.69万元 换手率0.47%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62.47万元 其中特大单买入105.27万元占比1.77% 卖出485.96万元占比8.18% 大单买入929.30万元占比15.64% 卖出1011.08万元占比17.01% [1] - 年内累计涨幅9.58%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5.42%/12.72%/16.61%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28亿元 同比下滑26.33%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11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971.32%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产品与方案47.18% 制造与服务43.91% 其他业务及补充合计8.92%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75万户 较上期增长2.77% [2] - 人均流通股33509股 较上期减少2.69% [2]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持股515.74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减持7020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公司基本概况 - 成立于1987年10月6日 于2022年12月16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涵盖分立器件及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特种集成电路及器件、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服务 [2] - 行业分类为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 概念板块包括大基金概念、第三代半导体、传感器等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4796.42万元 [3]
燕东微: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燕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之上市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8-01 16:2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名称为北京燕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燕东微,证券代码688172,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3] - 公司成立于1987年10月6日,注册资本142,797.81万元,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 [3] - 主营业务包括产品与方案(分立器件及模拟集成电路、高稳定集成电路及器件)和制造与服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两大板块 [3] - 拥有8英寸、6英寸、6英寸SiC及65nm 12英寸晶圆生产线,并正在建设28nm 12英寸生产线 [3] 核心技术能力 - 产品与方案板块核心技术涵盖数字三极管设计、低噪声高频三极管设计、射频功率VDMOS/LDMOS管设计等12项关键技术 [3][4] - 制造与服务板块核心技术包括沟槽栅功率器件工艺、平面栅功率器件工艺、IGBT工艺等7项晶圆制造技术 [5][6] - 技术应用覆盖消费电子、电力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其中50Mb/s超高速光电耦合器填补国内空白 [4] 财务数据表现 - 2024年总资产240.60亿元,较2023年增长30.2%;负债率23.96%,同比上升5.15个百分点 [7] - 2024年营收17.04亿元,同比下降19.9%;净利润亏损2.1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19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44.67亿元,主要系产线建设投入 [7] 本次发行方案 - 发行方式为向特定对象(北京电控)发行A股,发行价格17.86元/股,为定价基准日前20日均价的80% [14] - 发行数量不超过2.25亿股(占总股本30%以内),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0.2亿元 [14] - 募集资金拟用于"北电集成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4] - 发行股份限售期为36个月,上市地点为上海证券交易所 [15] 募投项目规划 - 12英寸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30.2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40.2亿元,聚焦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 [14][21] - 项目服务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工业、新能源、安防、物联网等核心芯片制造 [21] - 前次IPO募投项目(65nm 12英寸线)已于2024年7月实现第一阶段量产 [10] 行业政策背景 - 公司业务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成电路制造"类别 [21] - 半导体产业被列为国家战略性基础产业,受多项政策支持发展 [22] - 募投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不涉及产能过剩或限制类行业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