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银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基金

搜索文档
官宣:黄德良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8-30 04:04
公司人事变动 - 黄德良出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任职时间为2025年8月29日 [1][3][5] - 总经理易勇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1][3] - 黄德良现任华福证券董事长兼总裁 具有近三十年银行信托证券等多领域金融从业经验 [5][6] 公司股权与管理结构 - 兴银基金由华福证券与国脉科技共同出资设立 注册资本1.43亿元 [8] - 控股股东华福证券董事长兼任基金公司董事长为行业常见安排 类似案例包括汇添富基金和华夏基金 [6] 资产管理规模与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募管理规模达1096.85亿元 非货规模较年初增长近100亿元 [7][8] - 债券型基金规模占比最高 主动权益类产品数量占半数 产品总数60只 [8] - 固收业务近五年排名13/99 近七年排名10/70 权益业务近一年排名33/120 近三年排名33/122 [8] - 多只产品业绩突出:兴银价值平衡混合近一年同类第一 兴银稳惠180天近一年同类第二 兴银碳中和混合近二年同类第五 [8] 产品发行与战略规划 - 2025年新发基金包括兴银鑫裕丰六个月持有期一级债基(首募超20亿元)及兴银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基金(首募近60亿元) [9] - 发展核心聚焦"产品精准突破"和"客户深度运营" 强化固收及"固收+"优势 布局主动权益与特色指数产品 [9] - 通过投研升级、服务优化和科技赋能构建差异化发展路径 [9]
官宣:黄德良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03:53
公司高管变动 - 黄德良出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任职时间为2025年8月29日[2][4][6] - 总经理易勇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2][4] - 新任董事长持有基金从业资格 具有本科学历和硕士学位[6] 新任高管背景 - 黄德良在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领域拥有近三十年从业经验[8] - 现任华福证券董事长兼总裁 并兼任兴银基金董事长[6][8] - 此类由控股股东高管兼任基金公司董事长的安排在行业中较为常见[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前身为华福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于2013年10月[10] - 注册资本为1.43亿元 由华福证券与国脉科技共同出资设立[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募管理规模达1096.85亿元[10] 业务发展状况 - 公募非货规模较年初增长近100亿元[10] - 产品总数60只 债券型基金规模占比最大[10] - 主动权益类产品数量占据半壁江山 债券型基金占比超四成[10] 投资业绩表现 - 固收类基金近五年排名13/99 近七年排名10/70[10] - 权益类基金近一年排名33/120 近三年排名33/122[10] - 多只产品业绩突出 兴银价值平衡混合近一年业绩位列同类第一[10] 产品发行情况 - 2025年成功发行多只基金产品包括一级债基、ETF及指数基金[11] - 兴银鑫裕丰六个月持有期一级债基首募超20亿元[11] - 兴银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基金首募规模近60亿元[11] 未来发展战略 - 以产品精准突破和客户深度运营为发展核心[11] - 强化固收及固收+优势 布局主动权益与特色指数产品[11] - 通过产品创新、投研升级和服务优化构建差异化发展路径[11]
股债双重发力 6月新发基金规模已超千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6-26 18:47
新基金发行市场亮点频现 - 6月新发基金规模达1038.73亿元,创年内月度新高 [1] - 债券基金表现突出,30只债券基金发行规模合计513.44亿元,多只爆款债基规模达60亿元 [1] - 同业存单基金发行火热,中邮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基金规模50亿元,人保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基金规模39.1亿元 [1] 权益类基金发行回暖 - 6月成立89只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合计418.47亿元 [2] - 19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成立,发行规模合计188.12亿元,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21.8万户 [2] - FOF基金再现爆款,东方红盈丰稳健6个月持有混合FOF发行规模65.73亿元 [2] 科技主题基金密集发行 - 当前49只新基金正在发行,权益类基金占比超七成,科技领域为重点关注方向 [3] - 主动权益类科技基金包括中海科技创新混合基金、圆信永丰科技驱动混合基金等 [3] - 细分科技指数基金包括易方达数字经济ETF、富国人工智能ETF等 [3] 基金公司布局新品 - 本周14只基金上报,权益类基金数量达12只 [4] -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AI、创新药等领域突破提振投资者信心,A股估值具备吸引力 [4] - 博时基金建议关注"科技+红利"哑铃结构及业绩改善方向 [4] 富国基金对市场的看法 - 5月经济数据显示国内基本面保持韧性,但消费高增长持续性存疑 [5] - 海外降息预期缓解利差压力,人民币资产受益于全球资金配置再平衡 [5] - 重点关注科技成长、供需格局改善细分方向及红利资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