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工业大模型

搜索文档
“大模型+智能体”组成的工业最强大脑,这次真来了
36氪· 2025-09-11 07:25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加速AI向千行百业渗透 [1] - 2025年中国工业AI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8.6% [1] - 全球工业智能化市场规模今年将突破3.5万亿元 中国市场份额超过40% [4] - 工业企业应用大模型及智能体的比例从2024年9.6%显著提升至2025年47.5% [18]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工业智能体成为AI落地工业的最佳形态 具备自主感知、认知决策和学习能力的软硬件一体化平台 [4] - 中控技术时间序列大模型TPT升级为TPT 2 采用MoE架构与多技术融合实现智能体构建 [5][9] - TPT 2实现三大突破:集约化(一个模型替代N个工业软件)、对话问诊决策支持、全链路闭环执行 [12] - 在万华化学、中国石化等百余套装置取得突破性应用 累计预定订单企业518家 成交量112套 [13][15] 应用成效与效率提升 - TPT将化工企业废液处理环节pH调节周期从6-8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 效率提升超80% [3] - 在大唐多伦煤化工项目实现年替代燃煤发电49690.2万千瓦时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94万吨 [3] - 乙烯装置优化周期从"年"为单位缩短至约一个月 实现颠覆性效率提升 [15] - 采用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技术保障数据安全 推动跨场景数据价值流通 [18] 企业战略与财务表现 - 中控技术服务全球3.7万多家客户 覆盖50多个细分行业 部署超10万套工业控制系统 [5] - 2024年实现营收91.39亿元(同比增长6.02%) 工业软件收入26.53亿元(同比增20.70%) [19] - 2025年上半年工业软件收入2.92亿元 毛利率从31.67%提升至54.03% [19] - 联合行业生态伙伴构建"工业AI数据联盟" 推动平台化转型与生态共建 [16] 行业生态与资本关注 - 工业智能体是智能体技术与行业know-how深度融合的产物 推动制造业从信息化建设迈向价值创造 [18] - 人工智能技术催化龙头企业估值逻辑重塑 腾讯年内市值增长约1.6万亿 [21] - 具备自主核心能力的工业智能化企业正成为资金配置重点 [21]
经济观察丨“AI+新型工业化”融合提速:场景更多 生态更优
中国新闻网· 2025-07-31 01:27
AI+新型工业化政策与战略推进 - 中国官方提出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1]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 加强底座攻关和重点场景应用[2] - 多家央企展开行动:中国移动成立AI+新型工业化创新研究院 中国电信发布"工业+AI"智算一体化服务平台 中国联通开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2] AI工业应用场景与成效 - AI+工业质检在纺织、光伏、汽车轮毂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复制 助力生产数据化、产品品质提升和减人提效[1] - 钢铁厂基于九天大模型的工业安监系统使响应效率提升70% 安全管理人力减少50%[1] - 龙头企业黑猫集团通过行业智能体实现生产效能提升、成本节约和安全保障[2] 技术平台与生态建设 - 中国联通打造大规模工业智算集群 依托格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元景工业大模型助力汽车、钢铁、电子、装备等行业建设智能工厂[1] - 国家级AI平台"焕新社区"汇聚13类行业数据集 开放16个行业共计40个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2] - 创新"场景即服务"模式 依托具身智能、工业大模型和应用智能体实现从提供工具到呈现结果的转变[2] 资金与产业支持 - 中国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联合发布4000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的金融产品及服务矩阵 为AI+制造注入资金支持[2] - 工业互联网被视为AI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驱动力 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1] 行业发展趋势 - 生成式AI加速渗透至研、产、供、销、服等关键环节 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活力[3] - 中国制造业企业从试点探索走向深度应用 在智能制造和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求下持续推进[3]
(经济观察)“AI+新型工业化”融合提速:场景更多 生态更优
中国新闻网· 2025-07-30 13:57
AI+新型工业化的应用进展 - 中国移动展台展示"AI+工业质检"在纺织、光伏、汽车轮毂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复制,通过人眼与AI视觉标注效率对比验证技术优势 [1] - 钢铁厂应用九天大模型的工业安监系统使响应效率提升70%,安全管理人力减少50% [1] - 中国联通依托格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元景工业大模型,在汽车、钢铁、电子、装备等行业建设智能工厂 [1] - 黑猫集团通过行业智能体实现生产效能提升、成本节约和安全保障 [2] 行业生态建设与政策支持 - 中国联通成立AI+新型工业化创新研究院,中国电信联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工业+AI"智算一体化服务平台 [2] - 国家级AI平台"焕新社区"汇聚13类行业数据集,开放16个行业40个央企AI战略性场景 [2] - 中国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联合发布4000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支持"AI+制造"发展 [2] - 工信部部署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底座攻关和重点场景应用 [2] 技术路径与产业趋势 - 浪潮云洲提出依托具身智能、工业大模型和应用智能体创新"场景即服务"模式,实现从工具到结果的转变 [2] - 毕马威白皮书显示生成式AI已渗透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等制造业全环节 [3] - 工业互联网被视为AI与新型工业化融合的关键驱动力,将重新定义工业发展范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