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信托

搜索文档
不动产登记 开启养老金融新篇章 访本报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
金融时报· 2025-07-31 04:16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 - 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已展开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成功推出四单案例[1] - 核心突破点在于解决信托财产权属登记的法律障碍,打通房产资源与养老保障的转化通道[1] - 此前因缺乏统一登记制度,房产等非现金资产难以装入信托,制约养老金融创新[1] 不动产信托在养老领域的作用 - 确权保障:规范登记制度确保养老信托财产独立,防范风险[2] - 资产配置:便于灵活管理不动产及股权,实现长期增值[2] - 服务创新:支持"以房养老"、股权收益型养老产品设计[2] - 风险隔离:通过登记公示效力保护受益人权益[2] - 监管合规:助力完善养老信托制度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 与传统"以房养老"模式的差异 - 风险隔离: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和受托人资产,避免债务或继承纠纷影响[3] - 灵活传承:可设定多层次受益人,实现"养老+传承"双重目标[3] - 权益保障:避免传统模式中因房价波动或机构经营风险导致的养老金断供问题[3] - 综合服务:可整合医疗、护理等增值服务,形成"金融+养老"生态[3] 目标受众与普惠化路径 - 核心受众包括拥有房产但缺乏稳定现金流者、无子女或子女海外定居家庭、中高净值家庭[3] - 探索"迷你信托"模式,允许部分产权或小户型房产入信托[4] - 需政策支持如登记费减免、税收优惠及金融科技赋能以降低门槛[4] 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 - 参考美国反向抵押贷款渗透率(约2%),我国潜在规模大,一二线城市未来5至10年或可形成千亿元级市场[4] - 预计2025至2027年在老龄化率高、房产价值稳定的城市扩大试点,2030年前后全国性制度有望落地[6] 风控机制与配套政策需求 - 动态估值机制定期评估房产价值,调整养老金支付比例[5] - 收益缓冲池提取部分租金收益作为风险准备金[5] - 需优化税收政策如非交易过户税收豁免、完善司法保障及跨部门协同[6] 信托公司业务创新方向 - 开发"'以房养老'信托+长期护理保险"等组合产品[6] - 联合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打造"一站式"养老解决方案[6] - 运用AI优化房产估值、租金预测等环节提升效率[6] - 通过"保险+信托"模式降低准入门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