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太网交换机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裕太微(688515.SH):截至目前公司未研发WiFi 7无线芯片
格隆汇· 2025-09-19 07:53
公司业务定位 - 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与设计[1] - 主要产品包括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以太网交换机芯片、以太网网卡芯片和车载以太网通信芯片[1] 技术发展影响 - WiFi 7普及将满足高速有线网络基础设施需求[1] - 对行业及公司有线通信芯片业务产生积极影响[1] 产品应用领域 - 部分有线通信芯片产品可应用于WiFi 7路由器等设备[1] - 满足高速有线连接需求[1] 技术研发现状 - 截至目前未研发WiFi 7无线芯片[1] - 所有业务进展均以公司正式公告为准[1]
两年暴涨261%,博通一路狂飙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5 01:07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从股票市场上来看,博通过去几个月如同坐上了火箭。 Emarketer 分析师雅各布·伯恩 (Jacob Bourne) 表示:"在大型科技公司竞相推动模型训练和推理发 展的背景下,博通为云计算巨头提供的定制产品占据了有利地位。"他说:"虽然 Nvidia 的 GPU 仍 然是默认选择,但定制硅片可以带来利基性能提升,有助于突破瓶颈。" 从最近的财务数据来看,博通的这个工作完成得不错。 斩获100亿美元AI芯片订单 因为自4月触底以来,博通已上涨逾100%,公司市值增加约7300亿美元,并成为同期纳斯达克100指 数中表现第三好的成分股。而在今天公布了超过预期的财务数据以后,博通股价进一步飙升4%,直 接创下历史新高。 其实在过去两年,博通股价飙升了261%,成为全球第七大市值公司,市值达到1.4万亿美元,也是全 球第二大半导体公司,仅次于英伟达,领先于台积电。 诚然,从芯片公司角度看,博通拥有一切上涨的逻辑。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博通拥有数据中心的超大规模客户正在寻找价格更高的英伟达芯片的替代品。博通帮助设计定制的人 工智能芯片。今年,博通推 ...
营收增长44.86% 裕太微加速车载与海外市场布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4-28 23:57
文章核心观点 - 裕太微2024年营收增长显著,得益于行业复苏、新产品推出等因素,公司将继续专注研发、拓展市场,缩小与国际巨头差距并推进全球化布局 [1][3] 行业情况 - 以太网作为信息网络底层技术,随半导体产业上行迎来快速发展期,2022 - 2025年全球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超25%,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 [2] -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领域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国内企业鲜有突破,其作为边缘计算核心要件,正迎来全球加速发展期 [4][7] - 汽车芯片行业因新能源汽车普及高速增长,2019 - 2025年全球车规级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翻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2%,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2020 - 2024年增长超50% [11]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总体营业收入39,622.65万元,同比增长44.86%,各季度环比稳步增长 [1] - 2024年海外营业收入7,375.73万元,超过2023年全年海外营收总额,2023年为2,860.60万元 [2][13]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已形成七条产品线,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等四条产品线已规模量产,2024年网通及车载端有新品体现,在国际标准制定上有一定发言权 [2][5] - 网通事业部网卡产品线2023年在信创领域突破,产品出货量激增,2024年底推出24口以太网交换机产品系列,预计今年量产放量 [6] - 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在国内运营商市场获认可,千兆、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在多个市场大规模应用,占据国产市场重要地位 [7] - 公司已形成13项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并量产多个系列产品,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7] - 2024年研发费用较2023年同期增长32.40%,研发人员规模小幅增加,多个产品流片或迭代升级 [8] - 公司已申请发明专利143项,获授权41项,申请境外发明专利29项,成为国内极少能实现千兆网通以太网网卡芯片规模量产的企业之一 [8][9] - 公司产品性能与国际巨头媲美,千兆芯片主流产品传输性能优于国际竞争对手,但10G及以上高端产品领域与国际巨头有差距,10G PHY产品预计2026年底量产出货 [9][10] 市场布局 - 2022年设立新加坡发展中心推进全球化布局,2023年打通多国主要供应链,未来将巩固国内业务、拓展海外市场,向全球化商业集团转变 [2][13][14] - 2024年初成立车载事业部,目标2025年实现车载交换芯片量产和车载摄像头端加解串芯片送样,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在国内车厂大规模量产,交换芯片在多家车厂测试 [11][12] - 凭借网通产品布局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进入多家知名车企及Tier1供应链体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