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仁丹
icon
搜索文档
“带薪健康2小时” 同仁堂明星产品走进“去哪儿”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26 05:2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带薪健康2小时"主题活动将中医药产品与职场健康场景深度结合 提供精准健康解决方案并建立品牌与年轻群体的情感连接 [1][2][13] 产品与场景匹配策略 - 京制牛黄解毒片针对火锅聚餐后的上火长痘问题 [5] - 藿香正气水解决夏日通勤导致的暑天不适 [5] - 仁丹缓解午后犯困头晕脑胀以提升工作效率 [5] - 生脉饮应对会议高频输出后的气短乏力 [5] - 加味逍遥丸帮助缓解KPI压力和跨部门沟通引发的烦躁易怒 [5] - 六味地黄丸改善长期伏案导致的腰膝酸软和精力不济 [5][11] - 北京同仁堂阿胶针对熬夜加班后的气色差和心烦失眠 [5] 活动设计特点 - 结合中医专家一对一辨证咨询 针对久坐疲劳和压力性失眠等亚健康问题 [9][11] - 通过场景化问答互动和定制周边奖品提升健康知识传播趣味性 [11] - 产品展示区和义诊区吸引大量员工参与咨询和排队 [13] 品牌战略意义 - 活动实现从临时救急到日常储备的健康产品覆盖 促进线下复购转化 [7] - 让百年中医药"治未病"智慧融入现代职场日常 [1][7] - 在与年轻群体互动中展现"更懂年轻人"的品牌形象 [13] - 通过科技赋能传统和关怀连接需求持续焕发品牌活力 [13]
同仁堂袪暑品种 全面铺货终端药店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14 06:44
祛暑药品市场需求激增 - 7月以来全国高温天气导致清热祛暑、化湿和中类药品需求飙升[1] - 公司调整产能并提升效率确保仁丹、藿香正气水等产品充分供应[1] - 祛暑药品被列为家庭药箱重要储备品种[1] 生产优化与供应链管理 - 公司开通原材料采购、前处理、制药与质检环节的"绿色通道"[1] - 增加暑期用药生产排班并提前安排生产计划[1] - 引入离心式包衣造粒机实现仁丹生产标准化流程管理[3] - 采用真空乳化搅拌和滚模式软胶囊机提升藿香祛暑软胶囊产能[3] 产品矩阵与功能定位 - 6大祛暑品种(仁丹/藿香正气水/藿香祛暑软胶囊/加味藿香正气丸/藿香祛暑水/祛暑片)全面铺货全国药店[3] - 京制牛黄解毒片针对夏季上火症状(牙龈肿痛/口舌生疮)[3] - 藿香正气水主打暑湿引起的头痛/呕吐/泄泻症状[5] - 仁丹定位高温作业人群的提神醒脑需求[7] - 生脉饮(人参方/党参方)针对夏季多汗导致的乏力口干症状[9] 技术创新与工艺升级 - 离心式包衣造粒机通过参数预设实现自动化操作[3] - 明胶与甘油在化胶罐中完成精准配比[3] - 内外包装线采用齿轮式衔接提升效率[3]
高温来袭 这些解暑药您用对了吗?
央视新闻· 2025-06-27 17:17
清凉油与风油精的区别 - 清凉油主要成分樟脑适用于缓解头晕、头疼、鼻塞、中暑等症状 [4] - 风油精含水杨酸甲酯,主要用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皮肤红肿及轻度头疼 [4] - 两者成分相近,联合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 [8]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清凉油孕妇或哺乳期妇女需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6] - 风油精因含水杨酸甲酯,孕妇及三岁以下儿童慎用 [6] - 皮肤破溃(烧伤、烫伤、溃疡)人群禁用两类产品 [6] 藿香正气的适应症与分类 - 藿香正气适用于阴暑症状(寒湿中暑),如头晕恶心、腹胀腹泻、低热 [9][11] - 阳暑(高热大汗)患者禁用藿香正气,可能加重症状 [11] - 藿香正气水含酒精,需避免与头孢类抗生素同服 [12][14] 其他解暑药注意事项 - 仁丹含朱砂(硫化汞),孕妇及慢性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15] - 人丹含樟脑,婴幼儿、孕妇及脾胃虚寒者禁用 [16][17] - 仁丹与人丹不可同时服用,可能导致成分过量或与滋补药冲突 [18]
高温天来袭,这份避暑纳凉攻略请收好!
央广网· 2025-06-25 12:54
高温天气预防中暑 - 高温天气预防中暑需从"衣食住行"方面注意 穿衣选择轻薄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 避免紧身深色衣物 外出携带遮阳伞帽 涂抹防晒霜 [2] - 饮食方面保证每天至少1500毫升饮水量 出汗多时补充含盐电解质溶液 适量食用西瓜西红柿苦瓜等果蔬 饮用绿豆汤酸梅汤等解暑食品 [2] - 起居方面保持规律作息 减少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防止室内外温差过大 [2] - 出行方面减少室外劳作和户外活动 避开日照强烈的11点至15点 长时间外出建议备防暑降温药物 [2] 中暑症状识别 - 先兆中暑症状包括头昏疲乏耳鸣心悸恶心口渴胸闷注意力不集中 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37.5℃ [3] - 轻度中暑症状体温38℃以上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而快 [4] - 重症中暑症状体温超40℃ 皮肤干燥无汗 严重者昏倒或痉挛 [5] 中暑紧急救治 - 出现先兆中暑症状需尽快脱离高温高湿环境 到通风阴凉处休息 饮用淡盐水或含盐功能性饮料 用凉毛巾擦拭降温 [6] - 常见防暑药物包括藿香正气水金银花颗粒十滴水仁丹清凉油风油精 需注意酒精过敏者避免使用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 不与头孢类抗生素同用 [6] - 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6] 慢病患者防暑要点 - 慢病患者需主动多次适量饮水 不要等口渴才喝 疾病限制饮水量或服用利尿剂者应咨询医生合理饮水量 [7] - 减少剧烈运动 充分休息 必须锻炼时安排在一天较凉爽时段 [7] - 通过餐食饮品补充电解质 低盐饮食者需咨询医生 [8] - 与家人邻里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获取帮助 [8]
同仁堂近五年首次利润负增长背后:原材料“牛黄劫”拖累毛利率 贴牌乱象动摇品牌根基
新浪证券· 2025-04-18 07:49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同仁堂“增收不增利”,原材料价格飙升致成本攀升、毛利率下降,提价策略成效不佳,存货水平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弱化,且品牌管理漏洞多、产品质量问题频发,面临诸多困境 [1][2][3][5][1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54%至15.26亿元,扣非净利润降幅达10.55%,自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负增长 [1] 业务板块情况 - 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核心业务收入均实现增长,医药工业营收119.12亿元,同比增长7.52%;医药商业营收112.3亿元,同比增长9.60% [2] - 两大板块营业成本分别增长14.04%和15.52%,远超收入增速,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的47.29%下滑至43.96%,创十年新低 [2] 核心产品情况 - 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关键成分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的57万元/公斤飙升至2024年底的170万元/公斤,涨幅达198.25% [2] - 占公司总营收27.67%的心脑血管类产品营业成本同比激增40.24%,毛利率从57.62%骤降至49.31%,近五年首次跌破50% [2] 提价与销售情况 - 2024年6月公司将港版1粒装安宫牛黄丸售价提价20.75%,但心脑血管类产品销量同比下滑2.27%,补益类产品销量同比下降2.67% [3] - 2024年下半年铁盒装安宫牛黄丸回收价格跌至450 - 500元/颗,较提价前进一步缩水 [3] 存货情况 - 2022 - 2024年存货金额由66.94亿元攀升至107.3亿元,增幅超60%,远超同期约20%的营收增速 [3]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94天延长至2024年的346天,创下历史新高,高于同行业可比企业水平 [3] 现金流情况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锐减59.29%至7.61亿元,创十年来最低水平 [4] - 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增至15.73亿元,同比增幅21.56%,合同负债大幅降低至3.14亿元 [4] 品牌管理情况 - 公司品牌管理混乱,同仁堂蜂业、医养、制药等板块共用“同仁堂”商标,部分中小厂商与分支合作后大规模生产贴牌商品 [9] - 电商平台有诸多与“同仁堂”官方相似但未取得商标使用授权的店铺,公司对该现象监管不足 [9] - 同仁堂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及医养二次递表港交所,导致品牌价值不断被稀释 [9] 产品质量情况 - 2024年德国网友食用同仁堂仁丹后身体异常,检测发现汞“超标”5万倍 [10] - 今年3月15日多款网红足浴包细菌“爆表”,涉及北京同仁堂产品 [10]
ESG年报解读|原料成本飙升,同仁堂强调风险与机遇,“三家合一”品牌整合提速
搜狐财经· 2025-04-09 07:12
文章核心观点 同仁堂2024年营收增长但利润下降,“增收不增利”或因原材料成本上涨及仁丹汞超标事件影响品牌形象,公司在ESG多方面有成效且采取应对措施,未来有望统一品牌提升价值 [3][4][9] 经营业绩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8.54%;扣非归母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下降10.55%,营业收入增速放缓且与净利润变动背离,毛利率43.96%,同比下降7.04% [3] 增收不增利原因 - 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营业成本同比上涨10.7%,其中原材料成本增长23.07%,达44.76亿元,中药材价格上涨是主因,如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千克涨至2024年6月165万元/千克 [4] - 2024年仁丹汞超标事件损害品牌形象,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信任度 [9] ESG成效 - 董事会11名成员中,独立董事4名,女性董事6名,保障决策科学性与包容性 [3] - 将ESG风险纳入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三级风险防控架构,识别25项ESG议题 [3] 原材料风险与机遇及应对 风险 - 环境、温度、水供应等长期影响原材料供应,短期极端气候影响供应链供给,如风暴、洪水影响药品生产和门店运营、供应链中断,长期降水与温度变化使药品存储环境不稳定、生产成本上升等 [5][6] 机遇 - 通过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循环利用水资源,高效管理原材料提升利用率,降低成本 [5][6] 应对措施 - 完善应急预案,打造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强化门店、自有建筑抗灾性能,打造抗风险供应链,引入节能设备与技术,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精准把控原材料采购与使用,提升利用率 [5][6] 原料管理理念与方式 - 秉持“依地取材、顺时采收”理念,采取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运营方式,打造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优先选择自有及合作基地药材保障原料品质 [7] 汞超标事件情况 - 2024年4月,北京同仁堂因仁丹汞含量问题引发关注,该批次仁丹汞含量高达9729.985mg/kg,远超中国药典规定的0.2mg/kg标准,超标近5万倍 [9] - 同仁堂回应产品生产符合GMP要求,按相关标准检验合格后上市,事件爆出后线上官方旗舰店一度下架仁丹产品,后称因暂时没库存,客服称按说明书使用不会中毒 [9] - 2013年,同仁堂曾因“健体五补丸”汞含量超标5倍被香港卫生署召回 [9] 争议焦点 - 检测标准不同,国内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朱砂日服用量,王女士服用剂量未超规定,美国和欧盟按食品标准以元素总含量检测使中药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 [10] 品牌相关 - 同仁堂将“产品质量与安全”作为ESG风险管理重要议题之一 [11] - 近年来频发品牌被滥用事件,涉及商标侵权、贴牌乱象等问题,北京同仁堂2024年底取得天津同仁堂60%股份控制权,南京同仁堂2025年3月开始转让55%股权,业内认为北京同仁堂可能再出手统一品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