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

搜索文档
盐碱地里养海鲜 柳树林下养金蝉 因地制宜、科学种养助增收
央视网· 2025-08-06 03:28
新疆于田县海鲜河鲜陆养模式 - 新疆于田县通过创新"海鲜河鲜陆养"模式,在盐碱地成功养殖海鲜河鲜,使内陆百姓能够食用当地产出的水产品 [1] - 养殖基地位于于田县十万亩盐碱地治理项目核心区,是和田地区最大的水产养殖生产基地 [3] - 基地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塔里木大学等技术合作,年产四大家鱼800多吨、南美白对虾15吨、中华绒螯蟹10吨 [3] 山东安丘金蝉养殖产业 - 山东安丘市金蝉集中上市,当地农家乐每天消费成千上万只金蝉,大部分来自人工养殖 [4] - 金蝉养殖激活林下经济,养殖基地利用柳树林土壤培育金蝉,金蝉在夜间破土而出并沿树干爬行 [6] - 金蝉采收后以每只1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餐馆或外地买家,形成完整产业链 [8] - 安丘市推广芦笋金蝉立体种养模式,利用1500多亩芦笋种植地实现"一地双收" [8]
从“白碱滩”到“鱼虾塘” 沙漠边缘飘“鲜”香 生态富民闯出乡村振兴新路
央视网· 2025-08-05 08:39
央视网消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于田县,曾经泛着白碱的荒芜土地上,如今荡漾着连片碧波,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 蟹、草鱼等在这里欢行畅游。当地通过创新"海鲜陆养"模式,不仅让沙漠周边的百姓吃上了"家门口的海鲜",更是走出一条生态治理 与富民增收的新路径。 产业兴不仅带来了味蕾上的满足,更是让周边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昔日的农民变身"水产技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从"白碱滩"到"鱼虾塘",于田县的"海鲜陆养"模式不仅让沙漠边缘飘起"鲜"香,更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在盐碱地上续写着生 态与富民的新篇章。 不过,沙漠"育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苗种难题曾是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当地所用苗种多从东部沿海空运而来,不仅运输时间 长导致苗种体质差,且沿海水环境与当地盐碱水质差异显著,双重因素使得苗种死亡率居高。为此,基地新建700平米的温室大棚, 棚内2个8米直径蓄水桶与6个5米直径养殖桶构成专门的"驯化车间"。 专家表示,有了工厂化的育苗车间,一方面可以对东部空运而来的苗种进行耐盐碱驯化;其次,还可以借助室内稳定的养殖环 境,培育大规格的苗种,使得放到池塘里面养殖的苗成活率可以大大提高。 这两天,在于田县的养殖基地 ...
33亿尾虾蟹鱼苗投放大海
辽宁日报· 2025-07-29 01:07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 葫芦岛市兴城小坞渔港完成褐牙鲆鱼苗投放 标志着该省今年渔业资源增殖海水品种放流基本结束 [1] - 该省自1985年率先开展渔业资源增殖 已持续40年 近年通过增殖放流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1] - 2023年投放中国对虾 三疣梭子蟹和褐牙鲆三大品种33亿尾 超额完成中央财政计划 [1] - 利用省财政资金投放区域特色品种 包括葫芦岛大竹蛏 丹东红鳍东方鲀苗种等 规模达1.1亿尾(粒) 超出计划数量 [1] 增殖放流实施与管理 - 省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制定详细工作方案 把控招标采购 苗种质量 验收入海三大关键环节 [2] - 行业专家全程技术指导 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具体组织实施 确保流程科学规范 [2] - 增殖放流投入产出比达1∶11以上 兼具资源恢复 生态改善和经济增效三重效益 [2] 未来工作计划 - 淡水增殖放流筹备中 计划9-10月投放鲢 鳙 中华绒螯蟹 细鳞鲑 刀鲚等品种至公共水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