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碳价格指数

搜索文档
李瑾:技术驱动ESG价值创造,碳数据未来应用场景广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07:21
行业趋势与政策框架 - 碳市场已成为全球主要减排政策工具 《巴黎协定》框架下的国际碳市场格局正逐步形成 [1] - 国内碳市场、碳足迹、绿色金融等新场景对碳数据的应用需求将日益增强 涵盖碳核算、碳资产融资、ESG报告与评级等基于碳数据的场景 [4] 碳数据技术应用探索 - 行业正探索碳数据的资产价值 应用场景广泛 包括组织层面碳核算、产品层面碳足迹及投融资层面碳核算 [1] - 数字化碳管理系统依托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凭证及AI分析等技术搭建 涵盖企业碳账户、碳资产管理、绿色供应链等业务 [2] - 上海碳普惠体系运用区块链、数字身份认证、隐私计算等技术构建管理运营平台 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防篡改 上线两个月吸引超20万市民参与 [2] 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发展 - 上海环交所开发基于资本市场及碳市场的各类碳指数 包括2022年与上交所、中证指数合作推出的中证环交所碳中和指数 [2][3] - 与上海期货交易所联合开发上海碳价格指数 相关挂钩金融产品已进入开发阶段 [3] - 计划2023年下半年发布资本市场绿色转型指数 聚焦转型金融概念 通过评价高碳排放企业转型绩效引导资金投向绿色领域 [4] 技术驱动与数据价值深化 - 需应用数字化技术工具服务于碳数据的获取、加工、分析和使用 为ESG及双碳工作提供支撑 [1][4] - 依托碳排放数据深化资本市场和碳市场的底层数据分析加工运用 更好发挥绿色金融引导作用 助力金融产品开发及投融资引导 [4]
专访赖晓明:持续推动全国碳市场各项机制发展与完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08:44
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突破6.7亿吨,累计成交额超459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 [1][2] - 2024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2025年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新增单向竞价交易方式 [1][2] - 2024年综合价格收盘价首次突破100元/吨,近期价格在70-80元/吨,年度成交额181.14亿元创历史新高 [3] 上海碳市场发展 - 上海碳市场覆盖全市碳排放总量约2/3,工业领域纳管单位排放量下降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4] - 2024履约年度碳普惠减排量使用量达15690吨(同比+72%),绿电消费量增长24%,8家企业获38710吨配额激励 [5] - 现货累计成交2.65亿吨/55.21亿元,连续12年100%履约,推出碳质押等创新产品盘活800万吨碳资产 [5][6] 碳金融创新 - 上海环交所推出碳质押、回购、保险等产品,碳回购业务累计成交18万吨/600万元 [6] - 发布碳中和指数(100家上市公司)及碳价格指数,推出规模最大的低碳主题ETF [6][7] - 计划推出转型金融指数,强化碳市场与绿色投融资联动 [7] CBAM应对策略 - CBAM将影响我国高碳行业出口竞争力,绿电/氢能等技术或迎发展机遇 [8] - 全国碳市场扩容覆盖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均为CBAM重点领域),需加速绿电应用和碳足迹摸底 [9]